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别人开出100万元年薪挖一个法官,法院拿什么留住人

上海司改为留住青年法官开出“药方”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周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20日   03 版)

    借助司法改革全国最先试点的东风,上海法院系统正刮起一股留住青年人才的旋风。在这背后,是日益严峻的青年法官流失问题。

    2014年一年,上海法院系统共有105人离职,其中86人为法官,法官流失人数较2013年同比上升91.1%。流失的法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倾向,且多为审判一线部门的业务骨干。这86名法官中,有17个审判长,43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63人是年富力强的70后中青年法官。

    前不久,上海一家基层法院的副院长被挖走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兼司改办主任郭伟清说,法院内部曾讨论“要不要挽留一下”,但结果却有些尴尬,“对方开价年薪100万元,我们怎么挽留?拿什么挽留?”

    2015年一季度,上海法院系统共有50人离职,其中法官18人。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自2014年7月开始启动的“上海版”司法改革的核心就是法官员额制——将现有的法官人数削减至法院工作人员队伍总数的33%,改变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人员混岗的现状。

    “有人说,因为司改,所以导致法官流失。我觉得不对,法官流失每年都有,司改恰好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良方。”上海市高院研究室副主任兼司改办副主任张新说。

    “精英法官”可能会加薪40%左右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李岳这次“入额”了,“入额”年龄33岁。“入额”这个词,如今成为上海法院系统年轻人挂在嘴边的“专业术语”——即“进入33%法官员额”序列,成为一名“精英法官”。

    根据此前上海市高院透露的信息,改革前,上海全市共有3665名“法官”,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员混同使用”问题。其中,综合部门包括政治部、办公室、行政管理等占了497人;审判部门分为审判一线部门和审判二线部门(包括立案庭、执行局、诉调中心、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前者有2083人,后者占到1086人;在审判一线部门里,还有413名中层干部。真正在一线办案的法官大约只有1670人,约占“法官”总数的45.5%。

    按照上海的思路,真正的精英法官队伍将被砍至现有“法官”数量的33%。但这33%的精英,将会获得最好的待遇——有专门的司法辅助人员辅助他们办案,薪酬水平按照真正意义上的法官标准来制定,而不是“参照公务员水平”。他们未来的薪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郭伟清透露,薪酬制度方面的改革内容目前还在等待中央的审批,可能会有40%左右的加薪幅度。

    此前,法官的工资高低由他们的行政级别高低来决定,他们的薪酬标准也是参照上海市公务员薪酬标准执行。但这一薪酬与法官们实际付出的努力并不对等。

    张新说,2014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5.03万件,审结54.5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3.2%和14.6%。在2014年以前,上海法院每年的案件增加率从未超过10%。随着中央公布“将立案审查变为立案登记”的规定启用,张新预计,今后上海法院办案率每年上升百分之十几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以2015年一季度为例,上海法院共受理案件14万余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3.48%。法官们的现状是:活儿越来越多、办案越来越累,薪酬待遇却不尽如人意。

    一名从法院系统“跳槽”出来到学校当法学教授的法律人告诉记者,即便法官薪酬较以往提高40%,也未必会有多大吸引力,“案子实在太多,付出和所得还是不成正比。不如当老师来得轻松自在,还能赢得尊重”。

    职业尊荣感缺失,也是法官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官)被恐吓、举报、跟踪,都是常有的事儿。”郭伟清说。

    33%法官员额为年轻人留足空间

    优秀的青年法官,是上海法院系统未来的希望所在。如何留住这批人,是上海司改进行过程中,着力研究并期望稳妥过渡的重要因素。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上海目前4家试点法院已经完成人员分类定岗工作,首批入额的法官比例为27.6%,其中审判员404名,助理审判员127名,另有153名法官暂未入额但仍在审判业务部门协助办案。剩下的5.4%员额,留给“能考上”的后来者。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现任审判员都能顺利进入33%的队伍,相反,有相当数量的助理审判员(一般为年轻人)反而能够进入“精英法官”的队伍。这与此前媒体及法律界人士的猜测刚好相反——上海司改初步方案公布后,很多法律界人士担心,33%的入额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所有级别高、任职久的审判员和高级法官都能“入额”,而在一线任劳任怨辛苦办案的青年助理审判员却得不到入额机会。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年长的、审判经验不足的“资深法官”反而在入额考试中因为考不过年轻人而被淘汰出局。

