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首过往的岁月,沈阳市中医药学校可谓捷报频传,喜讯连连。199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局级重点中等中医药学校建设单位”;200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这一个个成功,凝聚了沈阳市中医药人许多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沈阳市中医药人“坚持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圆自己的梦,不管东南西北风,坚持改革不放松”的风采。
面向大众 凸显优势承载使命
医药学本身属于应用学科,医学教育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医科大学走的是一条学术引导型发展的精英教育之路,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众化应用型医学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校长陈玉奇表示,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技术应用型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这也与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地方要办应用型学校不谋而合。
几十年来,学校秉承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道德培养及社团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面,护理、中药专业是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涉外护理、口腔、药剂、中医康复等专业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学校的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实训、实习、就业零对接,学校拥有配备先进、门类齐全的实验室62个,能充分满足学校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现有实训设备1670余万元,实验开出率98以上。
质量至上 专业布局夯实根基
办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质量的核心标准。学校教育如何适应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办学特色,优化调整结构,深化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辽沈经济发展和医院用人需求、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建设。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在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形成能够适应区域医院发展需求,有一定办学特色的专业布局,更好地为各级医院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机制完善。学校成立了由医院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完善的专业建设工作制度和流程。有效开展理论指导、政策指导、质量指导、经验指导、信息指导。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市场调研,形成各年度各专业调研报告,每年定期举行专业指导会议,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专业建设紧跟医疗市场发展。
专业设置随着医疗发展方式转变而“动”。学校的专业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单一护理专业不断进行调整,现在形成以护理专业为主,以中药、药剂、口腔修复工艺、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卫生信息管理等小专业为辅,全面推进专业的升级和发展进程,配合医疗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为医疗市场的发展服务。
专业设置跟着医疗产业升级而“走”。构建以高比例双师团队及先进实训条件为保障,学校医院深度融合,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形成以内涵建设为引领,求规模发展、求质量提高、求数量稳定、求品位提升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与医疗产业建设紧密对接,通过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及服务患者的能力。
专业建设围绕医疗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分析医疗市场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人才需求现状,帮助学校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实现学校医院订单式培养,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人才定制培养,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及发展问题。
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经过对医疗市场周密细致的调研、研究和论证,学校加强了涉外护理专业、中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康复专业的办学力度,使学生不仅能面对国内的医疗市场,也能面对国际的医疗市场,以适应医疗市场变化的需求。
医校协同搭平台 实践培训出人才
唯审时,方能驾驭未来。多年来,沈阳中医药学校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成立了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制定了《校企合作制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实现了学校办学育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新模式。
学校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武警总队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葫芦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〇六医院(旅顺)、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新城子区医院、新民市人民医院、青岛丽恩福义齿有限公司、沈阳恒大义齿加工厂等40余家医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
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现与解放军第202医院、沈阳恒大义齿加工厂、美国义齿协会、新民东新药业、沈阳市天桥中医院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覆盖了口腔修复工艺、中药、药剂、护理、康复技术等专业。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并依托订单企业在行业内拓展实习就业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而且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证。学校现有订单班级15个,在校生371人,订单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基本符合订单企业需求,毕业生在订单企业就业率达99%,部分订单专业学生供不应求,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产学一线,校、企、生三方共赢。
唯度势,方显峥嵘风流。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服务社会,开展针对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院校委托的培训。
学校成立信息培训中心,承接培训工作和开拓培训市场。制定了培训工作制度:包括“教师工作制度”“学员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做到培训有章可循。与其他医学院校合作的委托培训,有协议,坚持考勤、考核。组织管理严格,受到学员及委托学校的一致好评。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为社区科普大学开展健康讲座,包括心理健康、饮食与健康、常见病的健康护理等课程。另外开展中级保健按摩师培训、妇幼保健员培训、药剂员培训、药品购销员培训、医疗信息技术培训。在本校开展护士执业证书考前培训,护考合格率达80%以上。受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委托,先后承担了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等专业的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为在职医护人员的学历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受中国医科大学委托,开展乡村医生培训。
联手出击 “四个一体”开新花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坚持“人才立校”战略,走“四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毕业生质量高、平均就业率高。
工学一体。学校采用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即学校与医院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新模式,通过与行业合作办学,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模式,医疗卫生单位、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真实或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行业精英参与课程标准、质量评价的制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中职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性。
产、教、研、学一体。学校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研究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任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设施完善的实训室50余间、开发拓展校外实习基地39个,真实和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
学业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学校坚持“做人,做职业人,做社会人”的理念,以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自我价值体现为原则,以生命德育、生存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心理教育为重点,进行德育教育改革,使学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德技双优的合格人才。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分段教学实行“2.5+1+0.5”教学模式,即四年制护理、助产专业,两年半在校教学,一年在医院实习,半年回校进行强化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备战国家职业护士资格证考试及中职升高职考试,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即从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应用,再通过客观实践深刻理论认知,十分适合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各专业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日暖风和映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沈阳市中医药学校的毕业生以“素质好、理论实、技能强”而闻名,普遍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更有毕业生自主创业,已小有名气。韩春荣,1987年毕业于该校护理专业,现任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助理、工会主席,曾获得“沈阳市双先双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杨倩,1987年毕业于该校护理专业,现任沈阳市安宁医院业务副院长,先后获得沈阳市“百名优秀护士”“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鞠俭奎,1996年毕业于该校中药专业,现任辽宁中医附属二院党委副书记……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如今的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沐浴着全国教育改革的春风,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坚信,在沈阳市中医药学校的发展史中,她的优秀儿女必将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徐鹏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