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强化高职人才核心竞争力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06日   05 版)

    三菱工业中心

    无线路由器组特长生工作室

    电子实训

    信息学院创业街开街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社会需求,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就业工作思路,以就业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为契机,以职业规划、创新创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重点,构建就业工作载体。学院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二三四”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确保高就业率

    学院创新就业工作方法,形成了“一中心,二级管理,三到位,四化一考核”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一中心”是指学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完善两级就业服务体系,并加大投入确保就业工作经费、场地、人员到位,力求实现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二级管理”则是在“就业工作是学院发展生命线”共识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实现院、系两级管理并建立起一支专职就业工作辅导员队伍。

    在学院层面,就业工作已纳入《“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并成立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学院每年召开全院就业工作大会,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服务月”活动。此外,党政领导班子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跟进全院就业工作进展。与此相对应的,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本教学单位就业工作。

    为适应就业工作需要,学院整合招生就业、科研、技能培训等职能成立产学合作部,由其负责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辅导员,与毕业班班主任互相配合。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各二级学院有选择性地建立就业工作站并外派就业管理员,形成一手抓企业用人信息,一手抓学生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从工作安排和结构搭配上实现就业队伍的专业化。至此,学院构建了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和毕业班班主任等组成的学院就业工作管理网络。

    学院招生就业处共有7名工作人员、常住用人单位管理人员1名、7个二级学院各配专职辅导员1名,全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共15名且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远超教育部1∶500的要求。

    “三到位”主要是包括资金、场地、人员的到位。学院每年划拨的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超过全院学生应缴学费总额的1%,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工作人员培训以及就业市场开拓、就业调研、就业奖励等。学院设有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招聘大厅、就业指导与服务室、信息查询室、洽谈面试室、素质拓展训练室等就业工作专业场地,共计1760平方米。学院配有专职工作人员15名,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应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化一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就业服务“四化”;一个是关于考核即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实行过程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学院坚持“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并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入校就逐步建立起对未来职业、事业的构想并为之努力;二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进一步在就业意识、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三年级组织就业职场培训,强化职业修养和职场素质。实现全程化。依托信息这一办学优势,学院建立就业服务网及毕业生就业追踪反馈体系,通过新旧媒体、招聘会、直接与企业接洽等多渠道多方式遴选出适合学院毕业生的用人信息,不间断进行更新,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各二级学院也依托本单位就业工作网络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在上下一体的工作状态下,学院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就业工作全员化。

    学院先后制定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施办法》《系(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学院和各系(院)就业工作程序和要求。并且,实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终并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评优,将其与二级学院经费划拨相挂钩,引导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学院就业工作的层次。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优质合作企业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为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稳定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渠道。

    学院与近500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成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构建了由505家企业加盟的五大校企联盟(分别为日资、韩资、民资、台资和软件联盟),并进行梳理、筛选出长期合作关系稳定深入、合作意向强程度深入的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

    学院先后引入企业进校园共建了华之杰电子实训车间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为逾4000人次的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学院与英华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每年订单培养班有20多个。

    2015年学院与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将采用“名师工作室”+“冠名精英班”等培养模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校企联合培养。

    双主体学院是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最新突破。它采用校企合作贡献学院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双方合作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暗喻招生,学生入学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整个学院的教学、学生、就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学生在三年级时进阶式地进入企业自设实训基地与部门实习,择优录取或推荐到关联企业、伙伴企业就职。

    学院与中天科技集团、中软国际集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天科技学院和中软国际学院。2014年年初,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与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开设“网络精英班”,一年不到该班已有超过21名的同学获得了H3C认证体系专家级别认证(H3C、华为认证均为国内IT界有影响力的专业认证),有一名同学则通过了全球IT届最顶级的CCIE(思科)专家认证。广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院深知,要让企业与学校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就得让企业先尝到“甜头”。2008年,常信院与南通中天科技集团成立了中天科技学院,双方首先在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再而推进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开发等全方位合作。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学院校企和作处处长张春平介绍,目前,学校与苏州科大讯飞公司共建了“信飞软件工程研发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共建了自动化和驱动联合实训室,成为西门子华东区首个授权培训中心。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坚持“就业工作贯穿教育始终”这一理念。

    学院在就业工作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基础上,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贯彻“工学交替,两轮顶岗”“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现就业调研与培养模式创新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学院着重考量用人单位的需求,重视就业知识教育,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不断探索就业指导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方法,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按照“共性与个性结合,系统与重点兼顾,强化过程体验,重在内化提升”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感悟——内化——成长”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在全国各项职业能力竞赛中频有斩获。在求职市场上,手捧证书力证能力的学生往往更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独立调查,学院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都表现不俗。

    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为98.22%,其中高级技能证书获取率为48.11%。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3支代表队代表江苏省出战,在“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组建”赛项、“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赛项和“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赛项均获一等奖。2014年上半年,学院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奖57个,其中27个国家级奖项、30个省级奖项。学院学生获奖情况也多次被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根据其独立采集的数据发布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对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近5年内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月收入连年走高,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持续高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校友满意度、推荐度在95%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也较高。

