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新闻中的“胯下之辱”,并非韩信的“胯下之辱”,后者是从当事人的裤裆下爬过去,受辱意味重得多。张副教授所求学生的“胯下之辱”,受辱意味其实非常轻微。因为它是受辱者主动求来的,而不是外力强迫所致,所以与“凌辱”说不上搭界。确切地说,此举只是让师生相互娱乐了一把,结果正如学生所说,老师反而赢得了学生更大的尊敬。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张能立副教授的行为艺术收到了预期效果。
但是,是否因此就达到了他期待的教学效果呢?不见得。这是由张副教授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决定的,因为这求人所赐的“胯下之辱”不是真正的“胯下之辱”,躺在地上的老师没感到受辱,从他身上跨过去的学生也没感到“凌辱”的快感,因而传递的不可能是“敢于用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而只能是一种娱乐、嬉戏,徒增笑料而已。
张副教授说的没错,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怕人”的文化,始终束缚着我们的思维自由,即使对方错误很明显,也不愿意顶撞。问题是,你趴在地上求学生跨过去,并不表明他们胆子大,就由此自动具有了否定老师、否定权威的勇气,从此就具备了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勇气。这一“教学环节”只是表明你张副教授敢于标新立异,并不能证明从你身上跨过去的百余名学生很勇敢,更不能证明此后他们就突破了“怕人”的思维。张副教授是否高估了“胯下之辱”这一行为艺术的疗效呢?
再来看看张副教授的教学理念。综合他所叙述的教学意图,核心一条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做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这个教学理念很不妥,我就很不赞成。虽然张副教授补充解释道,“当然扔鸡蛋不是为了侮辱别人,而是为了捍卫真理。”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向国家领导人不管是扔鸡蛋还是扔鞋子,都是一种并不被社会主流文明观念提倡的行为。
无论是哪位国家领导人,无论是在什么场合发表公开演讲,他总是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特定立场上来说话,他所说的也许在别国听众听来不甚入耳,不符合他们所理解的真理,但在他自己国家的很多民众听来,也许非常在理。难道别国听众因为听不惯,就可以向演讲者怒扔鸡蛋或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