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在韩国首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协定生效后,中韩之间的9成以上商品有望在未来的5~20年内进入零关税时代。
从2004年9月中韩两国经贸部长就民间层面联合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算起,到如今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称得上是十年磨一剑。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节点:在长达8年的研究与协商之后,2012年5月,中韩两国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达成共识,决定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了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根据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中韩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条款中这些略显抽象的数字,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真正变成惠及中韩两国老百姓的实惠。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韩之间在某些领域是一种互补关系,许多中国人热衷于购买韩国的食品、服装、化妆品等,韩国消费者也对中国的许多商品有需求。因此,未来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中韩民众都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对方的产品,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于中韩两国的企业而言也是福音。黄薇补充说:“对于企业和厂商来说,中韩自贸区的签署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随着自贸协定的签署和生效,一些涉及双边贸易的制度安排都将进一步理顺,两国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成本都会降低。”
从更高的国家战略的层面而言,中韩两国也都将受惠于这一自贸协定。
对韩国来说,这无疑是其签署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韩联社在一篇刊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韩国商品进口国,从韩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在2014年超过了韩国全部出口额的1/4。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和实施,韩国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贸易版图,而且,在未来的10年内,这一自贸协定更有望将韩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提升0.96%,并创造5.38万个新的就业岗位。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早在今年2月的一篇撰文中就曾表示,如果说1992年韩中建交是将韩国产业提升一个台阶的契机,那么2015年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可以被视作韩国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另一个契机。这是韩国持续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一条路,也是韩国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真正原因。
黄薇认为,对中国而言,除了经济层面的收益,“中韩自贸区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意味着中国在规则制定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中韩自贸协定的规则是中韩两国自主协商制定的。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的来源,实际上是通过制定规则来确认的。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改变了。未来中国还要面对更多的制定规则的过程。因此,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过程和最终达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经验习得的过程。”黄薇说。
黄薇还表示,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于区域经济一次化也将起到促进作用。“虽然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提出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但由于区域内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其,相较于美洲和欧洲,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分裂’程度和难度,实际上都大得多。中国和韩国在亚洲地区都属于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无疑将加快亚洲其他一些贸易安排的推进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意义,可能比协定本身更加深远。”黄薇说。
本报北京6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