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卢勤:当代中学生不是垮掉的一代

他们充满现代意识、敢想敢做,只是责任心还不够强

本报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张慧敏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24日   04 版)

    看到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中学生群体)课题报告后,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很快注意到两组有意思的数据——

    一则是,对于在公交车上是否会主动给老人让座,有85.6%的受访中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

    另一则是,在回答多选题目“对于幸福来讲,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时,近八成学生都选择了健康,五成选择了家庭美满,而选择信仰和理想的只有26.5%。

    根据课题组的分析,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中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后一组数据则表明,在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上,中学生呈现的方式往往是比较多元化,而非追求某个“唯一的正确答案”。

    这和卢勤的判断不谋而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卢勤说,价值观往往是在体验中获得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哪些问题的解决上获得过正面激励或相应的成就感,他就有可能认可什么样的价值观。

    以公交车让座为例,如果一名中学生把座位让给老人,老人对他表示感谢,或者周围的人对他表示赞许,那么,让座行为就会给这名中学生带来愉悦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乐”了,学生就会认为“这事儿他要做”,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尊重老人,帮助他人的价值判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卢勤说,“体验的多元化,带来的是价值观塑造和表达的多元化”。

    目前正在就读的中学生,大多是2000年前后出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身处的大环境,用中学生群体调研报告里的话即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普及的信息社会,这样的环境有发展、变革、矛盾,势必也会给“睁眼看世界”的中学生带来比老一辈更加多元的体验,其影响自然也是多元化的。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学生体验到的多是一些乐观、阳光的东西,他的价值观则会相对积极、热情一些,反之亦然。卢勤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一说实话就挨打,那他就会学着编瞎话,如果编了瞎话,没人识破,甚至还夸他,那么他就有一种“成就感”——下次还要这么做,“不骗的话就倒霉、吃亏了”。

    中学生群体调研的一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点。调研结果显示,对于考试作弊,44.8%的受访学生表示理解,但自己从不作弊;对于付费让其他同学代写作业现象的态度,21.8%的受访学生表示无所谓。

    这不仅是青春期里一种对制度和约束的挑战,在卢勤看来,这更是一种“作弊才合算”的心理在作祟。从道德层面来看,作弊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行为,属不道德,但从功利主义的结果来看,作弊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好成绩,属利好。

    在孩子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阶段,究竟是选择前者,还是向后者“投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次作弊后所引发的后果。在卢勤看来,一旦作弊没被老师逮着,就有可能有第二次作弊,老师逮着了,却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会纵容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反观新加坡的相关法规,却是鼓励学校对作弊学生施行“鞭刑”——以鞭打方式处罚严重犯规的学生。

    其具体做法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这种处罚方式对外明确释放着一旦作弊就要受到惩罚的信号。这也是卢勤十分强调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作用——之所以能有那么大比例的中学生愿意主动让座,以及不少中学生对作弊有“不置可否”的选择,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不无关系——“如果作假成为风气,身边有大人作假,而这些作假的人还挣了大钱,收获了名誉,孩子会不会跟着‘模仿’呢?”

    至于在“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一题中,仅有26.5%的中学生选择信仰和理想,在卢勤看来,同样不能将板子打在孩子身上,而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来着手反思:“你要给我好好考试,考一个重点中学,考一个好的大学,将来出国留学,回来就好好工作,工作了就赚大钱……”这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较低成本的“生活轨迹”,“大人们谈论和‘身教’的,常常带有如此浓重的功利色彩,如何来‘言传’孩子要拥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呢?”

    紧挨着26.5%的是另一个数据,八成——“有近八成学生都选择了健康”。卢勤说,为什么孩子对健康如此重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缺了什么,就会渴望得到什么——“他们太累了,压力大,没时间睡觉,近视眼多,晕倒的也不少。他们需要锻炼和运动,但这些却常常被挤到学习、考试的后面。”话说回来,他们连自身的健康都难以保证,如何打开视野去拥抱信仰?

    令卢勤感到欣慰的是,与老一辈相比,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方面来得更加猛烈,比如,尽管强调自我,但他们也会在矛盾中寻找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平衡,“这是一种进步,而非我们常说的,当代中学生是自私、垮掉的一代。”

    在卢勤看来,当代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是非观念,正如他们知道到底应不应该主动让座一样,他们充满现代意识、敢想敢做,比如他们做公益的积极性,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都要高涨一些。只不过,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强,这需要整个社会给予特别的关心和教育。

    她认为,首先要教会中学生的是,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是对集体负责,这也符合中学生自身的做事逻辑,“别人的事帮着做,能帮谁就帮谁,别怕自己吃亏”;第三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公益的事抢着做,国家好、社会好、大家好,才会国富民强”。但始终要让他们懂得,先要把自己管好了,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对国家负责。

超八成中学生认同“民主太重要”
贫困家庭学生努力程度两极化
14.6%受访中学生认为不要把专家权威太当回事
卢勤:当代中学生不是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