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电力爱心教室”公益行动
申报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案例简介: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爱心教室”公益行动改变以捐款捐物为主的运作方式,积极利用电力企业专业优势,通过在试点学校统一布置“电力爱心之角”“电力爱心教室”等方式,利用开学第一课、课后三点半辅导、假期课堂,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学生在用电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增长电力科普知识,实现电力安全普及常态化。
2013年以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用于支付“电力爱心教室”项目的资金近60万元,在学校、区县少年宫建立固定的“电力爱心教室”培训基地,参加活动的服务人员共2104人,开展活动95次,为更多青少年学习电力知识提供专业平台。
“电力爱心教室”公益行动,充分发挥了政府、学校和电力公司各方优势,探索了电力企业“最后一公里”服务举措,建立了企业积极、持久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和平台,受到教委、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案例执行区域:北京市
活动组委会评价:
电的运用如此普及,但在我国,电的教育却相对缺失。一家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责,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电力爱心教室”公益行动,精心编写专业教材,统一制作专业教具,用青少年能理解的方式,配合学校教育的特点,顺利完成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普及教育,堪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案例名称:“生态矿业”平果铝样板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复垦还地实现采矿无痕
申报公司: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
案例简介:矿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必然占用大量土地。因矿藏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伴随着矿业的发展,与之而来的“矿业——土地”矛盾、“土地——矿产——社区——民生”之间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累计完成高效复垦地近7000多亩,采空区复垦率97%,复地率92%,建设不同类型高效复垦农业种植示范区6个,共1400余亩,实现了征地与复垦的动态平衡。
走出了“平果铝”负责任的生态矿业开发道路,形成了“绿色采矿——生态修复——土地优化——还地于民”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征地——资源开采——土地复垦再开发——农民富裕——社区发展”的可持续一体化发展。
案例执行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活动组委会评价:
采空区,曾经是矿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难题——土地荒废,极度危险。而“生态矿业”平果铝样板,不仅终结了采空区难题,实现7000亩土地的复垦,还通过先进技术提升了土地品质,改善了当地农业经营和发展模式,彰显出央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与风范。如此样板,值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致敬和学习。
案例名称:长汀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项目
申报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案例简介:为从根本上解决“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问题,2012年,中国石油擎起帮助长汀加速恢复生态的大旗——投资4000万元,开始了以露湖村水土流失治理区为中心的1.0382万亩生态林的建设。采取了“种、补、改”的综合技术措施,栽种了无患子、樱花等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17类树种,有效增加了当地森林覆盖率,提高了森林景观观赏价值和生态效能。项目区涉及生态公益林面积7382亩,商品林地面积3000亩。除了经济效益,万亩林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未来也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013年5月,种植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国石油没有让长汀的百姓等太久。
案例执行区域:福建省
活动组委会评价:
植树1万亩,是一个了不起的环保成就。但长汀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项目,更大的意义还在于示范效应。面对数百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乃至更多的自然灾害时,中国石油长汀项目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更为重要的必胜信念。
案例名称: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
申报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将履行社会责任行动扩展至高校校园的省级电力企业,于2012年至2014年连续
3年举办“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把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纳入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畴。该项活动通过邀请校园媒体记者走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体察采访,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电力行业的实践平台,引导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通过校媒记者们生动、独特的表达,将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充分呈现给社会公众。3年以来,活动寻访足迹遍布北京和冀北5市、20余个县区,49所高校的60位学生记者参与其中,寻访总里程近5000公里,共发布万余条原创微博,网络阅读、转载量突破百万次。
案例执行区域:
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廊坊市
活动组委会评价:
对公众而言,不少央企是神秘的。如何主动向公众开放介绍自己,已经成为大型央企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邀请大学生意见领袖深入采风的形式,国网冀北电力打开一扇独特的交流之窗,由此引发众多主流媒体的反向关注,带来上百万的新媒体阅读量。此外,不少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也因为这次新闻实践的契机,真正踏上了新闻传媒的职业之路。
案例名称:神华爱心书屋
申报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简介:神华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启动“神华爱心书屋”项目。依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书海工程”项目公益平台,搭建闲置文化资源与文化需求之间的桥梁,以受益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分层次按需求挑选适宜读物,并分送至各学校。截至2014年8月,项目向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福建、陕西、江西等中小学共捐赠图书1295万册价值3.44亿元,建立了4481所爱心书屋。
案例执行区域:全国
活动组委会评价:
