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一次刻骨铭心的相救 数十年行善报恩

自办抗战胜利博物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王志强 汤锦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4日   08 版)

    年过50岁,有着“中国好人”之称的慈善家、中国浙商协会会长邵建波活了半辈子,在他的经历中,有两件事“刻骨铭心”。

    第一件事发生在44年前,邵建波幼年时,在南京太平门前,面对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一位解放军把吓得发呆的他救了出来。救命恩人没有留名就走了,邵建波多年苦苦寻找,未能如愿。报恩不得,自此后,邵建波“一意孤行”踏上公益之路,“把帮助别人当作报答这位解放军同志的方式”,一直以来他捐钱捐物,助残扶弱,替别人完成心愿、实现梦想。

    第二件事,来到山东德州投资兴办企业的邵建波在此期间接触到了抗战老兵这一特殊群体。随后,他开始对抗战老兵进行捐助,设立抗战老兵关爱基金。

    在走访老兵过程中,一位老兵说了一句话,“我们老兵不怕牺牲,怕的是被遗忘。”这句肺腑之言,长久地、深深地震撼着邵建波的心,他义无反顾地走上寻找抗战老兵之路,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普通而又伟大的老兵做点什么,因为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邵建波想成立一个民间博物馆,记录、收藏老兵们的故事。

    听“活化石”讲那抗战的故事

    没有什么比日军的暴行更令人震惊和愤怒的了。

    1936年,在关外,一个中国男子因为干活儿慢了些,被日军打倒在地。拿着鞭子的日本人,带着几条军犬,日本人朝那男子一指,狗就扑上去,将男子凶残咬死。现场的中国人眼看到如此恶行,痛哭起来。

    被恶犬咬死的这名中国男子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张丙仪的父亲,当时,包括父子俩在内的众多中国人在关外为日军干活儿。

    那一年,张丙仪12岁。父亲被害的消息,是工友偷偷告诉他的。张丙仪哭了,哭着去找爹。在凉棚附近,他找到了父亲的遗体,已经残损不全,年幼的他吓坏了。

    逃出关东后,张丙仪参了军,先后参加63次战斗,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是目前庆云县在世的立功最多的战斗英雄。在纪家铺战斗中,他被日军的炮弹击中,仍拼命杀敌。幸运的是,他最终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张丙仪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邵建波听得心潮澎湃。

    邵建波与老兵这一群体结缘,要从2007年说起。那一年年初,一个意外的求助,让邵建波结识了家住江苏常州的八旬老人刘士枫。刘士枫告诉邵建波,自己曾经参加过铁道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1957年,刘士枫从警备团转业后,就再也没见过当年的战友。为了帮助老人完成心愿,邵建波四处打听,终于安排老人和战友张建民和孙茂堂在上海相见。

    在老兵的故事里,有日军的暴行,更有抗日的英勇。他觉得,抗战老兵们都是功臣,他们年岁已高,是“‘活化石’,必须和时间赛跑,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晓”。

    邵建波将关爱老兵的想法告诉了德州晚报社社长李长征,立即得到了他的点赞和支持。2015年1月1日,《德州晚报》开设了“寻找抗战老兵,向老兵致敬”系列报道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报道——《寻访抗战遗迹》”两个重磅栏目。报社派出骨干记者民生新闻中心副主任汤锦瑶和邵建波一起,从德州开始,面向全国,先后前往江西、安徽、潍坊以及德州的各县市,对抗战题材进行大篇幅、持续报道,目前已报道40余篇。

    一篇篇关注老兵、有关抗战遗迹的报道,将时光拉回到70年前。在那个民族危亡时刻,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一代人对抗战岁月的集体纪念和对抗战精神的全新认识。

    安徽抗战老兵盛孝如的报道,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的关注,央视联系《德州晚报》记者和邵建波本人,希望能够帮助安徽抗战老兵盛孝如,寻找到在战斗中牺牲的老战友吴福龙的后人。在德州晚报、央视、邵建波等多方努力下,老人的的心愿终得以实现。

