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寰球东隅

朴槿惠的历史性考验与中韩关系转型

李敦球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9日   07 版)

    近日,关于韩国总统朴槿惠是否应出席9月3日中国抗战纪念活动,在中韩美日等国被炒得沸沸扬扬,受到舆论、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韩国的难题呢?这样的难题有解吗?

    很难找到朴槿惠不应该来华参加9·3纪念活动桌面上的理由,却很容易找到许多的正当理由说明朴槿惠应该来华参加此次活动,8月12日《环球时报》社评为此列举了朴槿惠应该来华的五大理由,概括得精准到位,每条理由都经得起时空的检验。笔者试图分析假如朴槿惠不来华参加纪念活动,将意味着什么,进而说明为什么朴槿惠是韩国历史上最纠结的总统。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中韩两国是遭受日本侵害最深且并肩战斗的国家,中国还是韩国抗日斗争的根据地和韩国临时政府的流亡地,战后在要求日本正视侵略历史的问题上显然有更多共同的语言,不正视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政客也明显感受到来自中韩两国的呼声和压力。在此背景下,在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受邀的朴槿惠总统理应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但是,韩国在此问题上却迟迟不明确表态,“其慎重程度不亚于韩国是否加入亚投行”。假如朴槿惠总统缺席北京的纪念活动,将无益于日本右翼政客在二战历史观问题上的反省,此前中韩两国在二战历史观问题上的表态和立场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还可能给国际社会造成某种印象,就是在外来压力下,韩国在历史观问题上的态度或许是可以改变的,会留下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其次,即使中国人民有足够肚量能够包容朴槿惠不来的行为,那些逝世的和仍然健在的曾在中国进行艰苦抗日的韩国志士能够答应吗?答案是明确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朴槿惠总统是否出席北京的纪念活动,也是一种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实质上也是在接受一种历史考验。

    在是否参加北京9·3阅兵仪式的问题上,韩国迟迟不作正式的决定,这本身就不正常,可以肯定是遇到了某种阻力。然而,对历史是什么态度,就可以看出对未来也会是什么态度。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性课题,朴槿惠总统是不会草率地拒绝的,韩国应有足够的智慧化解此难题。因此,笔者不仅希望而且也相信朴总统能来北京出席纪念活动。

    日本共同社8月9日报道称,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该纪念活动是旨在打压美国在国际社会和亚洲地区影响力的战略之一,对中韩统一步伐严加警惕。美方还担忧中国通过纪念活动,强调在历史问题上与韩国联合反对日本的姿态,认为这会对以日美韩合作为核心的奥巴马政府的“重视亚洲战略”造成影响。同时,美国还警惕中国构建新秩序。

    当然,美国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但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中韩正在形成经济共同体,中国对韩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是客观事实。所以,近年来海洋强国美国与大陆大国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在韩国交汇和碰撞,导致韩国在外交上有时难以取舍,表现出困惑、彷徨和无所适从。这就是即使面对简单的外交活动,韩国政府也难以抉择的深层次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朴槿惠总统似乎是“生不逢时”,因为在冷战时期韩国对外政策一边倒向美国,没有如何抉择的烦恼。即使在中韩建交前期,中韩贸易额还不足够大,韩国经济还没有深度依附中国经济的时候,也不会出现类似的苦恼。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华出口占据了韩国整体出口的25.4%。2014年中韩两国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旅游交流规模已突破1000万人次。所以,韩国在外交上既不能得罪盟国美国,也不能得罪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可以说朴槿惠是韩国历史上最纠结的总统。

    做最纠结的总统未必是坏事,这意味着,朴槿惠总统肩负着某种历史责任。中国从冷战时期韩国的“敌国”,演变成为韩国对外战略中与美国几乎同等地位的国家,这标志着中韩关系已进入新的转型期。正如韩国官方所说,韩美关系与韩中关系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希望韩国能有超凡的智慧,协调好两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笔者曾呼吁建立中韩新的命运共同体,其实,历史上中韩之间长期保持着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传统宗藩关系,每当韩国遭受海洋强敌入侵时,中原王朝会尽全力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韩国,竭力维护中韩宗藩关系的稳定。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已无力维护中韩命运共同体,1899年清政府与韩国达成的《中韩通商条约》,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的新模式,基本实现从传统宗藩关系向近代邦交关系的转型,这可看作中韩关系的第一次转型。但是,1910年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所谓的近代邦交关系还没有真正展开,就短暂地结束了这次转型。

    经过120多年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韩已基本建立了经济共同体。6月1日,中韩正式签署自贸协定,就是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演进,存在某种规律性的轨迹。中韩应该在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韩关系的第二次转型,尽管这次新转型的过程或许比较漫长,但这是历史的机遇,中韩双方都应为此增添正能量。因为历史早已证明,只在有足够实力维护中韩命运共同体时,朝鲜半岛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东北亚才能有真正的稳定。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李敦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19日 07 版

“当教科书仍在粉饰暴行时,
很难认为日本的道歉是真诚的”
曼谷爆炸事件: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可能性不大
“浪漫之都”巴黎被贴上“扒窃与暴力”标签
朴槿惠的历史性考验与中韩关系转型
中美举行第19次人权对话
留尼汪叫停马航残骸搜索工作
印尼坠毁客机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