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中国百年童书”

100年来,中国孩子看什么书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05日   11 版)

    最早的儿童文学丛书、最早的儿童画报、最早的给孩子们看的寓言集……100年前,中国孩子的启蒙是从这些童书开始的;取材自游戏的书《植物大战僵尸》,改编自同名动画片的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可发声发光、立体再现故事场景的异形书……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孩子的童书有了更多可能。

    “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近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展出百年来的百余册童书。这些童书有的已成故纸,而有的仍在流传。

    盘点童书之“最”,“舶来品”居多

    “中国百年童书展”按照时间脉络,把我国百年童书史分为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70年代末至90年代、新世纪以来等5个单元,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等各种童书载体,囊括了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包含了战争、科普、校园、科幻等多种题材。

    记者发现,中国最早的一套大型儿童文学丛书《童话》,从1909年起就陆续出版,共102种。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国外作品。中国最早的近代儿童画报《小孩月报》创刊于光绪元年(1875年)。

    国家图书馆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李兴芳介绍,清末民初,大量翻译作品中就包括童书。“当时的翻译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是翻译加改写。”李兴芳说。

    以这次展出的《馨儿求学记》为例,这是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畅销书,先后印刷了18次,发行10万册。它译自意大利作家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一书,是这部作品的最早中译本。李兴芳说:“译者包天笑为了让这部作品能为中国儿童接受,把书中的人物、情节尽可能中国化。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他的创作,既反映中国的传统道德,又加入一些新的思想内容。” 

    李兴芳说:“到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儿童的思考中心由‘成人本位’转向了‘儿童本位’,出现了一批为儿童写作的作者和作品。”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代表,在《我们现在怎么样做父亲》中正式提出“孩子本位”的理念。他为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包括法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周作人也为儿童翻译了《伊索寓言》《希腊神话》《安徒生童话》等。

    每本童书都是一个时代

    李兴芳说:“不同时代的孩子喜欢看什么书,或者说成人给孩子看什么书,与时代脉络或时代主潮紧密相连,与成人的儿童观相吻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旋律,人们认为儿童也不能置身事外。如,华山的小说《鸡毛信》,以14岁的牧羊娃、儿童团长海娃为八路军送信为线索,既刻画了海娃大胆机智、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同时也描写了他的幼稚、好玩与冒失。“他是英雄,也是孩子,是严酷的战争环境才使稚气未脱的孩子迅速成熟了起来。”李兴芳说。

    1949年以后至“文革”时期,童书中塑造的主要是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甘做革命螺丝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儿童形象。这也是当时流行的儿童形象的共性,《闪闪的红星》、《向阳院的故事》就是这一类书的代表。

    李兴芳说:“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儿童本位’论重新回归,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维护孩子的权利,注重下一代的全面发展。注重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的特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创作不同的作品。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多元化、国际化。”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就是这类童书代表。无论是早先出版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红瓦》《细米》,还是 2005 年出版的《青铜葵花》,每一部作品都是以成长时期的少年男女为主人公,讲述成长阶段的酸甜苦辣。类似的作品还有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介绍,其实中国童书的历史并不止百年。唐代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就收录有“灰姑娘”类型的故事——《吴洞》中描写的叶限姑娘的故事,比17世纪法国《鹅妈妈的故事》中的灰姑娘故事,还要早七八百年。在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就有了上图下文的儿童图画故事读本《日记故事》,书中共有168幅版画插图。这些珍贵的古代童书资料,在国家图书馆中都有收藏。

    童书出版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总结了当代童书新的特点:一是低幼读物越来越多,这是对早期儿童阅读重视的结果。二是图画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上升,特别是引进西方的经典图画书,“中国孩子用10年的时间读了西方孩子100年的图画书”。三是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各国优秀童书很多都有了中译本,不仅是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包括其他一些国家,像以色列;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国际间的合作出版越来越多,“尤其是原创图画书领域——中国作家写故事,外国插画家画图,国内外同步出版”。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这已经是连续12年开展这项活动。其中,思想品德、励志读物、人文历史、艺术修养类30种;科普百科知识类24种,低幼启蒙、图画卡通类10种,儿童文学读物类36种。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海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童书出版 ‘黄金十年’的形成。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图画书——0~7岁亲子阅读的最好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我国童书出版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可能是属于图画书的。”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颇具新时期特色的童书。如,异形书,它的形态不同于普通图画书,造型奇特,可以翻转掀拉、挖洞拼贴,有的还能按键发声、触摸发光,和儿童“全媒体”互动。

    王泉根援引了鲁迅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一文中的话:“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王泉根说:“以儿童文学为主体的童书,是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最深刻、最广泛的教育载体和途径。中国的童书,自然而然地应包括在这‘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的历史之中。展览如此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向社会展示中国童书事业,在中国图书馆史、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童书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其功德,不在禹下。”

    王志庚介绍,国图新的少年儿童馆也在6月1日正式开馆,共1200平方米,藏有10万册童书。新馆分为上下两层,更细分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把大孩子与小孩子的阅读空间分开。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底。

100年来,中国孩子看什么书
甘肃陇南:把政务和网店“扫进二维码”
从万水千山到近在咫尺
朋友圈将成为微电影发布第一平台
《甜牙》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妈妈,你在哪里?》
《法兰克福的青春战役》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十三根金条》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