    李岳告诉记者,与她一批参加入额考试的,共有9名审判员和24名助理审判员,最后经考试确定入额的,只有3名审判员和19名助理审判员——9个审判员被淘汰了6个,24个助理审判员只淘汰了5人。在闵行区法院,总共就只有48名助理审判员。

    “员额还没全部用完,剩下的助理审判员只要满足助审两年的条件,就还能再考。”李岳觉得,这是一个“靠谱的”晋升机制。她告诉记者,按照过去的办法,从助理审判员升至审判员,是件“不确定”的事儿,“要法院空出审判员编制来,还要有行政职级空出来,才有机会升职。很多人头发都白了,还是助审员。”而未来,根据新的司改法官遴选规定,担任法官助理满5年,就能参加法官入额遴选。

    “史上最科学”遴选机制让年轻人凭本事说话

    郭伟清如今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想当法官?没问题,大家凭本事考。”即使是法院外围的律师、法学教师,也可以来考。

    最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徐汇区人民法院分别“祭”出两个高级别的法官职位面向律师、教师和行政机关法务工作者公开招聘,一个职位是上海二中院刑事类三级高级法官,另一个职位是徐汇区法院民事类四级高级法官。很多人来咨询这两个职位,郭伟清的回答还是那句话,“大家凭本事考”。

    他的底气,来自一套被全国法院系统誉为“史上最科学”的遴选机制——确切地说,来自一套“案件权重体系”的软件。这套软件的牵头开发者,即为上海高院负责司改工作的已故副院长邹碧华。

    运用这一软件,同样办了197件案子的法官甲和法官乙将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工作量结果。例如,法官甲所办的197个案子中有43件“一般案件”,根据权重系数算工作量53.3,而他另外办的154个“简单案件”只能算3.02工作量,总量为56.3;而法官乙办了183个“一般案件”,算工作量120.7,另有14个“简单案件”,算工作量16.65,这样他的工作总量就是137.4。

    也就是说,法官乙实际比法官甲干得多得多。

    “多”和“少”的概念,在权重体系里被划分得极为细致。张新说,“简单案件”包括独任刑事建议案件,电信、信用卡、物业费纠纷等民事批量案件;“复杂案件”则划分细致,包括一些知识产权案件、股权纠纷案件、群体性事件案件等。权重体系先是确定一个一般案件的固定系数,再根据案件的难易,在这一系数上增加或扣减系数。

    “一般案件”的定性,来自上海高院过去两三年内多个法庭、不同层级法官的办案跟踪数据。从一名法官的庭前接待、开庭、调解、证据交换、撰写裁判文书等各个办案环节入手,考察一个普通案件的耗时,以确定基本系数。

    李岳告诉记者,闵行区法院就有一部分高级法官级别的审判员在案件权重体系的考查下,工作量不达标而不得不参加入额考试。按照上海司改法官遴选规定,审判员经“案件权重体系”考核,工作量通过即可入额;未能通过考核的审判员,就须与助理审判员一道参加入额考试,包括笔试、面试。

    一些新的现象,令李岳感到充满希望。有的做了多年行政工作的高级法官,在判断自身判案能力不行的情况下,选择退出入额遴选;有的一入法院就从事行政工作的青年法官,在员额制的激励下,重新复习迎考,决定回到审判一线专职做法官。“专业化了,做行政就一路做行政,做法官就专业做法官。”李岳说。

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守望和平永不变
中国青年志愿者节水护水志愿服务行动启动
央行再降准 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导演战争”的中国兵棋拓荒者
上海司改为留住青年法官开出“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