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最美基层干部

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追记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党委书记许巧珍(上)

实习生 李亚男 本报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0日   01 版)

    5次换届,东头村社区居委会5次收到社区居民的联名申请,希望她留任。从63岁到84岁,她一留就是21年,先后任社区主任、党委书记。2015年3月1日,仍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她因病去世。出殡当天,上千名东头村社区的居民自发为她送行。她就是被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居民称为“最美小巷总理”的许巧珍。

    许巧珍,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常州民丰纱厂细纱工的岗位上,许巧珍创造了111台纱不断头的全国纪录,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曾两次赴京参加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厂里,许巧珍一直在生产一线,做的是三班倒的工作。1987年,许巧珍从国棉二厂退休。退休后的许巧珍被国棉二厂返聘,直到1994年,许巧珍才真正从一线工人岗位上退下来。

    1994年,东头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退休,有人就推荐了名气较大的许巧珍出任代主任。当时,东头村社区主任的月工资只有150元,而好几家企业和社区想要聘请许巧珍,一家企业甚至开出了450元的月工资。东头村社区虽地处市中心,但基础设施陈旧,卫生状况差,治安状况更差。许巧珍选择了条件最差的东头村社区。早上8点从国棉二厂下了夜班,许巧珍洗好澡,换好衣服后直接到东头村社区居委会报到。

    “东头村条件这么差,担子又重,您岁数这么大,图啥?”有人替她感到不值。“我到社区工作不是来打发时间的。”许巧珍笑一笑回答,“我想再多做一些事。”

    东头村社区9幢的居民韦仁娣仍然记得许巧珍到社区的情景,当时看到许巧珍风风火火的样子,她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个纺织女工出身的老太太,能管好社区的事吗?

    许巧珍到东头村社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社区安装路灯。东头村社区共有459户居民,社区老人多,路面坑洼不平,没有路灯,出行不便,小偷常常光顾。为了给东头村社区的居民安上路灯,许巧珍前前后后跑了许多次市政管理部门,才拿到批准文件。

    东头村社区没有物业,垃圾遍地,阴沟污水横流。“要想改变社区,要先从卫生做起。”想好就干,许巧珍借来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动手清理垃圾。一连干了数十天,垃圾太多,许巧珍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当时常州市武警十二中队就在东头村社区附近。许巧珍的联系后,第二天70多名武警战士就来到东头村,清扫了几十车垃圾,还把楼道和屋顶清理得干干净净。

    东头村的变化,居民们都看在了眼里。小区的下水道堵了,社区没有娱乐活动……居民们开始向许巧珍反映社区里的问题。许巧珍在小本子上,认认真真记下居民的每一个问题。

    1999年6月,正赶上梅雨季。许巧珍正在家里做杂务时,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

    “许书记,五幢丁单元的下水道堵了,几个单元门口都被淹了,我们都出不了门了。”

    “我马上到。”撂下电话,许巧珍拽起墙角的一根竹竿就冲出家门,匆匆赶到东头村社区。

    看到溢出地面的脏水,许巧珍二话没说,挽起袖子,掀起井盖,拿起手中的竹竿就开始捅下水道。捅不下去,许巧珍就蹲了身,双手伸进下水道,一点一点把堵塞物掏了出来,打结的头发、鱼刺肉骨和污泥堆了一堆,终于赶在了上班时间前疏通了下水道。

    在东头村社区里,有一座道德故事亭。大部分的时候,许巧珍还会在亭子里给社区的居民读报。社区的合唱队、舞蹈队、奶奶时装秀表演队也常常在这里开展活动,这里就是东头村的居民活动中心。

    “好的榜样要拿出来宣传。”许巧珍在紫藤长廊下开办了“道德讲堂故事会”,居民们夸媳妇、赞婆婆、讲邻里,一些好人好事也在道德故事会上宣讲。这些故事越传越远,故事会越讲越大,一时间竟成了全常州学习的模范。

    许巧珍还组织居民给常州福利院的孩子们做衣服被褥,用扁担一筐一筐挑着去。每到端午节慰问武警战士的时候,许巧珍会给他们带去和社区居民一起做好的鞋还有他们亲手包好的饺子和粽子。

    每年到重阳节的时候,她都会给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准备一块重阳糕、一个平安果和一份长寿面,还曾经专门组织10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吃长寿宴。

    “她做起事来总是风风火火的,比谁都有干劲儿。”今年82岁的邹水娣是东头村社区老党员。在许巧珍的一再动员下,邹水娣最终同意加入社区居委会。

    许巧珍刚到社区工作时,东头村社区的户口底册还是一片空白,每天下班后,许巧珍就挨家挨户统计资料。这样挨家挨户跑下来,各家的情况,许巧珍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老旧的办公桌,一排储物柜,一张床,这就是许巧珍工作了21年的地方。办公室的3面墙上都挂满了居民送的锦旗。桌上还放着几本她写的民情日记。小纸片上记录的都是居民一些琐碎的问题,还有一些给困难户买慰问品的票据。

    早上5点半,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许巧珍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收拾好家里,帮中风的老伴洗漱完毕,许巧珍就挎着包出门了。许巧珍家住民丰路9弄52号,距离工作的东头村社区将近3里路,她得走上20分钟。

    东头村社区居委会的上班时间是早晨9点,许巧珍每天都是7点半就到办公室,下班却总是最晚的一个。晨会过后,许巧珍就开始在社区里到处“跑”。一路上一边送报纸,一边听听民情,还会看看孤老。看到地上的垃圾,她蹲下身清理干净。听到哪家有困难,她就记在心头,回去想办法解决。

    隔夜饭和一个鸡蛋,就是她的午餐。饭后,她会在办公室里午休一会儿。办公室里的长椅就是她的床,枕头是一小摞报纸杂志。后来居委会搬走了,社区里才给她专门安了一张床。

    “居民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我辛苦点没关系。”在许巧珍眼里,东头村的事就是她自己的家事。

    本报南京7月19日电

实习生 李亚男 本报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20日 01 版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管好部队带好兵
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动纲领
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群众铭记是最高荣誉
KAB助大学生在创业风口展翅高飞
航母上的那些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