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1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友好使者”加力布 感动江城的“洋雷锋”

实习生 高杨 漆秋豆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18日   02 版)

    32岁的加力布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谈话时一双大眼睛总会认真注视着你,汉语异常流利,几乎听不出是外国人。

    在武汉理工大学日前举行的2015届毕业典礼上,当校长张清杰在演讲中提到“来自孟加拉国的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洋雷锋’加力布,被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誉为‘友好使者’”时,身边的同学拍拍台下加力布的肩膀:“说你呢!”他腼腆地笑笑:“我还想再待上13年。”

    “到中国留学是从小的梦想”

    2002年9月,孟加拉国留学生加力布来武汉求学,一待就是13年,从大学预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不仅学有所成,还因为热心帮助他人获得了“湖北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被授予武汉市青年最高荣誉“武汉青年五四奖章”,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这个幽默的小伙子刚来中国时总有人把他的名字叫错,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他每次自我介绍完都不忘补充一句:“加力布,就是你家里的一块布。”

    当年,加力布以优异成绩同时获得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奖学金,那边大学的奖学金比中国要高10倍,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中国,“到中国留学是从小的梦想”。

    上世纪60年代,加力布的大伯曾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他是孟加拉国著名汉语言学家。“大伯送了我很多书,很多中国故事被翻译成了孟加拉语。”加力布说。

    神笔马良、孔融让梨的故事,深深影响了童年时期的加力布。“这些故事有个共同的主题——善良可贵,这一点也一直感染着我”。

    加力布的父亲之前是孟加拉国农业部一名高官,但父亲给他更多的是平民化教育。“选择来中国留学,爸爸非常支持,他说中国发展很快,孟加拉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爸爸希望我能做一名两国交流的使者。”

    一块可以擦拭汗水和泪水的“棉布”

    刚到武汉,加力布经朋友介绍到协和医院做义工,教白血病患儿学英语。渐渐地,他也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这一干就是7年。“开始我只是觉得好玩,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些孩子了。他们懂得为别人着想,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很多”。

    当时,加力布每个月都有800元的生活费,他会定期给孩子们买玩具,逗他们开心。

    在医院当义工时,加力布认了一名来自湖北巴东的“中国弟弟”焦立夫。焦立夫3岁时患急性白血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03年即将小学毕业,紧张的考试复习使其白血病复发,随后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加力布总是鼓励焦立夫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他还许诺:“等你病好了,哥就带你到公园打球。”

    可焦立夫的家庭实在承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只好准备出院。眼看“弟弟”的病情卡在了7万元上,加力布焦急万分。他利用休息时间到处奔走求援——办义捐、跑媒体,希望好心人能助一臂之力,最后终于凑够了钱。

    然而,2007年12月5日凌晨,与白血病抗争了13年的焦立夫还是走了。但焦立夫的家人还是感谢加力布:“我们永远记得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这块远离故土来到中国的“家里的布”,让更多人感觉是一块可以擦拭汗水和泪水的“棉布”——温暖而贴心。

    2006年春节,加力布骑摩托车带一个同学去打球。经过东湖边,发现聚集着一群人,后来得知是有人跳湖了。加力布把手机和钱包扔给朋友,脱了衣服就往湖里跳。当天,气温零下4摄氏度,从小生长在热带的加力布,一跳入水中就缩了回来。他在水浅处搓了下身体,又跳了下去。

    终于接近了落水的女孩,当加力布要拉她上来时,女孩却拼命挣脱,甚至拉着他一起沉下去。加力布对她说:“你看我一个外国人都来帮你了,有什么事上去说,我会尽力帮你的。”女孩犹豫了一下,加力布趁机一把拽住了她,将她拖上了岸。

    随后赶来的警察将女孩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女孩割破了双腕,失血很多,如晚送半小时,可能就没救了。加力布买来食物,又给女孩讲笑话,女孩终于露出笑容,并告诉了警察家人电话。如今,他还和女孩保持联系,“她去了深圳,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因为热心助人,加力布有了“洋雷锋”的称号,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在申报表彰推荐意见里这样写道:“他用爱心和善举感动着江城。”

    但在加力布看来,雷锋太伟大,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孟加拉籍雷锋学者”,“我希望大家都向雷锋学习,大家都学他,可能就会有很多的雷锋了”。

    今年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孟加拉达卡大学的演讲中讲述了加力布的感人故事,并赞誉他为“友好使者”,加力布觉得这可能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荣誉。

    “我爱这个城市,不回去了”

    他是“友好使者”,也是“经贸使者”。会说孟加拉语、中文、印地语、乌尔都语、英语和阿拉伯语6种语言的加力布,目前经营着一家咨询公司。留在武汉,他打算申请做博士后,同时继续致力于“一带一路”,为中孟经贸关系做咨询工作。

    “国内企业想走出去,到海外承接政府项目,但苦于对当地采购、法律等情况不熟,赚不了钱还吃闷亏,很多人找到我咨询。”他透露,一些中国企业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而外国政府缺乏对中国优惠政策的了解,他就在中间穿针引线。

    前段时间,中国某世界500强企业请他为承接孟加拉国水利发电项目进行意向书的可行性评估。此前,他牵线促成的跨国工程项目额度已超100亿元人民币,“以前我做公益都靠捐款和吆喝请人捐款,现在我促成项目都会游说企业在当地建希望小学”。

    13年的武汉生活,加力布对这座城市有了感情,“作为一名普通留学生,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少不了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他也早已成了“武汉通”,“旅游要去黄鹤楼、东湖,看球赛要过江到汉口,吃美食可以逛逛户部巷……”

    他说,最悠闲的事就是每晚散步,走到武昌街道口,那里熟识的交警必定会跟他聊上几句,两人笑一笑,然后各自走开,“我爱这个城市,不回去了”。

    本报武汉7月17日电

俞正声会见港澳青年社团学习考察团
张高丽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会谈
坚定信念忠诚使命清正廉洁

谱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篇章

小学学历老总领导的发电厂让老外“膜拜”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启动开放式“光华讲堂”
大学生记者走进国网冀北电力
第十五届网络媒体论坛开幕
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媒体论坛举办
“友好使者”加力布 感动江城的“洋雷锋”
快递公司会计要考快递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