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临沂舰舰长高克从睡梦中醒来。简单洗漱后,他开始巡视这艘长134米、宽16米、排水量4300吨的军舰。自从2012年担任舰长后,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在柔和的晨光中,远航归来的临沂舰安静地停靠在军港内。一个多月前,这艘新型战舰刚刚圆满完成第19批亚丁湾护航、也门撤离中外公民、中俄“海上联合-2015(I)”军事演习及访问任务。
虽然经历了221天的航行,但临沂舰依然保持着整洁的舰貌,高克所到之处看不到一点卫生死角。平日里,这位心思细密的舰长非常重视军舰的保养情况,他曾在巡视中发现通道门隐蔽处有一颗锈蚀的螺丝,并要求立即更换。
不仅是装备保养,高克对舰上的其他工作要求同样严苛,大多数舰员都曾被他批评过,私下里有人称他为“小巴顿”。但也正是这种从严治训的作风,让舰员们心中有了底气,“跟着舰长出海很安心”。
从“文艺青年”到海军舰长
在舰长室的沙发上,摆着一把木吉他。高克说,那是在天津理工大学读书时培养的爱好。而他那出了名的细心和严格同样源自大学时代。
那时的高克虽然主修航海专业,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留长发,喜欢BEYOND乐队,还是一名校园记者,直到现在他的书柜里还珍藏着当年主办过的几份校园报纸。
他拿出一份泛黄的《文化艺术节快报》,指着刊登在头版的一篇稿件说:“我把学校宣传部副部长的职务写成了副主任,结果主管老师看了直皱眉头。从这以后,我就慢慢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
高克说,自己小时候就有一个军人梦。1999年,海军到天津理工大学征兵,即将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忍痛”把长发剪成了干练的小平头,一留就是16年。
接下来的一年,高克被派到大连舰艇学院学习海军军事指挥专业。“这一年的经历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高克说,“它让我完成了从民到兵、从兵到军官的双重转变。”也是从那时起,这个携笔从戎的年轻人立下了成为一名舰长的志向。
2000年7月,高克来到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任职开封舰副航海长。从一名副航海长到舰长,他用了12年的时间,期间历任支队司令部作训科参谋、科长、副舰长、实习舰长等职务。
12年里,高克交出的是一份处处闪现着荣誉的履历。任航海长期间,他先后编写开发了15个专业软件,将航海定位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毕业任职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任作训科参谋期间,制定了大量的训练计划,被评为“全军优秀参谋”……
在这个过程中,高克形成了从难从严、追求完美的风格,这种风格在2012年去造船厂接收临沂舰时尤为明显。“当时,舰员来自18个单位,近90%的人员没有接触过新装备,我们只跟厂方提了200多条优化改进意见,总感觉提不到点子上。”实习舰长张广耀介绍说。
高克被派去负责接舰工作,在此之前,他已经参与了两艘同型舰艇的接舰任务。不久,厂方人员就发现这位不苟言笑的舰长显得“事儿特别多”。
他要求每天交班,并且只要工人进厂、调试、排故,舰员必须到场。他检查全舰所有装备,即使舱内日光灯不在一条直线上也被视为不达标。短短几个月时间,高克带领舰员共提出意见上千项。接舰返航时,舰队发电通报表扬:“打造了一艘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精品战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接舰任务。”
积累了12年,舰长高克早已准备好带领这艘精品战舰驰骋大洋。
再细微的异常声响也逃不出他的耳朵
在舰长室里,高克向人们展示几块不规则的金属弹片,那是临沂舰所有第一次实际使用武器时留下的痕迹。每一块弹片上都用黑色签字笔详细记录下型号、发射时间和命中目标的情况。在他看来,每一次实弹射击都是离硝烟最近的时刻。
在平常的训练中,高克也坚持从严组训,以实战化标准要求舰员。临沂舰入列仅9个月就顺利通过全训考核,创造了该支队的纪录。
损管训练,是当舰艇受损舰员自救的一种基础训练,关乎舰艇的海上生命力。一次损管训练中,警报发出不到1分钟,就有舰员拿起损管器材往破损处冲,被现场的高克当即叫停:“破损直径多大?火势多大?没有评估现场受损情况就往里冲简直是在送死!”
