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纳西古寨掌灯人”王偏初︓

把好学校带到山里娃家门口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20日   01 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村民和牛马“自由出入”,一度是俄亚小学的寻常一景。如今,这所曾经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砌了围墙,盖了新房,招收了六七百名学生。这一切让校长王偏初觉得,自己坚守的19年,“值了”。这位被称为“纳西古寨掌灯人”的小学校长,成为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王偏初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迎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那还是1996年,当时没人会想到,这位好不容易走出去的“高材生”,会选择回到“去一趟县城需要往返十几天”的俄亚乡。“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要翻越木里高山,到很远的地方去。”为读书吃过的苦,王偏初一直耿耿于怀。他想回到家乡,把“好的学校”带到孩子家门口。

    然而,看过了都市的繁华,大山深处的寂静显得更加难熬。刚到俄亚乡时,王偏初也觉得“不适应”。眼看同学都在城市打拼,各自拥有了光鲜的工作,王偏初也“后悔过”。但他安慰自己:“不管在哪里,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算心想事成了。”

    初到俄亚小学,王偏初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只有9个学生。因为教师资源匮乏,王偏初必须成为“全能选手”,“语文、数学、体育、美术、思想品德……什么课我都教过。”

    那时,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读书。王偏初看着心疼,就经常从自己每月380多元的工资里拿出钱来帮助他们。“好在我是本地人,生活成本比较低,吃的肉啊菜啊都是爸爸妈妈拿过来的。”王偏初说,“用现在的话说,我当时也有点‘啃老’”。

    王偏初工作起来“很拼”。2000年4月,他患上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疼得站都站不住”。乡卫生院的医生建议他去县城做手术,可他放心不下班上的孩子。“当时我带毕业班,要是出去了,很多事情丢给别人自己不放心。”于是,他要求医生加大剂量注射消炎药,暂时缓解症状。直到学期基本结束,他才放心去做了手术。

    2008年,王偏初被任命为俄亚小学校长。“当好校长,不仅要教好学生,还得管好学校。”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多了。

    当时,学生流失是王偏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家长没有读书重要的意识,他们觉得放羊放牛就是孩子最大的作为。”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他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有些家长被再三上门的王偏初惹恼了,不让他进家门,甚至走在路上远远看见他就“躲起来”。

    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宣传,加之学校的变化,村民对王偏初的态度慢慢从“敌对”变为“感激”。“现在他们完全自愿接受学校的教育,不让来还不干呢。”

    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住房、学生宿舍都很紧张,王偏初就四处“化缘”。在他的努力下,俄亚小学有了篮球场、图书室,教职工宿舍添置了洗衣机、冰柜。全校师生用电、用水的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因为学生越来越多,王偏初搭起活动板房,作为临时教室和宿舍。

    以前,没有老师愿意来俄亚小学教书,王偏初便做自己学生的工作。“我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考出去的两个学生都动员回来了。”他笑道,“现在教师待遇提高了,交通条件好起来了,再过一两年,全新的学校也要建起来了,我感觉比住城里还好呢”。

    在王偏初的朋友圈里,“晒”了许多家人的照片。实际上,为了学校的“大家”,王偏初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儿子手臂骨折时,他在学校加班。父亲被切割机划伤,他在县城出差。“为了工作,有时候没有别的选择。”王偏初相信,家人都能理解他。

    这些年,也有人来“挖”过王偏初,但都被他拒绝了。“那些好的地方,想去的人多。在我们这里,能安心工作的人少。在一个地方熟悉了,工作顺手了,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王偏初说,“况且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也想继续干下去”。

    如今,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再过一两年,俄亚小学就会变得“像城里的学校一样”。对王偏初而言,“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事情有了效果,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改变,梦想也实现了,就是很快乐的事情”。

西藏聂拉木县城小学生上学点转移
与时俱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座谈会举办
把好学校带到山里娃家门口
学前教育如何避开现代化陷阱
第十三届“徐霞客开游节”在宁海开幕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换届大会举行
过来人,关于高考你想说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