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都以“心痛”或“伤心”来形容受到伤害后的悲伤情绪。科学家发现,这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表达,社交事件引发的情绪“伤痛”与生理上的伤痛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被他人拒绝或排斥是一种很受打击的体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内奥米·艾森博格表示:“如果要回忆自己最早的负面经历,人们往往都会追溯到被他人拒绝——比如在组队时成为最后一个被挑走的,或是在某些社交群体中被忽视遗忘。”经常有人会说自己受到了伤害或感到心痛,但艾森博格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经历过社会排斥的人的脑活动成像与忍受生理伤痛者的脑活动成像竟然惊人地相似。
艾森博格告诉人们:生理上的伤痛包含两个方面,即疼痛的感觉和与之对应的情绪成分,大脑正是以此判断伤痛的严重程度的。其中,生理痛感引发的情绪与消极社交事件引发的“伤痛”情绪在相同的脑区得到加工。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恋爱关系中被甩等严重的社会拒绝触发的痛苦情绪,甚至可以在大脑感受物理疼痛的区域得到加工。
在一项发表于《心理科学近期趋势》期刊的研究中,艾森博格等人设计了一组社会排斥实验。被试通过电脑程序和两名玩家进行抛接球的游戏,但另外两人却拒绝把球抛给被试。结果发现,对生理伤痛越敏感的被试,往往也会对消极社交经验的痛苦更加敏感。另一项实验甚至发现,被试在服用解热镇痛药三周后,报告的受伤害的情绪少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这样的结果连艾森博格自己都感到惊讶:“基于‘生理伤痛与社交伤痛存在重合’的观点,这样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但它仍然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服用解热镇痛药本是为了缓解生理痛苦,却没想到它也对社交之痛发挥作用。”
不过,艾森博格不建议人们服用止痛药来防止体验情绪痛苦。毕竟,感受被排斥或拒绝的痛苦也有它的价值。“我认为社交之痛的存在自有原因,比如激励我们不断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结”,艾森博格表示,“如果一直麻醉自己不去体验社交拒绝的痛苦,我们还会重复尝试那些使我们被拒绝和排斥的事情吗?”
该项研究证实了人们在受到社交拒绝和排斥时“受伤”的感觉。艾森博格表示,人们似乎对生理伤痛给予了比社交伤痛更高的关注,“旁观者能够理解生理伤害会导致痛苦并使人衰弱,但对蒙受社交之痛的人却并非总能产生这种同理心。而此项研究证明了人们在经历社会拒绝和排斥后,确实会体验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