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6月1日正式签署了自贸协定。普遍认为,这不仅将给两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而且也将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亚太区域经济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
韩国是与中国建交最晚的东亚国家,但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却非常迅速,从1992年8月建交到2014年实现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只用了短短22年时间。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超过了韩美、韩日和韩欧贸易额的总和。韩国则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累计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韩直接投资也达到18亿美元。这些数字已有力证明中韩经贸快速高度融合,在全球也是罕见的。
中韩自贸协定是推动两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4%,拉动韩国实际GDP增长0.97%。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预测,中韩FTA签署后的10年,韩国GDP将因此增长0.96%,增加5.38万个工作岗位,每年平均会增加2700亿韩元(约合15.12亿元人民币)税收,未来10年韩国消费者将享受总值146.26亿美元的实际福利。这表明自贸协定的签署使中韩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众所周知,中日韩三国的自贸谈判相当曲折和艰难,主要是政治因素带来了巨大的干扰。中韩也有意识形态差别,朝鲜半岛局势跌宕起伏,变幻莫测,韩国是美国的盟友并对加入美国主导的TPP持积极态度。因此,很多人一度不看好中韩自贸谈判。但是,中韩终于克服困难成功签署FTA,必将对双边关系和东北亚地区造成广泛和重大的影响。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中韩自贸区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重量级自贸区,标志着亚太地区自贸区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今后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至亚太自贸区发挥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将有力地加快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构筑亚洲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也就是说,中韩两国将率先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共同体。
在韩国,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中韩在经济领域加速一体化,另一方面韩美在军事安保领域加强一致性。韩国既做美国忠实的盟友,又选择中国做它绝对第一的经贸伙伴,与中美两个大国同时保持良好关系,显得它八面玲珑,也彰显它在外交上成熟的平衡战术。但是,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将经济和安保两领域截然分开,在短期内可能相安无事,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发生冲突。已经有迹象表明,这种冲突或许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变为现实。韩国《韩民族日报》网站6月2日报道,两名资深美国防务专家指出,如果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THAAD)战区高空导弹防御系统,那么它就能够探测并跟踪3000公里及更远距离发射的导弹,美国就可以拦截中国发射的导弹。因此,中国将会坚决反对在半岛部署“萨德”系统的。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上述这对矛盾呢?
笔者认为,只有建立中韩命运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提出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其核心是互联互通,即通过连接公路、铁路、港口,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产业基础,扩大经济合作。笔者在此所说的“中韩命运共同体”是指除了经贸合作,还应包括中韩在军事安全战略领域的合作。
经济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发展与升华的结果,命运共同体又反过来为经济共同体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如果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长期分离,也会制约着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空间和效果。考虑到半岛分裂的现状和半岛冷战机制尚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韩国一时难以挣脱美国怀抱的“苦衷”。但是,如果韩国只满足于躺在美国的怀抱里沉睡,不重视与中国在经济和安全战略两个领域一同发展,不朝着建立中韩命运共同体方向努力的话,那么,韩国就会丧失时机,犯战略性和历史性的错误。
朴槿惠总统2013年提出的“欧亚计划”,是构建连接韩国釜山、朝鲜、俄罗斯、中国、中亚、欧洲的丝绸之路快速铁路,在欧亚构建电力、天然气和输油管线等能源网络。中韩自贸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韩国“欧亚倡议”构想的重要连接点,对两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大陆经济融合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可见,对韩国来说,与中国建立命运共同体,意义和效果胜于其他任何国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奠定朝鲜半岛和平与东北亚稳定的坚实基础。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