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竞赛有国家级证书哦,来看一眼吧!”“没带钱,明天报名还来得及吗?”“报名表太多邮箱又炸了!”在校大学生恐怕对这些情景并不陌生。如今日益要求综合素质,有格调又好玩的竞赛逐渐成了大学生的心头好。但是报名信息不畅、手段原始、程序繁琐,让主办方和参加者都饱受折磨,“赛氪”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在创始人李勤伟的心中,“赛氪”不仅仅有着从《龙珠》和《超人》合体而来的酷炫名字,更有着强大的功能。“以后赛氪不仅可以一键完成所有大学赛事的组织报名,更会是学习交流的社区以及企业招聘的平台,是一个从入学陪你到毕业的社区”。
赛氪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李勤伟创立的校苑考研网,这个在7年前就拥有近60万用户的考研社区让他意识到,大学里有关学习的信息并不畅通。在今天的赛氪上,点开页面就可以看到从数学建模、机器人到基础理化生等各种相关竞赛的信息。组织者可以在“个人主页”中发布竞赛信息,定义竞赛级别、周期和参赛要求等各种要素,并介绍奖励“勾引”参赛者;参赛者则可以从“竞赛广场”的各种标签中找到自己心仪的赛事,然后点击按钮、报名,同时还可以就疑惑的问题留言咨询主办方。随着赛氪的发展,赛事的数目和权威性也在上升。目前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四大地区赛以及11个省区市的分赛都在赛氪上开辟了报名入口,同时更多的组委会开始信任地将报名费支付端口移动过来。
名曰“赛事社区”,但打通竞赛信息只是赛氪想做的第一步。除了“竞赛广场”外,“学神日志”一样富有人气,点击进去几乎全都是《我终于站在世界冠军舞台上》这种充满正能量又“干货”的日记。按照李勤伟的想法,对竞赛感兴趣的青年无疑是上进好学的,“笼络”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予那些能让他们进步的东西。因此,“学神日志”里请来了各种顶级大赛的获奖学霸们分享经验,众多“仰慕者”也在帖子下乐此不疲地留言提问。下一步,赛氪打算引进“慕课”模式为同学们免费制作公开课,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到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都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们给赛氪的定位是‘工具+社区’。”联合创始人赵松这样解释,“竞赛广场”和“学神日志”只是工具,真的想要提高用户黏性必须经营好社区,“兴趣小组”就是为此存在的。赛氪在社交化上的努力也确实可以看到:拥有着类似“人人网”的个人主页和新鲜事界面,同样鼓励用户注册真实的姓名、头像和信息。赛氪还试图为各个赛事领域垂直打造封闭的社区圈子,并形成保研、考研、留学、科研、创业等与学生前途和未来密切相关的话题小组。用李勤伟的话说,虽然现在社交工具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用来消磨时间的,赛氪努力的方向是给予所有有志青年一个能够既轻松又方便地交流学习经验、知识技能和人生理想的平台。
问及赛氪的闭环如何形成时,李勤伟却先讲了自己的故事。这位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尽管成绩优异,拿过“全国三好学生”和诸多竞赛大奖,但碍于学校视野所限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期许。所以当李勤伟来到新浪面试,忐忑地向人力资源经理报出5000元的预期月薪时,经理立马回答“明天赶紧来上班”。受宠若惊的李勤伟工作许久后才明白面试官表情的含义。如今的他清楚地意识到招聘过程中双方的痛点: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很难招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尤其是缺乏经历长期沟通的储备人才以及清晰明确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毕业生们,尤其是像自己一样从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很难证明能力。这也将会是赛氪为了核心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设计一套算法,根据每个人参赛、得奖、分享经验和听课的情况计算得分、排名,从而拿出一个中肯的评价数据;另一方面引入大量企业,让这些企业官方账号近距离地和优秀的学生们接触。赛氪的收入,将会来自企业进驻所缴纳的费用,对于学生则是“只有回报,没有投入”。
不过李勤伟也坦承目前还有不少问题。第一点是地推上的难题:知名度、认可度不够,高校和机构的大门不容易打开;而在企业端,已经固定的HR模式对于这种新的招聘模式是否会有抵触也是未知数——李勤伟希望能凭借自己从业时积累的人脉先敲开几家企业的大门,然后倒逼行业内的招聘模式进行改革。另一点困难是不少投资商质疑赛氪“链条太长,见效太慢”,但李勤伟对“盈利还很遥远”这事并不介意,“今年开始有了成绩,有四五家天使投资想给钱,但我反而选了给钱不多的那家,前期还是先把产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