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注册志愿者达11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0%

深圳:志愿服务标注城市新高度

本报记者 武欣中 通讯员 朱建刚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06日   02 版)

    位于深圳市中心、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刚刚封顶,见证着这座城市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新成就:2014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人均2.4万美元,进出口总额4878亿美元,连续3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00亿元。

    还有一组数据标注着这座城市的另一种高度:截至目前,深圳市注册志愿者达117万人,这意味着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人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达20小时,相当于9600人在全职工作;575个常规志愿服务点遍布学校、交通枢纽、图书馆、公园等人流密集区,40万社区志愿者在此提供“不打烊的贴身服务”。

    义工,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很多初到深圳“闯世界”的外乡人,触摸和融入这座城市,是从穿着“红马甲”的义工开始的。

    2007年,向媛芬从老家湖南考到深圳大学艺术系读书。报到那天,学校义工联师兄师姐们热情周到的“迎新”服务,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女孩备感温暖。第二天,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义工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件“红马甲”。

    2011年,已是深大义工联总干事、五星级义工的向媛芬作为大学生代表,成为大运会的一名火炬手。或许是对这份“义工”经历的不舍,毕业后,向媛芬放弃了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展的机会,成为一个专注于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的公益基金会负责人。

    而对深圳青年学院院长巫景钦来说,深圳义工的发展历程早已成为他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1989年,团深圳市委牵头,巫景钦和其他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成为深圳第一批志愿者,从一部 “为您服务”热线电话起步,深圳义工开了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先河。此后,这座城市又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义工团体、全国第一个国际义工、全国第一部义工法规、国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

    在深圳117万注册义工中间,曾诞生出爱心大使丛飞、国际义工李泓霖、募师支教创始人许凌峰这样的模范人物,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他们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人情淡漠,深圳为何会率先长出“志愿服务之花”?在团深圳市委书记蔡颖看来,志愿服务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深圳独特的城市禀赋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从经济看,深圳市场化程度较高,人均GDP居全国前列,具备开展志愿服务的经济基础;从地缘看,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受创新热潮的影响较早;从人口看,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七成,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亟待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志愿服务正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更获得了精神上的尊重和认同”。于是,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深圳很多市民把做义工当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青春与志愿服务同行

    不久前,深圳红岭中学“阳光公益协会”的同学在校内刮起了一股公益风,他们策划了一个名为“衣旧情深”的活动,号召全校2000多名同学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衣物。

    6月2日,记者在红岭中学志愿服务选秀课堂上见到“阳光公益协会”会长、高二年级的卓奕杰。他自豪地说,收集到的衣服整整装了10个大号的蛇皮袋。

    在接触志愿服务前,卓奕杰是个性格内向、只知埋头读书的孩子,“加入‘阳光公益协会’后,我的视野宽了很多,发现除了校园,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着不幸遭遇的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要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地中海贫血”病后,卓奕杰和协会的同学把关爱“地贫儿童”确定为协会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利用课余时间探访儿童医院的患儿,他们还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向全社会普及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知识,唤起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

    在老师的眼里,成为一名义工的卓奕杰变得自信、友爱,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而在卓奕杰的努力下,“阳光公益协会”已经拥有44名会员,成为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

    马上要进入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卓奕杰和他的同伴感觉吃不消。按照社团惯例,他的职位也将传给下一年级的学生,但他希望,“阳光公益协会”会继续沿着志愿服务的路越走越好,成为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

    据深圳义工联负责人介绍,为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化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志愿服务的知识和理念,学习志愿服务的方法和技能,团深圳市委、深圳市教育局联合编写了《青少年志愿服务通用读本》,作为深圳全市中小学的一门标准化课程。目前,志愿服务课程已在16所中小学试点,市属高校全部开设志愿服务选修课。

    实践证明,课程体系极大促进了青少年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目前,全市大学生志愿者达2.2万名,中小学生志愿者近14万名,在“帮困助弱、志愿支教、赛会展会、环境保护”等青少年志愿者喜爱和最常参与的四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产生了一批优秀志愿者代表。

    志愿者之城初长成

    对很多深圳义工来说,亲身参与2011年举办的第26届深圳大运会志愿服务,是他们义工生涯中最难以忘记的一段经历。

    1990年出生的曾志远十几岁时就成了一名义工。深圳大运会期间,还在学校读书的他担任了一个志愿服务站点的常务副站长。大运会结束后,曾志远所在的志愿服务窗口作为大运会的遗产保留下来,他继续带领着站点的义工开展便民、特色志愿服务。大学毕业后,曾志远干脆考取了社工资质,成为宝安义工联的专职社工。

    曾志远说,大运会期间的志愿服务虽然辛苦,但让他体会到了做一名义工的快乐,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

    大运会志愿者部的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深圳有127万名志愿者投入服务,仅深圳大学学生志愿者就超1万人。

    2011年12月,深圳提出了“在2015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的目标。

    团深圳市委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目标,深圳建立“一城六化”的工作体系,即:制度化推进,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社会化动员,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专业化发展,让志愿服务更有质量;社区化服务,让志愿服务就在身边;信息化支撑,让志愿服务简而易行;国际化特色,让志愿服务引领潮流。

    目前,深圳已在环保、助残、助老等19个领域组建412支专业志愿者队伍。1600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全市143个社区志愿服务U站,社区志愿者总数超过40万人。随着志愿者电子身份证、“志愿深圳”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深圳已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线发布”和“地图式”展现,市民只需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就可随时随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团深圳市委志愿者部部长李琼告诉记者,根据《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指引》,第三方机构对“志愿者之城”建设提出的20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估,拥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在本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比例达到20%、城市志愿服务站按标准常态化运行率达95%等18项目标已经达成。这表明,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建设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婚礼开始了,新郎还在救援一线
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故案一审宣判
互联网彩票销售遭遇尴尬
林森浩死刑复核阶段 林父更换律师
天大为在美被捕教授发起募捐
深圳:志愿服务标注城市新高度
青年金融干部下乡:点燃六盘山区致富梦
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