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某创业服务公寓引发争议

给城市漂泊青年一个家为何这么难

本报记者 惠滢 实习生 程遥 翁书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8日   09 版)

    最近,一家创业服务公寓爆出了一系列负面信息,《记者卧底一个月,告诉你真实的YOU+》《YOU+真实入住体验日记》等网帖被一转再转,还有不少网友吐槽“又小又贵”,似乎与其标榜的给城市漂泊青年一个家的宗旨不相符。

    这些负面信息多集中于“YOU+国际青年社区”(以下简称“YOU+”)5月新开的北京苏州桥店。据悉,这是目前国内首创的专为创业团队打造的青年社区。这样的公寓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争议呢?记者实地调查并采访了一些住户,一探YOU+模式。

    部分网友吐槽并不符实

    5月10日,YOU+北京苏州桥店正式对外营业并迎来首批入住者。作为第一批入住的“家友”(YOU+公寓租户的别称),网友在《YOU+真实入住体验日记》中吐槽说,从一住进去油漆味就非常重,有“家友”自发进行屋内甲醛测试,结果显示超标。

    面对入住者质疑,5月19日晚,YOU+请来检测机构中环华信在公寓大堂举行了一场检测结果发布会。结果显示,甲醛、甲苯等5项指标均在合格范围之内。针对官方与“家友”测试结果矛盾的问题,YOU+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甲醛是闻不出来的,可能因为新装修的房子有油漆味,“家友”就误认为是甲醛。

    记者了解到,YOU+股东方小米公司还为入住者提供了少量小米空气净化器、绿植等空气净化器物。记者采访了一位使用小米净化器的“家友”,她说净化器的灯一直是绿的,说明甲醛没有超标,她的房间也没什么气味。

    除了甲醛,网友还吐槽了屋顶漏水、垃圾放在楼道等问题。记者8月初在网上预约去YOU+苏州桥社区看房,3天后接到看房电话,电话中并没有网友所说的“面试”,两天后实地看房。YOU+苏州桥店目前确实有一栋楼在装修屋顶。工作人员也承认是因为屋顶漏水,“就快装修完了,‘家友’不会因为这点小事退租,现在这一栋楼还是住满的状态”。

    苏州桥店共有3栋楼,记者在其中一层看到一些房间门口有垃圾。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几家住户刚搬进来,“一般搬到这里来都需要砍掉一半的东西,因为房间装不下”,社区门口就有垃圾处理站,楼内没有公共垃圾箱。

    针对押二付一的问题,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住户着想,普通租房的押一付三相当于一次交4个月房租,而押二付一只要一次交3个月房租,减轻了住户负担,“合同可以签一年或者半年,要退租的话,只要提前一个月告诉我们,就会全额退还押金”。

    YOU+苏州桥店院内堆放了一些装修物件,东侧的楼内正在装修,工作人员说准备做一个小酒吧。这一层还有一些娱乐健身设施。

    记者在东楼一层看到了饱受争议的厨房。“虽然不大,但我很少看到‘家友’挤在厨房里做饭抢炉子的。而且这里有食堂,可以便宜买饭。”一位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家友”此前对记者说。

    “食堂现在没有了,过段时间会有,饭菜都不贵。”工作人员说。

    在北楼的一层,记者看到了形似咖啡馆的办公区域。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是创业团队可以免费申请固定桌位,地下一层现在正在装修中,装修完毕后能提供更多办公区域。

    办公区域的网络带宽是100M,房间内是10M。工作人员随后开放了两间loft大床房,房间都比较小,但窗户很大,两间房价格(含物业费、网费等)分别为4863元和5163元。记者从一楼窗外看到,4人间跟大学宿舍很像,4张床的设置均为上面睡觉下面工作。

    因为每次开放的房型不同,记者第二次预约去看了双人间,里面有一个客厅两个卧室,卧室是隔开的,家具简单,走廊和屋里有施工气味。所有房间都是商水商电。因为房间太小,晾衣服需要到顶楼的露台,露台上还有4台洗衣机,男女分开使用。

    是什么吸引住户

    “如果租户看重的只是居住环境,那么这里可能不太适合。”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的亮点是公共空间,而且一住进来就能认识很多朋友,跟邻居互不认识的地方不一样。”

    80后创业者李雷6月初入住了这里的大床间,刚来的第一天,他就做了一桌子菜,请大家来吃,之后大家玩游戏,就这样一周内认识了约100个人,“还可以不出门就有投资上门,因为很多创业者会互相沟通信息”。

    “烦透了住对门都不认识,这里就没有冷漠。”70后创业者王明5月初入住4人间,YOU+的氛围让他觉得很放心,有种家的感觉,4位室友3个创业,一个上班。“我们跟其他‘家友’关系也很好,喝酒喝着喝着大家就熟悉了。工作人员隔三差五还会组织互动,让大家尽快熟悉。”

    同是5月入住的创业者韩梅说,YOU+的家友互助文化格外吸引她。“有事情在‘家友群’里喊一句,就有人帮忙。我们还经常一起去参加论坛什么的,创业中有一些问题‘家友’也会帮忙解决,省了不少事儿。”

    除了这种熟人社区氛围,办公区域使用的便利也吸引着住户。

    “月租四人间4800元,一个人才1200元,包括房租和物业费,还可以免费使用300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间。”王明说,自己创业所需的办公场所免费。

