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下,有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升级版”,他们以“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学生,在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无缝对接的同时,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
累计聘请首席工人、技术能手450多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认为,这种在校期间学生同时具备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学习和培训在学校、企业交替进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的优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据了解,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始于2007年。当年,4位来自通讯、机械行业一线技术能手,走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室讲台,成为该校的首批“特聘教授”。之后,学校正式出台《“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实施方案》,开始探索实施工、学给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去年底,全校累计聘请市级及以上首席工人、技术能手、能工巧匠450多位,招收在校学生“徒弟”1520余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25%。
据介绍,与传统的以师傅带徒工的“学徒制”不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与达到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通过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和联合培养,对学生进行以技术技能为主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程方启将其称之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
既能学到真正的实践技术技能,又能学到专业知识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张启富介绍,学校推行的“现代学徒制”,由学校聘请首席工人、技术能手担任“师傅”,实行师徒结队,每位“师傅”最多收6位“徒弟”,由师傅为“徒弟”量身制订培养方案并负责实施。
在实践中,学校不要求“师傅”擅长理论教学,师傅也更多地是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指导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等途径来培养,要求合作企业和“师傅”每年必须为“徒弟”提供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学习和培训机会。学校则通过设立“企业学习日(周、月)”,建立企业学分认定标准以及学分互换等机制,保障学生能兼顾好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与培训。
张启富认为,“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让学生把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等目标,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卢星星是学校2012届模具专业的学生,在到上海大众实习期间,成为宁波分公司总装车间的一名维修学员,最终他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公司的肯定,被上海大众评为“金牌学员”。
原来,上海大众为激发新进员工学习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开展了优秀职业培训生和金牌学员的评选活动,与卢星星一起参加评选的有8所中、高职院校的987名学员。根据理论、实训和培训成绩,以及车间实习、综合评估等方面评选出10%的优秀职业培训生,再从中评选出5名金牌学员。卢星星在车间考核中排名第一,在金牌学员评选中排名第二,获得派到德国学习深造的机会。
卢星星认为,能取得上述成绩关键在于在校期间参加了“技术能手带徒工程”,由此获得很好的企业培训与实践机会,比较早地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使得自己具备了高于其他同学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的能力。
同样,计技0923班的俞可同学,入选学校“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后,与宁波瓷方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辉结为“师徒”关系,在校、内外导师共同精心指导下,在校期间,就先后完成了校妇委会、校后勤与产业管理处、校保卫处等网站的制作并交付使用。
“‘双导师’让自己提前进入企业、感受真实职业氛围的机会,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关系。” 投资0921班学生徐寻聊不但积极参与各种投资理财竞赛,还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徐寻聊说,企业导师为自己讲解证券行业发展趋势,证券公司经营理念、经营现状、营销模式及职业发展,还可以跟着导师去他所在公司学习证券操作技能,介绍实战操作经验。校内导师则在证券专业知识、技能和证券从业资格应考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具体指导。“既能学到真正的实践技能,又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
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熟练地操作机器。工业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王伟军说,现在对许多机床都很熟悉了,而且都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刚到公司上班,只是看着师傅们操作,之后就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参与概念讨论、结构设计以及产品的营销计划制订等。”王伟军目前在宁波一家机器人科技公司学习,但这位还是大二的学生已经开始参与公司新产品如折叠电动力、平衡车等的设计,他说:“比在学校里快多了,有学校老师和企业里的师傅一起教,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学。”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主任吴冬俊说,除了实践操作,企业还和学校一起制定理论教学计划,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进步迅速。“‘现在学徒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缩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认为,作为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中非常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来自生产一线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走进学校,登上讲台和实训台,给学生和老师们带来各个行业技术和岗位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帮助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据悉,近几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双导师”培养的学生。仅2014年,在学校获得的747项国家专利中,学生获专利就有538项,而他们大多是“双导师”培养的学生。
(张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