书籍对文明的承载和传递,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低估,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3年的坚持,1295万册图书,价值3亿多元,惠及396万名中小学生。对西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神华爱心书屋,很可能就是引导他们命运改变的起点。
案例名称:守护伶仃洋上的“海洋精灵”
申报公司:中国交建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
案例简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多项纪录,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水域,设计路线需要经过伶仃岛和牛头岛之间的国家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挽救濒危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中国交建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设计方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员工培训等,全方位保护白海豚。大桥自2011年开工以来,白海豚数量保持稳定,2013年甚至有所增加,实现了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案例执行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
活动组委会评价:
就如同青藏铁路为保护藏羚羊预留迁徙通道一样,中国交建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主动探索和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周全而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珍稀动物白海豚,让港珠澳大桥不仅成为人类工程项目的伟大作品,还成为珍稀动物保护历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案例名称:中国建筑为藏族同胞拓展幸福空间
申报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2010~2013年,在玉树灾后重建期间,拥有四川抗震救灾援建经验的“建筑铁军”——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肩负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发扬“更高更强,追求卓越”的玉树精神,以一支由26名党员、48名援建干部组成的年轻项目部,克服高原缺氧、沟通不畅、资源匮乏、点多面广等困难,坚持“优质重建、绿色重建、民心重建、爱心重建”,出色完成了结古镇城北片区和安冲乡的恢复重建任务,援建面积27.7万平方米,援建工程11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青海省委省政府、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高度肯定,项目经理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案例执行区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活动组委会评价:
玉树地震,举国之殇。在所有关注和支持的善举中,灾后重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起到帮助作用的行动。中建八局二公司,忠实履行工程建设国家队的使命,全力投入灾后援建,无论医院、学校,还是民房,无论速度、规模,还是质量,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高海拔地区灾后重建项目的奇迹。
案例名称:中国石油情暖“铁骑”返乡路
申报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案例简介:从2012年春节前开始,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就为“返乡铁骑”提供免费驿站帮助。考虑到每逢春节不少农民工不得不选择这种方式返乡,2014年,福建销售联手江西销售,继续利用国道、省道的43座加油站开放“温馨驿站”。除免费加油,两家公司还为返乡的“铁骑”提供免费饭菜、热茶、姜汤、御寒围巾、反光背心、帮助联系摩托车修理等服务。另外,由两家公司赠送的交通意外险也从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他们还给每辆返乡的“铁骑”配发“中国石油帮助·铁骑返乡温馨驿站地图”,上面标注沿途43座中国石油加油站的准确位置、联系人和电话。这些加油站遍布福建、江西两省的15条国道省道,平均每100公里1座,基本覆盖“返乡铁骑”的主要方向。
案例执行区域:福建省、江西省
活动组委会评价:
春节,回家。我们赶飞机、挤火车,不辞辛劳。但我们的拥挤和不易,可能都难不过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打工之地出发,骑着摩托车赶路,为了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风雨千里。正是理解了千里骑行的艰难与特殊,我们才能明白,中国石油情暖“铁骑”返乡路的真正价值。一张免费的加油卡、一顿午餐、一件反光背心、一杯热茶,看似简单,却足以温暖人心,成就一个家庭的团圆。当上千人都在返乡路上收到这份雪中送炭般的温暖,中国石油成就的就是凝聚民心、和谐社会的大功德。用温暖铺路,为幸福加油。
案例名称:以科技创新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申报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勘查”或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通过地质勘查获取资源的核心平台。自成立以来,公司聚焦地质勘查主业,依托集团综合实力与自身地勘科技优势,始终立足地勘科技,通过地质找矿理论创新和优化技术手段,不断取得找矿突破。截至2013年年底,累计探获钨资源13万吨、铅锌15万吨、焦煤4亿吨、银1100吨、铁3.2亿吨、金38吨、稀土17万吨,并且还在国内外许多有潜力的靶区陆续投入地勘工作。通过科技创新,五矿勘查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竞争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诠释了“价值五矿”这一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
案例执行区域:全国
活动组委会评价:
矿产资源的重要,已无庸赘述,但矿产资源的勘查,却总是与我们远离。在天地间找寻金、银、铜、铁、铝等矿产,就像是上苍留给人类的永恒之谜,不仅困难无比,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危险和刺激。而五矿勘查公司,就是专门为我们找寻宝贵矿产资源的探路者和尖刀兵。他们用赤子之心承担使命,以不断创新攻克难题,为国家资源和百姓生活的战略保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案例名称:中国移动爱“心”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
申报公司: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案例简介:为了帮助贫困先心病儿童摆脱疾苦,造福患儿家庭及社会,2011年8月,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在内蒙古启动了中国移动爱“心”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2012年项目又拓展到辽宁、河南两省,2013年新增山西为项目省,2014年又新增青海为项目省。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移动已累计捐资6500万元,为内蒙古、辽宁、河南、山西、青海的23840名贫困儿童提供了免费的先心病筛查,并对确诊的2260名贫困先心病患儿提供了免费手术救治。项目荣获2012年全球契约中国最佳实践奖、2012年人民网“人民微公益奖”、中国移动2012年CSR十佳实践奖。
案例执行区域: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河南省、青海省、山西省
活动组委会评价:
用6500万元,拯救2260个孩子的生命,让原本雪上加霜的贫困家庭,在绝境中收获温暖、重燃希望。中国移动爱“心”行动,在拯救先心病儿童的过程中,不仅移走了死神,移来了希望,也把更多公众的感动,转变为志愿者的行动。心,永远在动。爱,永恒不变。
(以上案例展示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