    李雷也喜欢这里的免费办公区域,“比起一些孵化地,可以节省很多成本”。在他之前考察的一个孵化器,需要一次性交一年租金,两个工位月租3000元。“其他孵化器都是各做各事,在YOU+不仅可以办公,还可以在这生活,为了破冰还会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整合创业者的资源,促进互相交流。”

    虽然名叫创业社区,但这里约四成的住户不是创业者。90后公司职员刘文上个月入住YOU+苏州桥店,她与男友一起租了间大床房,“我决定入住YOU+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区域。想打台球、想玩Xbox下个楼就好,想听讲座经常有,想看电影去地下室就可以自己放,男朋友想打篮球操场就有伴儿一起打,这难道不吸引年轻人吗?”

    王明觉得YOU+在不惜成本做品质,“这个价格出租和这样地段,以及数千平方米的免费空间,短期无法回本。我是老创业者,咋算他们都是赔钱买卖。”

    “举例来说:几乎每个屋子都有一个两米高的窗户,都是他们自己砸墙做的,就是为了屋子采光好,要是我可不会砸墙弄个大窗户,代价太高了。”但他觉得,品牌建设的阶段都需要这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网络上挑刺的人,哪里能知道这些背后的成本和花销”。

    虽然这是王明租过的最满意的房子,但他还有其他意见:“看房的人太多,而且每周都有各地方政府派人来观摩学习和参观的。楼梯走道偶尔掉灰,网络有时也不稳定。”

    李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苏州桥店定位太高,提供了住宿、娱乐、办公一体化的设施,“有点想做成旗舰店的感觉,想给的太多,但是这也带来巨大的运营压力,比如提供电影院,但是电影院怎么管理的问题又出现了”。

    此外,他还表示,与传统的社区不一样,YOU+社区将产品和用户捆绑得太紧,相当于24小时得在一起,这容易让用户对YOU+的体验产生不满,“给了用户心理预期,用户想得太好了。给的东西越多,越容易不满。所以YOU+还需要成长”。

    创业公寓应该长什么样

    “YOU+比较适合创业初期的创业者,毕竟才一万多平方米,给一家中型的公司办公都不够用。”在王明入住的几个月里,有一些成功融资的“家友”搬走了,“他们需要大型办公室,这里显然不适合他们了。我要是再一次融资成功,也会搬走”。

    王明说,YOU+将入住者定位为细分人群,接受“喜欢社交、喜欢创业而有梦想的”,喜欢住宿品质第一的不在此列。“谁现在会做类似学校宿舍的4人间?入住的人可想而知就是喜欢互动。有意思的是这里的4人间早早租没了,因为满足了便宜和互相学习这两点刚性需求。”

    质疑网帖提到“YOU+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把学生公寓以一间六七千元的价格租出去”。YOU+公寓创始人刘洋曾回应称,文章有很大的偏见,上述价格是一个办公位+房间的价格。

    YOU+从每个房间里省出一点空间,最后做成一个大公共空间,包括娱乐和办公。按照YOU+的创办“初心”来说,公寓只是YOU+的载体,核心还是社区,要让所有的租客生活在一种“家”的文化里,给漂泊异乡的年轻人一个温暖的家。

    YOU+公寓联合创始人刘昕说,现在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加强内功。他对于负面信息的回应也很简短,“YOU+会一直坚持做的是:加强内功,不忘初心。让‘家友’认可就行。”

    自去年起,优客逸家、YOU+公寓、青客公寓、魔方公寓等一系列公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目前并没有形成行业规则。相关法律专家表示,在房屋租赁的模式上,比如房屋配置、商水商电、租金较高、押二付一等问题,并没有行业的标准。消费者在充分了解房屋租赁信息的情况下,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选择租还是不租。

    同样做创业公寓的拎包客CEO华杰认为,居住环境是第一位的,睡是基础。公寓的居住功能不能脱离基础,用公共空间等附加值去弥补居住的缺陷不值得,所以还是要做好居住环境。

    华旦天使总经理、湾西加速器创始人张洁说:“现在有足够多的创客空间,需要更多的创业青年公寓。但这类公寓应该是小而便宜。”她认为这类公寓主要提供的应该是生活服务和娱乐,“办公和生活场所最好分开,不然会节奏不分明。而且总在一个地方人容易暴躁”。

    最近投资了创业公寓的天使投资人蒋海炳同意张洁的说法,“我不会在公寓里做办公空间,但是会离创业区很近”。他说:“YOU+的想法很好,扩张不易,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这种创业公寓对于初创小团队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YOU+做的不是租赁行业,是房地产业的转型和提升。目前可能有阶段性问题,但需要保护和鼓励。”华杰说。

    “年轻人是群居动物。如何创造更好的社群生活的体验很关键,应该会有多元化的社群生活体验。”蒋海炳认为这是创业公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中住户皆为化名)

本报记者 惠滢 实习生 程遥 翁书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18日 09 版

给城市漂泊青年一个家为何这么难
黎瑞刚辞厅官卖微鲸电视机
投资人李丰再创业 新基金要颠覆VC规则
俞敏洪:只用互联网颠覆教育不太容易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