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最后一课:是结束也是开始

陈卓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08日   09 版)

    有结束也有开始,大学又迎来最繁忙的日子。

    和过去每个火热的夏季一样,一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学子将在此时走出校园,把所学转化为实践;还有许多刚刚经过高考洗礼的新人,将在不久后怀着憧憬踏进校门,把对知识的渴望转化为对知识的拥有。

    如何送往迎来,是每一所大学必须严肃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每个教育者最应该考虑的事情——这体现着大学之内涵。由此,在这些属于假期和狂欢的日子里,一些出现在大学中的特殊“课堂”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我们有理由关注毕业典礼以及毕业致辞。对毕业生而言,这个仪式不仅为大学学业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它宣告一个学生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校方的致辞不单单是对校园生活的总结,更是对下一个人生阶段如何迈步的指导。

    幸而看到,在这个为毕业生准备的“课堂”上,不少学校铆足劲儿,拿出了不错的“教案”。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面对毕业典礼上最后一次聆听教诲的毕业生,梁永安副教授“盼望大家做一个有事业的人。事业不在于事情大小,而在于它是不是发自你的内心”。

    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开设在中山大学的这堂课,则分享了自己的三段人生经历,希望大家知道“每一份工作,无论地点、无论工资高低,都蕴藏着一份独特的机遇,把手头和眼前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是把握最大的机遇”。

    保持谦虚,不重虚名,脚踏实地,母校老师讲给学子的最后内容,大多关乎为人的基本美德。这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应该忘记的内容,否则,纵使知识不断积累,最终也会因为缺乏人文素养的调节,而像气球一样在某天爆炸,伤人害己。

    在这个草木茂盛的夏日,毕业典礼及毕业致辞只是校园之一景。在叫好的同时我们更担心,当外界有杂音传来,学子是否还能接受并践行这个特殊课堂上的谆谆教导?

    比如在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就有听起来比教导更抓眼球的内容。近日,经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南昌大学章程》中,规定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这引起南京大学的不满,并且“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表示了我校及广大师生对此事的严重关切”。

    校名简称之争,还出现在四川。早些天,当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成为新“川医”时,遭到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不少校友反对,四川大学甚至已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行政复议。

    这只不过是大学更名冲动的一个微小缩影。有统计说,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大体改名的趋势是专科升学院,学院升大学,小地方名改成大地区名”。大学教育手头的事和眼前的事变得没那么重要,大家倒是在名头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个让人尴尬的设想是,那些刚刚被告诫坚守自己想做的事业而“不在于事情大小”“不重虚名”的毕业生,如果转头看见窗外自己的母校为争名夺利斗得不可开交,会不会重重地在心中打一个问号?

    也许,更让他们无所适从的是,拿起教案开始讲授这些为人之道的大学教育者,换一个课堂之后,就堂而皇之地告诉学生竞争的残酷和名头的重要。

    还有一课。课堂开设在全国各地,高校派出的招生组成员就是授课教师。当北大和清华为了抢“状元”而纷纷开出价码,并在微博上互相攻击时,学子就在目瞪口呆中被上了一课。

    高分考生中当然不乏优秀者,但在每年轮番上演的抢“状元”大战中,很难想象招生组会有时间考察考生除了分数以外的其他潜质。如果本当以教书育人为全部责任的高校,在选拔人才中只看重考生分数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荣耀,甚至用各种不恰当的手段去追逐,又怎么能在另外的课堂上换一副面孔,一本正经地告诉毕业生关于坚守的道理呢?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说,“现在不仅大学存在着极度的虚荣心,而且相当多的考生也怀有虚荣心”,“中国教育目前的状况是处于狂躁和浮肿的状态,虽然我国中学生考试成绩名列世界前茅,大学在世界排名节节上升,但那都是量的叠加,丝毫反映不出我国大学的真正学术水平”。话虽严厉,却不妨作为一种警醒。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期许,也是我们对于大学教育者的期许。而要让毕业典礼上的教诲飘得更远,不妨先让课堂外的杂音安静下来,让争名夺利的恶俗新闻远离大学。

    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最后一课:是结束也是开始
用影像重现“战魂”
新闻眼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