    “一中心一园”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学院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的四纵分层培训体系和涵盖了“特长生工作室+专业项目园+商贸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园”的四横分类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以开放式体系、体验式训练、互动式教学为特点满足了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的需求。依托校外20余家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及学院提供的1000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场地和所建的“两园一街”(即大学生商贸创业街、专业创业园、科技项目园),主动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学院建立由大学生专业创业园和商贸创业街两部分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专业创业园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群体沟通技巧和创业意识,有效帮助学生将知识认知转换为行为规范,将创造欲望转化为创造能力。商贸创业街为有兴趣创业的在校学生提供了一至两学期的创业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短期创业实践。学院定期举办“SYB”和“GYB”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为做好创业服务学院打造“校内师资+创业导师团+朋辈导师+企业导师”的四大帮扶体系,问诊帮扶、独具特色。目前大学生创业基地入驻项目有92个,其中已工商注册35家,学院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

    信息产业园采取“官助民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运行,通过政府资助、行业牵线、学校主导、企业主角的多元化合作机制来吸引企业。学院与武进区政府联合成立信息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建设的领导;与江苏津通集团、弘扬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组建江苏津通弘扬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信息产业园的经济管理主体。该公司负责整个园区学生生产性实训、社会培训等管理职能,更好地为高职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区域经济服务。

    信息产业园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专家组成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下设产学合作部,负责学院各系(院)与“信息产业园”的沟通与联系,对园区校企合作实施与运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并制定多项制度保证长效机制运行顺畅。根据最新的园区入驻企业合作意向调查显示,按每名学生实习周期为两周计算,全年可接纳“工学交替”学生达到4014人次,可覆盖学院75%的实训教学。据悉,学院已邀请入驻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引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基于该平台的《“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培育良好创业生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近3年,学院毕业生正式注册成立的企业有35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2家,个体工商户23家,注册总金额474万元,月营业额140余万元,带动183人就业……据中国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公司麦克思的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比为3.3%。

    作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成绩为何如此突出?该院党委书记邓志良表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学院不以短时间造就个别创业明星为目标,而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提高创业能力和培育创业生态上发力,将创业的“遗传代码”“植入”到所有学生体内。

    学院倡导体验式的创业教育。小盆绿植、动漫贴纸、钥匙串、二手杂志……6月4日下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门口的跳蚤市场又开市了,近20个摊位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购买。该院贾市协会会长、财务专业14级学生梁迪告诉笔者:“跳蚤市场已成学院草根买卖交易的重要品牌活动,每两周定期举行一次。”

    “跳蚤市场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创业教育打造的一个体验平台。”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云飞介绍,该院从2007年起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必修+选修”互补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提出“普及教育+项目体验”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创业通识教育。入学之初,全体新生都将学习《创新与创业》等创业普及课程;同时,学院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跳蚤市场、商贸创业街、创业项目路演等创业体验活动,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自由选上《营销与策划》《企业管理》《TRIZ理论》等创业选修课。“这些体验平台虽集中于简单的买卖,但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等经营环节一个不少。”吴云飞表示,比起纸上谈兵的创业理论和讲座,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业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及专业化的创业能力。

    “我们工作室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制作网站,由老师接一些校外企事业单位制作网站的订单,学长学姐指导,我们跟着学习制作。”小董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大一学生,该院“网站制作特长生”工作室的成立让他受益匪浅,“经过大半年的练习,一些简单的网站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了。”

    据了解,“特长生”工作室由常州信息学院各二级学院管理运作,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承接校外项目,学生通过互帮式实践,在实战中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目前,全院已有单片机开发、移动通讯设备维护等近30个“特长生”工作室。

    以软件、电子电气、机电等工科见长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点燃”学生创业者的专业激情上做足了文章。2010年,该院建成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邀请14个对市场敏感、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携自主科技项目入园。“入园项目必须与专业密切结合,由学生自己主导并对接市场需求和校外企业,学院教师还可提供专业指导。”吴云飞介绍说,“特长生”工作室和科技项目园,前者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磨练专业技能;后者由学生唱“主角”,提前感知市场、探索研发。“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保证了全院学生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不管就业或创业,这都是优势”。

    通过不断努力,学院内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创业生态。“我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蚂蚁力量’淘宝店店主,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创业故事……”2014年11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出首期创业“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身边的创业者徐田与大学生创业者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半年来,该院已有几十名创业学生、教师先后走进“真人图书馆”。

    “这项活动主打‘身边的创业者’,强调创业分享。”吴云飞告诉笔者,学院在大学生创业网开设“创业项目”专区,学生有好的创业想法和创意均可自主上传策划书并留下联系方式,有补充想法和投资意向的学生或校友均可点评。“如今,校内教师指导、创业朋辈交流、创业校友任企业导师问诊、帮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创业理想更容易实现。这些年,从跳蚤市场、商贸创业街、科技项目园,再到‘真人图书馆’等,这些创业活动和载体频频发力,我们校园里涌现出一个以‘常信’为烙印的创业者圈子”。

    如何为新老创业者搭建平台、良性互动并实现互助共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丹中表示,下一步,学院还计划采用“众创”概念,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微商等几个行业为重点,由学生贡献创新思维,创业校友提供资金,学院提供技术研发支持,探索多方合作创业的新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强化高职人才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