他带领部门干部重新讨论训练方案,严格按照实战标准优化流程,仅穿戴防火服一项,高克带领机电干部最先练,把时间缩短了近1分钟。
本来这都是部门长的工作,但高克却喜欢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这位雷厉风行的舰长总是把曾国藩的一句格言挂在嘴边:“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两年多里,舰员们经常能看到高克在舰艇操纵、武器装备、机电、通信等不同的专业里“躬自入局”,提出的一些问题连部门长都难以解答。时间长了,大家都叫他“全能通”。
事实上,凭借着和3艘同型舰艇打交道的经验,高克已经把临沂舰的各个专业都摸透了。他能听出舰上非常细微的异常声响,并且不查出原因决不罢休,很多艇员都对舰长的这个习惯印象深刻。
在一次海上训练中,高克忽然听到二号活动室有沙沙的响声,他立即将机电长叫过来对几个舱室进行轮番检查,最终判断异响并非源于设备故障,而可能是螺旋桨缠上渔网所致。军舰靠码头后,他马上部署探摸船底工作,发现并及时清理大量渔网,确保了后续任务中的航行安全。
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中,高克贯彻着自己从严治训的理念。入列仅1年,临沂舰被北海舰队评为“从严治军一级单位”,并在2013年舰队组织的专业技术比武中夺得某专业第一名。同年4月,临沂舰在某实弹射击任务中发射导弹5枚,创造了海军同型舰入列时间最短、一次实射导弹最多的纪录。
冒着战火撤离也门中外公民
2014年12月2日,临沂舰接到第19批亚丁湾护航任务,从青岛某军港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高克和舰员都显得很兴奋:“一艘没有经历大洋洗礼的战舰,就如尚未展翅的雏鹰。剑不出鞘,难知长短。”如今,亮剑的机会来了。
在亚丁湾,高克抓住护航这一时机锤炼官兵远海机动作战能力,搜攻潜、实弹射击、综合攻防、损管操演……循环往复的护航线上,临沂舰的战斗警报不绝于耳,仅反海岛演练就操演近百次。
护航、演习之余,他拿出那把封存多年的木吉他,在舰上组织了第一支电声乐队,和舰员们一起适应远航生活状态。他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叫《梦中的婚礼》,那是出航前他和女儿一起学会的歌曲。
但在平时,看似平静的亚丁湾在高克眼里就是危机四伏的战场。在所有重要的时刻,他都在驾驶室的战位上。
考验不期而至。2014年除夕,临沂舰瞭望更报告:“发现疑似海盗目标一艘,拖带4艘快艇,左舷××度,距离××链!”
正在驾驶室值班的高克果断下令:“进入一级反海盗部署,密切观察小艇动态,信号兵呼叫目标!”
在通告被护商船进行规避的同时,临沂舰加速转向机动,将可疑小艇与船队隔离。信号弹、爆震弹、警告射击,一连串的动作让可疑小艇无计可施,舱面人员举起了双手。事后,被护送的中国籍“振华14”号等5艘商船发来信号:感谢中国海军,感谢伟大祖国!
143天的护航行动,临沂舰与编队先后护送36批109艘中外船舶安全通过亚丁湾海域。
如果说常态化护航行动,是对高克的“常规”考核,那么,冒着战火奔赴也门撤离中外公民,则是对临沂舰和高克的实战检验。
2015年3月26日,正在护航的临沂舰紧急受命赴也门执行撤侨任务。高克立即指挥临沂舰朝亚丁湾全速驶去,他向指挥所建议备便舰载武器系统,边航渡边准备,连夜制定了专项警戒和防御方案7个,特情处置方案8种。
其实也门战火初燃时,高克就开始为可能的撤离中外公民行动做准备。临沂舰到达也门亚丁港时,他已经把港口的海图、水深、靠泊设施等研究透了。他知道,这片陌生的水域散布着沉船,自己必须确保军舰万无一失地停靠码头。
在3次撤离中外公民行动中,高克对第二次印象最为深刻。那是2015年4月2日中午,当时,也门政府军和胡塞武装正在码头附近的区域激战,亚丁港的7个引水员只剩下3个,在临沂舰停靠码头后不停催促军舰赶快撤离。
高克在驾驶室里高度戒备,负责战舰和被撤人员的安全防御工作。他看到,在临沂舰的左舷方向,一座4公里以外的机场正在遭受猛烈的轰炸,浓烟飘在码头上空,甚至落到用于撤离人员安检的安全门上。在军舰的右舷方向,交战双方的枪声像放鞭炮一样浓密,甚至有一颗流弹打在了码头的塔吊上。
在码头上,临沂舰官兵正在组织撤离人员迅速而有序地登舰。高克所在的驾驶室则高度警戒着周围的安全,并将情况实时通报给特战队员。与此同时,他采取引水员不下舰,拖船不解缆的办法,以确保能够迅速离港。
就在行动接近尾声时,高克接到码头主管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一股武装力量已经打过来了,我甚至能听到坦克和装甲车的声音。”高克立即通知码头上的舰员加快速度,并在人员全部登舰后迅速驶离亚丁港。在短短40分钟内,临沂舰再一次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
9天之内3进也门,高克率领临沂舰将163名中国同胞以及13个国家269名公民安全护送至吉布提港,圆满完成也门撤侨任务。
海军首长这样评价:“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动用军舰直接靠泊外国港口撤离公民、首次撤离外国公民,展示了人民海军的良好形象,履行了我大国的责任,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在舰长室里,再次谈起亚丁湾护航和也门撤离中外公民任务,高克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舰长室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书法,内容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高克说,他最喜欢后面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因为这两句诗也正好道出了他的追求:仗剑巡海,矢志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