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上海:“联合国”团队操控治癌利器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17日   04 版)

    随处可见的沙发座椅、休闲吧台和绿色植物,宽敞明亮的大堂里,一家精致的咖啡馆点缀其中……你或许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家医院。位于上海浦东康桥地区的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一家医院,就连它的名字,也很奇特——质子重离子。

    实际上,质子重离子正是这家医院的核心业务。医院专为癌症患者提供质子射线和重离子射线的放射治疗。同时具备质子放疗和重离子放疗功能的医院,全世界只有4家。

    这是人类在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以往,针对癌细胞的放疗,主要通过光子放射手段进行,这种放疗,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比如毛发大量脱落、身体体抗力下降。这是因为,一束光子打入人体内的肿瘤病灶处,除了杀死肿瘤细胞外,还会杀死很多人体生存必须的有益细胞。

    而一束质子或重离子射线的直径只有一束光子射线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质子或重离子射线更加纤细。不仅如此,这两种新型射线还能杀死很多光子射线杀不死的癌细胞,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能更长时间地阻止它重新组合卷土重来。

    被专业的质子、重离子放疗设备“放射”一下,既不会在人体上留下疤痕,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副作用。5月8日,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对外开门营业。截至7月8日,已收治46例癌症患者,其中13例患者已经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

    46例的概念,很多人并不清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接受质子放疗的病例总共才10万例左右,而接受重离子治疗的病例全世界共约两万例。这是世界临床科技应用的一个制高点,面对中国国内庞大的需求,中国必须填补空白,并建立适合中国人的临床治疗标准。

    这对中国的癌症患者来说,是一个超级福音。早前参与临床实验的35名患者,一年多后,100%没有出现毒副作用、疗效满意——一名脊索瘤患者,治疗前右眼完全无法睁开,治疗疗程未结束时,眼睛已经睁开,治疗一年多后,仍能保持健康状态;另一名脑瘤患者,治疗前因神经受迫,视力只有0.1,治疗后,视力恢复到1.0,并保持至今10个月有余。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站在这一“治癌利器”背后的,是一支以中国专家为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团队。设备虽然引自德国西门子公司,但在中国的落地、质量控制,都是上海团队的创新。

    这支团队,有来自中国上海的郭小毛、蒋国梁、吴晓峰教授,来自美国的迈克尔·莫耶,来自新加坡的陆嘉德,以及他们各自带领的团队。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诸葛立荣全程参与了质子重离子项目在上海的落地。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考虑引进,2003年正式启动引进,到2013年试运行,整整经历了10年。这10年中,4年半用来论证要不要引进、引进什么,因为质子重离子设备的要求,医院建设又花了3年半,建成之后各种设备调试又花了两年。

    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中国速度”。仅建成后的设备调试一项,德国团队在德国医院就花了6年时间,而在上海,这一速度因各方专家的参与,被缩短了三分之二。

    但这远非最困难的。在医院正式营业以前,按照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必须有临床试验,要在确保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情况下,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才能被应用于实际治疗中。

    35名临床志愿者被挑选出来。蒋国梁回忆,当时中外医生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为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放射线)如果打在不该打的地方,就会出现很多其他不良反应甚至后遗症。不仅要打得狠,还要打得准”。

    最难的一项技术是,如何在肺癌、肝癌、胰腺癌病人身体上进行“立体定向爆破”。实际操作中,当一名病人躺在治疗床上后,他的身体会因正常呼吸而产生轻微的起伏变动。这给质子、重离子射线的“精准打击”带来极大难度。

    千万束质子或重离子射线刚刚瞄准好一个肿瘤病灶,根据它的大小、形状设计好一个精准的打击点后,却发现,因为病人身体的起伏,而不能“打到位”。

    如何让运动中的质子或重离子射线精确打击到运动中的肿瘤上?质子重离子团队在关键时候,创新了呼吸门控技术和笔形束扫描技术。“我们采用射线扫描技术,而非给予技术,通过笔形扫描,来找准肿瘤。”

    这一问题,即便在质子、重离子项目发源地德国,也并未得到完全的解决。此前,因为担心风险,德国人只在1例病例上试验了呼吸门控技术,而在上海,目前已有3名患者成功接受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吸引了各国团队加盟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这个机器全世界只有4台,上海能给予我们最大的创新空间。”曾在美国、新加坡从医的陆嘉德说,他不仅自己来到上海,还邀请很多新加坡、美国同事一起来上海“创业”。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耗资数十亿元建成。曾在美国有着数十年质子放疗工作经验的Kambiz博士也是冲着“创新空间”而来上海工作的,“重离子放疗是划时代的一种癌症治疗方法,我不想错过这台世界罕见的设备”。

中办国办发文扩大中国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
“放接结合”避免简政放权“自由落体”
大学生记者走进海南联网工程
上海:“联合国”团队操控治癌利器
周美玲勇救幼童事迹反响强烈
人才国际化竞争中的“吴江答卷”
北京“瘦身”,四大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