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健识

穿越时代的你的肥肉

黄昉苨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2日   11 版)

    中国可能要迈入一个满眼都是胖子的时代了,而这事儿有个奇怪的罪魁祸首。

    最近刊登在《国际行为营养和体育运动》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的孩子一年比一年胖,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关键因素不是快餐,不是沉迷于游戏,而是有没有让爷爷奶奶来带!

    论文的作者介绍说,孩子们被“过度喂养”了。因为老一辈的人会认为,油和肉是珍贵的食品,且“肥胖的儿童是健康的”,于是他们实心眼地抵制着父母们加强孩子健康饮食和锻炼身体的努力。

    “这些态度和看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儿时中国饥饿和贫穷的生活背景。”研究总结道,“在那时,苗条代表着贫穷和不健康。”

    写到这儿,我有点犹豫:不知道在各位读者的心中,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意味着“健康有福气”还是“身体不好”呢?

    至少,不只一项欧美的研究结果表明,也许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在把中国人不断喂胖:欧美把肥胖视为避之唯恐不及的不健康状态,在国内,它更像是一种富足与美满的象征。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一项调查显示,来自有高等教育背景中国富裕家庭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可能超重。这与美国的状况截然不同。

    那时候,写报道的记者就说,可不是,我还看见一中国白领吃牛排呢,不明白,他为啥要吃牛排啊?

    看起来,对这记者而言,事情再明显不过了:要健康,吃粗粮!吃蔬菜!过体面的当代生活!

    那种整两块牛排、一堆土豆的吃法(也许还加上一杯加足了糖的浓茶),根本就是乔治·奥威尔小说里20世纪上半叶英国码头工人的午餐,凄凉至极,亟待解救。

    东西方文明互相看,满眼都是对方的稀奇。

    怎么会这样呢?就在不久之前,明明大家还都是“以肥为美”的啊!

    就在明朝晚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还是个受人景仰的大胖子。他老人家穿过的盔甲至今还在展览,那腰围壮实得能直接往上挂一块“古树名木”的牌子而不觉突兀,目测往里塞仨贝克汉姆也绰绰有余。

    在当时,这可是一种风范——中世纪的骑士文学里,暴饮暴食被认为是勇武的象征,而膀大腰圆则是统治者的标志。人们要夸一个骑士猛,就赞他饭量超过3个农民。

    1879年,英国《绅士》杂志记录了一个胖得3年没离开床的哥们儿,为了给他换床单,别人不得不把他用滑车吊起来。可那时候,他们居然用上了“他除了偶有风湿外,非常健康”这样的句子。换了现在,你知道,肥胖本身,就跟“健康”两字绝缘了。

    虽然那时候,世界上第一本讨论节食减肥的书已经出版,但还是没人把“胖”当回事儿。

    直到进入20世纪,社会生产力和运输能力大大提升了,防腐剂和反式脂肪酸这些该发现的都被发现了,超市里堆起了数不清的现代食品,要啥有啥,医生们突然发现不对了:大家都在吃吃吃,得给肠子留点空啊!

    当变胖不再是难事儿,欧洲时尚界突然就流行起了纤瘦的体态。

    美国也没闲着。1940年,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的首席保险精算师提出了一份“理想体重表”,以精确计算的“体重指数”,正式跟随意发胖的世界决裂。

    畅销书作家劝人注意自己究竟吃了点儿什么:“你应该尽可能多用卡路里这个词,这样你吃东西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在摄入卡路里,而非仅仅吃了一片面包、一块派。”

    做人容易吗?好不容易才进化到食物链顶端,才发展到能想吃就吃呀!

    然而这阵减肥的热潮持续至今。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二战后,医学家们意识到了肥胖对心脏的影响,并且在一系列的研究中证实了肥胖与冠心病和高血压之间的紧密联系。

    因此,到20世纪末期,欧美社会已经跟中世纪“掉了个个儿”:肥胖的身躯成了穷人的特征,上流社会一个个凭着更好的生活条件保持苗条身材。政府也在卯足了劲儿号召大家伙减肥——因为肥胖带来的医疗开支越来越大了。

    一回头,哎哟,咋有地方是家里条件越好的小孩越胖呢?

    油和肉是珍贵的食品吗?让我先算算卡路里。

    可惜,跟不上时代观念的不仅是中国的爷爷奶奶,还有人类的身体本身。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胖起来的人几乎不太可能瘦回正常体重:对男性来说,这个几率是1/210,女性稍微好点,也只有1/124。

    因为上千万年来胖子都有特权,现在进化机制还在“帮”人们保持在可持续的最大体重上,让人难以消瘦。

    好吧,也许我们注定要进入一个满是胖子的时代了。

夏日战蚊曲
我们都是星尘
手的谜团
细菌的大战
浮游生物的忌口
穿越时代的你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