    挺起民族的脊梁

    在德州,日军罪行累累,许庄惨案至今令人唏嘘。

    1937年10月,日军南侵部队抵达德县城南许庄、纪庄、二十里铺(今属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一带宿营,在这里制造了许庄惨案:穷凶极恶的日军有的用军刀砍,有的用刺刀捅,将53名无辜百姓集体屠杀后,连同十余名殉国的中国士兵遗体全部抛入猪圈,又用干柴点燃后往遗体上扔,最后推倒猪圈围墙,将60多具遗体压在下面。

    日军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在邵建波的家乡,陵城区郑家寨镇大宗家小学院内,大宗家战斗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该碑建于1995年,碑名由杨成武将军题写,它记录着一段八路军抗战的壮烈事迹。”邵建波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沿津浦路南犯相继占领德州和陵县。1939年1月,由红军为骨干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奉命由乐陵转战至陵县(现为陵城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3月底,支队机关及所属特务连、骑兵连、五团2000余人进行短期休整,分别驻扎在大宗家、前后侯家、赵玉枝家和闫福楼村。日军遂集结德州、沧县、东光、济阳、商河等地快速部队2000余人,出动汽车60余辆,战马400多匹,向五支队发动突然袭击。

    4月1日拂晓,战斗打响。五支队击毙日军安田大佐,歼敌500余人,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支队特务连100余人殉难,五团政委曾庆洪、政治部主任朱挺先、特派员谢甲树等400余人为国捐躯,团长龙书金亦负重伤。大宗家战斗,是鲁北战场上最重大的战斗之一,在8年抗战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少数民族抗战同样可歌可泣。

    宁津县杜集镇魏家庵村村民做梦也不曾想到,因为75年前发生在村里的一件事情,他们村注定被载入史册。

    1940年7月20日,冀鲁边区党委、军区决定: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回民抗日大队正式成立,王连芳任总会主任。回民抗日大队此后在抗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高唱起《伊斯兰抗日进行曲》:“伊斯兰,伊斯兰,抗日坚决又勇敢,在这广大的平原上,坚持敌后反扫荡……”英勇杀敌。

    英勇善战的回民支队,从1941年建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发展成一支1600多人的强大武装。他们与日寇进行较大战斗100多次,攻克敌人大小据点40多个,歼灭日伪、汉奸2300多人,缴获长短枪2600余支,机枪l0余挺,各种炮20多门,其他战利品不计其数。

    建一个博物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位老兵朴实地说,“我们不怕牺牲,就怕被遗忘。”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邵建波的内心。

    邵建波思考了一个通宵,他觉得,自己慰问老兵,媒体报道他们的事迹,还远远不够,他想让更多的人、更长时间地记住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一个念头闪现在脑海里:建一个博物馆!如此,抗战英雄们的事迹就可以长久延绵。

    邵建波给博物馆起了个很大气的名字——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博物馆,地点设在陵城区郑家寨镇新城社区。一呼百应,他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包括德州市乾超兄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金炜在内的更多人加入进来,组建成团队。

    《德州晚报》开展的“寻找抗战老兵,向老兵致敬”系列报道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报道——《寻访抗战遗迹》”两个重磅栏目的所有报道都将进入该博物馆。一些老兵捐出了他们珍藏的中正剑、日本军刀、手杖、字画,等等。

    邵建波觉得这些还不够,馆内不仅仅收藏德州的抗战史料,还要将全国各地、各民族抗战史料、实物更多地纳入博物馆。

    博物馆开始面向各地征集中国各民族抗战简史、少数民族抗战史、少数民族抗战烈士、少数民族抗战将士、抗战女兵、中国各民族抗战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文物、史料。

    “活动宗旨突出中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会议上关于建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讲话精神,铭记各民族抗战为今天中华多民族国家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打下的基础。”邵建波说。

    图为“中国好人”、中国浙商协会会长邵建波建立的“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博物馆”的牌匾。

王志强 汤锦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24日 08 版

上海:精英法官检察官是怎样选出来的
日本民意亮黄牌 安倍内阁支持率急挫
福建连城突发特大洪灾
自办抗战胜利博物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中华民族抗战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文物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