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国律师年均承办法律援助36万多件

让正义之光照亮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黄丹玮 涂茝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9日   03 版)

    “当一名律师”,在很多人眼中,最大的回报也许是高额收入、西装革履的体面生活,但对35岁的青年律师郭宏来说,却并非如此。最让她感动的回报,是一篮藏鸡蛋。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全国共有两万多家律师事务所、27万多名律师,年均办理诉讼案件280多万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近100万件,年缴纳税款60多亿元……

    其中鲜为人知的数据是,我国律师年均承办法律援助36万多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30多万件次。

    把法律知识带给西部的“无律师县”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司法部和全国律协多措并举,组织规模较大、社会形象好的律师事务所到没有律师事务所的县(市、区)设立分所;指导没有律师的县(市、区)的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国资律师事务所;选派优秀律师到有律师事务所但没有律师的县(市、区)和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县(市、区)志愿执业;优先选派“1+1”法律援助志愿者和“同心·律师服务团”到没有律师和律师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服务。

    从2014年开始,司法部、全国律协向全国招募了第一批52名志愿律师,派赴青海、西藏无律师县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

    郭宏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于2014年前往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进行法律援助,深刻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法律知识的匮乏和急切需求。“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民到外地去打工,因为没有相关法律知识,不懂要签合同,好多人受了工伤就默默回家了。我们要告诉他们怎么能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不少援助律师都曾经历艰难险阻。江苏煜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宗永林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2014年派遣律师,他走过川藏线最险路段之一“通麦天险”,多次往返全县的10个乡镇,总行程近5000公里。

    多次援助西部地区的律师马兰,为了适应高原生活,体重减轻了30斤。一年援助结束时,马兰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9件,办结125件。

    藏民的回报最为朴实。郭宏和同事曾为患病藏民次仁拉宗募捐医药费。一天她到司法局时,发现次仁拉宗的老母亲静静地坐在门口等待。“当地老百姓常年吃青稞做的糌粑和酥油,也种不出蔬菜。但她攒了一篮藏鸡蛋,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起送给我。当时特别感动,觉得在这里再辛苦都值了。”

    她到琼结县后,当时才7岁的女儿天天数着日子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让她特别难受。而现在,女儿告诉她:“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做律师!”

    “截至2014年6月初,全国174个县无律师问题已解决。”司法部律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解决无律师县问题,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律师法律服务县域的全覆盖。这对于实现律师行业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意义重大。”

    在西藏两年志愿服务下来,马兰至今有两项体检指标不合格。但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也许我只是一只50瓦的灯泡,照亮不了太大的地方,但我也要努力让法律正义的光亮传递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把温暖带给无助的弱势群体

    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就是一名敢于抵押自家房产证为民打官司的律师。许多弱势群体的漫长“上访路”,在他的帮助下结束。

    30多年前,一次家庭变故让修保体会到了弱势群体在维权中的无助和辛酸。这个原本对法律一窍不通的煤矿工人走上了职业律师的道路。

    2007年,一场大雪压塌了某镇农贸市场的大棚,业户投保过的保险公司却拒绝赔偿,129家业户连续17天不分昼夜集体上访。修保和同事一起赶到了现场。

    “当天还飘着小雪,业户们的情绪很激动。”修保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现场分析了合法的维权途径,呼吁业户们“请大家相信法律、相信律师”,并承诺免费维权,业户们才冷静了下来。

    为了让129家业户的生活先有个着落,打官司时,修保申请了先予执行。按照我国民法规定,申请先予执行,必须要原告提供担保,而业户都没有足够的资金。

    修保回忆:“看到那些百姓无助的样子,我想都没想就拿律师事务所办公楼的房产证做了抵押。”房产证在他母亲名下。当时他就回家说了一句:“妈,我拿咱家的房产证抵押去了。”

    十几年来,修保为帮助上访维权者花了十多万元。“家里人不理解,就连身边的朋友也说我不值。其实这哪里是用值不值来衡量的事情。”修保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让我很痛心的是,有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资金和法律知识,在维权中容易走向极端,采取过激的方式。这样一来既扰乱了社会秩序,合理的诉求也变成了非法行为。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就是法律的帮助,需要一个懂法的人来引导他们依法维权。”

    2011年,修保个人出资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为上访民众提供义务法律服务的“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截至2014年,中心总共受理案件400余件,其中各类上访案件360件,涉及信访人员4200余人。他们通过义务代理,使458人彻底息访。

    年逾花甲的修保已经成为身边青年律师的榜样。“我是一名律师,发挥律师在息访维稳工作中的特殊优势,不但是对现有信访体制的有益补充,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身为律师,总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事情,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把信心带给急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渴望专业律师支持的也不仅是弱势群体。“我国一些走出去跨国经营的企业,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风险意识和吝于花重金聘请涉外专业法律人才,导致了在不少国际官司中,吃了‘哑巴亏’,成了‘冤大头’。”国浩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陈发云律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已从事涉外法律服务20余年,成功代理了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被诉标的额最大的案件。

    2007年,我国某知名汽车企业期望借助外力将其开发的系列汽车产品打入美国市场,但因此遭到美国某合作企业的索赔诉讼。

    该起在美国提起的诉讼,涉及欺诈、违约、不正当竞争等18项指控,索赔金额高达150亿美元,创我国企业在境外被诉标的额之最。历时5年,陈发云打赢了这场官司。

    “有些企业认为,在跨国官司中,只要请人将外文翻译成中文,再请中国的律师来解决就可大功告成,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陈发云解释说,“因为律师必须要了解大量的涉外法律,有涉外案件处理经验。”

    在和外国律师打交道的过程中,陈发云感受最深的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困难。他说:“起初,一些外国律师有自身优越于中国律师的心理,但这没关系。我们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将观点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让他们信服,最终也会采用我们的提议。这叫‘职业尊重’。”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负责人介绍,为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广大律师积极开展反倾销、反垄断和国际投资、跨国企业并购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几十家律师事务所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

    “在中国和国际日益接轨的当下,我国律师起的就是为企业跨国经营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因而,陈发云呼吁青年律师要有意识地扩宽自己的国际视野,丰富相关的国际经验,并积累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资源。

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黄丹玮 涂茝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19日 03 版

呼和浩特90后尿毒症女孩自制果酱筹集医药费
韩国百名青年精英代表团访华
2015年“海外学子华夏行”考察活动在京开营
“头七”点亮的生日蜡烛
让正义之光照亮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传承红色基因 播撒爱国火种
“伤员”医生安娜
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俞正声会见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