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饭煲、一把电风扇、一个电冰箱,剩下一个不记得了。当年顺德的领导带着人员去日本学习考察,只带了4件家用电器回来。后来,每一件电器都发展出一个庞大的产业,并且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坚持中,做到了最大最强。”
爱斯达服饰(集团)总裁樊友斌在和前来参加“百所高校创新人才看顺德”活动的同学谈起顺德印象时,首先讲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当樊友斌在顺德和深圳之间犹豫时,这个故事打动了他,最终,樊友斌选择到顺德创业。
“这是一个政府定位的问题,很精准,发展实体经济,一直维持到现在,并且形成了很丰富和成熟的产业链。”樊友斌说,这也是顺德最吸引他的地方。
创业之前,樊友斌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国企工作,跑外贸销售服装。但是,他想“做自己的事业”,开始创业。2008年,樊友斌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佛山市 顺德区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开始投身于服装生产中。那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劳动法的实施,很多企业家都放弃实业转为贸易,樊友斌却放弃了做了多年 的贸易,做起了实业,“玩起了大家都不玩的行当”。
“我就看准了顺德这个完整的服装产业链,配套设施也很完善,而且在不断创新。顺德每个镇都有一个产业,而且相互不同,相关的产业也很成熟,这就创造了很多机会。”樊友斌这样解释原因。
而且,顺德和谐的人文环境,让他有种想去“靠近”的冲动,“在顺德晚上睡觉,可以不关门,但是在深圳,隔壁住着谁你都很难知道。”樊友斌说,“这种社会环境让人能够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让人内心很安静,只顾做事情就可以了”。
说起创新,樊友斌有自己的例子。他先是在服装厂里推行快速制造模式,将19分钟做出一件产品的速度,提升为每79秒就能生产出一件新产品。之后,在逐步扩 大生产厂房的同时,樊友斌开始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即如何使企业从一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科技型服装智造企业,完成从单一的赢利模式向多种赢利模 式的转变。
20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肆虐,樊友斌公司的外国订单整体下降明显。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唯一一个订单量增长了300%的客户,从这个客户那里,樊友斌找到了“服装快速定制加工”的发展道路。
但是,要将定制服装快速加工,必须能够快速裁剪,而传统的流水生产线是不可能按照个体的尺寸按需裁剪的。
在一家激光应用加工厂,樊友斌找到了灵感,即将激光切铁切钢的技术运用到切割布料中来。很快,他与国际知名学者携手组建自主创新研发团 队,将这种技术付诸实践。一年半以后,樊友斌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服装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之后6个月,他的研发团队又将激光裁剪的成本在原先的基础上 降低了20倍。
轻点鼠标,按照自己的设计制定服装的颜色、款式、面料,下单后,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激光头20秒内就能裁剪好你的衣服,72小时内,快递员就可以将按要求 缝制的衣服送到客户手中。这就是樊友斌的“智能裁缝”,即在一个个性化定制的网站上,用一款简单易操作的在线DIY工具,用户就可以轻松加入到个性化产品 远程定制中,从服装体型采集、版型预选、图案配饰、色彩搭配DIY设计、到互联网上传数据,再到最后加工成型服装,完全采用自动化,实现了从虚拟试衣 CAD到定制生产的快速智能制造。
“顺德很多大企业家,很低调,很谦虚,只要是好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去吸纳,并且很尊重对方,珍惜人才。这就是在务实的基础上,当创新的火苗被点燃后,他就 可以迅速地去蔓延,把创新的一个点无限放大,形成燎原之势,产生很多种意想不到的可能。”樊友斌说,来顺德10年,他已经把顺德企业家身上的这种品质进行 了内化。
樊友斌还举了一个例子,2012年12月以来,在大量引进设计人才政策的支持下,顺德生产的很多小家电产品,“一下就变得漂亮了,不论是外壳设计还是色彩 搭配,都迅速地具有了国际品味”,这就是顺德创新转化的速度,可以使项目和产品迅速落地,并且在完整的生产链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她有大都市的繁华,又有小城市的安静,在城市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氛围中,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来的人都留住了。”樊友斌说。
实习生 马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