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引洮工程圆百万人梦

甘肃陇中:盼来洮河水 念起致富经

本报记者 张鹏 实习生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03日   01 版)

    5月6日,在甘肃陇西县文峰镇火焰村,一处不大的农家院里,金宝兰正搓着洋芋皮上的泥垢。

    新接的自来水管离得不远,她还是舍不得用水冲。时至今日,这个淳朴的农家妇女依旧觉得,“喝上洮河水,就像做梦一样。”

    没有什么比喝上干净甘甜的自来水更令金宝兰高兴了。2014年12月28日,这一天是金宝兰此生难忘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清冽的洮河水从九甸峡水利枢纽出发,一渠清水向北流,流到了沿线154.65万乡亲的家门口,惠及沿途定西、兰州、白银3市所辖的安定、陇西、渭源、临洮、通渭、榆中、会宁7个县区。

    “当年的大旱你没见,牛在哭,羊在叫”

    在喝上洮河水前的漫长岁月里,金宝兰和丈夫需要开着三轮车,前往10公里以外的地方买窖水吃,吃水成了这个农村家庭一笔昂贵的开支。金宝兰说:“一方水80元,省着用,一个月也要花两三百元。”

    在以“缺水”、“干旱”著称的甘肃定西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耐旱作物是农家不多的种植选择。

    “一亩地收300斤粮,每斤收购价一块二,刨去成本,都挣不回人工钱。”金宝兰说。

    在这片黄土地,缺水和贫困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在祁连山以东、陇山以西、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以北,7.6万平方公里的陇中地区,年降水量仅有300mm左右,蒸发量却大于1500mm,人均水资源不及全国的1/3。一年之中有四旱,春旱、春末夏初旱,连着伏旱和秋旱。

    为了生活,老百姓挖井、挖地窖、借水、买水,把水存下来用在最为需要的旱季。因为缺水,人们盼水的心情比盼什么都强烈。

    “一碗水,用三遍。又洗菜,又洗脸。当年的大旱你没见,牛在哭,羊在叫,麻雀没水飞不高。”古稀老人李炳章随口拈来的一段快板书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干旱贫苦的岁月。

    等了半个世纪的“引洮”工程

    对地方主政者而言,有关水的议题向来都是头等大事。临洮县县委书记石琳在基层工作了20多个年头,“121”集雨节灌工程一直是他的案头要事。

    在这位县委书记的记忆里,缺水缺到刻骨铭心。在他儿时,“村里的乡亲们去拉水,不时会有飞鸟追逐拉水的车辆,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抢水喝,有的没等到喝上水,就被活活晒晕了”。

    在定西地区,通过大力实施“121”工程,雪水、雨水得到有效贮存,老百姓的饮水状况有所改观。

    但人们仍然天天盼水,盼望着有一天能喝上干净的洮河水。人们盼水心切,望眼欲穿。

    自打喝上洮河水,金宝兰的生活就悄然发生了变化——49岁的金宝兰洗脸都会多洗一会儿,觉得自己变得“爱俏”了。土院子也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花圃里还新栽了娇艳的牡丹。

    参与过1958年引洮工程建设的李炳章,在屋前花园边逗着玄孙女,笑得合不拢嘴。玄孙女递来一碗洮河水,他抿一口,喂给玄孙女一口。擦拭着湿润的嘴巴,老人笑着说:“当年和我一起引洮的老人都去世了,我福大命大,还能在自家喝到洮河水。为了这一天,我盼了半个世纪,等了半个世纪。”

    李炳章老人讲起引洮工程的历史,如数家珍。

    1958年,甘肃省委做出“引洮河水上陇东董志塬”的决定。3年后,浩大的工程终因物力、财力、技术欠缺被迫下马。2006年,“引洮”——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再次拉开建设大幕。

    “每一条隧洞、暗渠、渡槽的施工都险象迭生。”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路泽生说。

    2010年6月,引洮总干渠3号隧洞13.3公里掘进作业时,发生岩溶管道压力涌水。第一时间,施工人员划着橡皮艇,进入现场检测。冰冷刺骨的隧洞涌水,“面粉袋一样”的施工环境,建设者穿上两层棉衣棉裤,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接管子。时间一久,不少人腿部浮肿,小便失禁,但大家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作业,直至将水排出。

    “那是在搏命啊。”路泽生想起来都有些后怕。

    洮河水,终于被盼来了。

    2014年12月底,受益于沿线市县区建成的17条田间支渠、10条城乡供水管线、4座水厂、12个泵站和174座调蓄水池,干净甘甜的洮河水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

    盼来洮河水 念起致富经

    陇中旱塬百万群众从此告别缺水历史,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

    在会宁县头寨镇牛河村,过去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大量土地被搁荒,裸露的黄土地,一脚踩下去,冒着白烟的浮尘。

    借助“引洮”便利,当地农民企业家张玉珊敏锐地嗅到商机。他流转了村里2500亩耕地,建起了苹果种植基地。如今,洮河水可以直接灌溉果园。

    “再有几年,苹果园便可以挂果,那时候就可以挣到大钱。”张玉珊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水生万物。因为洮河水的到来,沿线县区产业结构调整随之加快。在整个定西市,已有16.1万亩田间配套工程全面具备灌溉条件,截至目前已完成灌溉3.09万亩。马铃薯、中医药种植产业、草食畜牧业,蔬菜产业都将受益于引洮工程,加快产业化进程。

    陇西县首阳镇党委书记董永祥算了一笔账,当旱地变身水浇地,每亩中药材可增产15%至20%。

    5月7日上午,一场隆重的揭牌仪式在定西市安定区举行,为铭记引洮工程的功绩,当地政府特意将安定区新老城区交界处的一处“生态园”重新命名为“圆梦广场”,以提醒世人饮水思源。

    洮河水通水的那段日子,陇中的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递这一喜讯。有人还把洮河水写进了小曲,很快便流传开来:“太阳能洗澡间,水龙头安在锅灶边。处处用水真方便,清洁甘甜沁心田。”

    本报兰州5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张鹏 实习生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6月03日 01 版

努力的你最无敌——高考后援团为考生加油
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
确保各种搜救力量畅通无阻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高考临近 多项措施整肃考风考纪
甘肃陇中:盼来洮河水 念起致富经
“长江大营救”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