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

那些驻村青年的“蜕变”

本报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3日   01 版)

    从西藏昌都市特警支队队员,到一名选派干部,28岁的藏族青年泽多坦言,自己即将完成人生的“蜕变”。

    自2012年起,西藏昌都实施选派千名优秀干部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工程,从地、县、乡三级机关选派114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居)担任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夯实党在农牧区的执政根基。

    当年8月,泽多来到317国道旁、扎曲河畔的达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任期3年。目前,他还兼任第4批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职务。

    “我从警校毕业后就一直待在警队,工作比较单一,而现在的工作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这三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泽多说,“作为一名村官,什么知识都要懂,现在经常与施工方打交道,还得学习建筑知识。”

    近段时间,泽多正忙着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自2013年3月起,村里开始分批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项目,两年内共修建住房59户,国家补贴118万元。此外,村里还建了各种文化娱乐设施。

    “很难想象,这里的居民以前都散住在山上,没有水没有电,不通路,孩子没学上。”泽多表示,他到村的这几年,见证了村子的飞速变化。

    来村之后,泽多首先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2年,村里召集村民组建了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队,经常参与昌都市工程招标。村里还筹资20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的糌粑加工厂。2014年,由国家投资1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0万元,村里又建起了石材加工厂,同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村里还专门安排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

    “每年发放红利时,看到村民在广场上领米、油的场面,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泽多说。

    因为一批“泽多们”的到来,达若村开始焕发出青春气息。

    与泽多这位选派干部不同,21岁的藏族女孩普布普车是作为第四批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达若村从事文书工作的。这位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想到,自己的“管理”之路是从一个村子启程的。

    据了解,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西藏继续完善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实施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四级联动,派出第四批两万多名干部进驻5465个行政村(居委会),实现驻村(居委会)工作全覆盖。驻村工作队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完成了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感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等重点任务,夯实了城乡发展稳定的社会基础,确保了农牧区稳定。

    “2013年年底,我刚刚考上乡政府的公务员,报到后就来驻村锻炼了。”普布普车并不羡慕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学,“自己是从农村来的,在农村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除了走村入户摸底之类的日常工作外,普布普车还干了一件让她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年6月,她收集起村里已婚男女的信息和照片,帮没去领证的夫妻办了70多张结婚证。此外,她还给这些年轻人作了一场婚姻法的讲座。

    因为这阵子村里忙着新农村建设,普布普车自从来到达若村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日喀则的家。不过,在异乡的一年半时间里,她并没有感到孤独。

    “没事我们就去村民家聊聊天,了解了解情况,现在这已经成为生活习惯,就像傍晚散步一样。”在她看来,尽管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但乡村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晚上我们会把村里的年轻人都叫上,一起拉手围成圈跳‘锅庄’,那时候不论是哪个民族的年轻人,心都是紧紧地聚在一起。”她说。

    还在达若村兼任团支部书记的泽多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有70多名团员青年,在驻村年轻干部的带动下,他们的团组织活动次数增多了,质量也提升了。“现在,我们每年发展的党员都是从优秀团员青年中考察来的,很多优秀青年也是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在泽多看来,“他们代表着达若村的未来。”

本报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13日 01 版

把鲜血洒在“非洲之角”
全力组织搜救 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那些驻村青年的“蜕变”
创业创新需要“众人拾柴”
汇改落地 市场受惊
天津:税收增幅回落 创业投入上调
告读者
恒大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