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北京赵登禹路,新落成的赵登禹纪念雕塑前,张大爷家的小孙子带上红框墨镜,昂首挺胸地敬了一个神气的“军礼”,并让爷爷帮着拍照留念。头一天,佟麟阁、赵登禹纪念雕塑分别在北京西城区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落成,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拍完照,张大爷问:“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卢沟桥事变’你知道么?”
“我知道啊,从那之后抗战就开始了嘛。”
“那北京有三条抗战将领命名的路是哪三条啊?”
“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
小孙子的回答一点不差,张大爷很欣慰:“我从小在这条路上长大,很有感情。这次带孙子回来看看,也是想让他了解这段历史”。
1937年7月28日,在“七七事变”中浴血奋战的29军代军长佟麟阁和后来调去支援的132师师长赵登禹,接到命令后,先后从南苑撤退,遭遇日军伏击,誓死抵抗,不幸殉国。
7月8日傍晚,59岁的老杨晚上喝了点酒,穿着背心拖鞋,带着一岁半的孙子壮壮去张自忠路地铁站内纳凉。地铁入口处,一身戎装的张自忠将军雕像,表情肃穆。老杨坐在地上休息,壮壮就跑去和地铁站安检的姑娘撒娇要糖吃。“我们认识好久了。有不少住在周围的邻居都晚上都会来地铁站纳凉。”安检的姑娘说。
1940年5月14日,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在枣宜会战中发生激战,两天后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张自忠的英勇折服了日军官兵,他们将其遗体郑重装殓。之后,国民政府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将军的遗体,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抗战胜利后,经冯玉祥提议,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铁狮子胡同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以示对他们的纪念。岁月流逝,这三条路几易其名,直至1984年10月恢复原名。
70多年过去了,抗战的枪炮声早已远去,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着这段历史:图书、照片、影视剧,还有城市中与抗战有关的遗址、雕塑、纪念馆。这些淹没在车水马龙里的痕迹,也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时代的见证。
7月11日中午一点,位于长安街边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入口处,参观者排成了50米的三列纵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暴晒和等待,他们只为了看一眼当年的战火纷飞。从河南来的小紫薇有点热得受不了。“今天一大早就在国家博物馆排队,看了《复兴之路》和抗战主题的展览后,中午就赶到这里排队。”当日北京最高温度为34摄氏度。
这一天下午,位于北京西南的卢沟桥文化旅游区里,参观者并不算多。相比这段历史,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和远处不时呼啸而过的高铁列车更能让游人兴奋。一位穿着短裙的时髦姑娘自拍后急着把照片发到朋友圈。隔壁的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从去年6月起就因为修建地铁而暂时闭园。园外,红色广告牌高高地耸立着,上面写着:“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