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美丽的黄海之滨青岛,这里曾经留下中国近代史的悲怆记忆;而今,建设海洋强国的号角格外响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56个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相聚在青岛,参加“各族少年手拉手,共圆美丽中国梦”夏令营。
在体验中接受教育、收获成长
杨政霖,12岁的白族男孩。从他登上军舰,看到穿着白色军装的海军战士,就一直乐呵呵的。教官袁绍珂关注到这一细节,觉得有点奇怪。
“我们白族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才能穿白色,看到这么多海军叔叔都穿着白色的军装,我觉得非常开心,就跟过节一样。”杨政霖笑着回答。
对女孩子来说,第一次登上军舰的感觉,与男孩们有些不一样。
“这个军舰好大呀,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刚上军舰,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营员艾丹娜就问带队的中队指导员谭文。这是艾丹娜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舰船,她也是第一次看到大海。
走下甲板,来自新疆的带队老师欧不力·买买提动情地说:“如果只是拿着课本告诉孩子,我们的祖国有多么富强、我们的人民军队有多么伟大,他们脑子里的概念依然是模糊的。亲眼看一看、实地走一走,孩子们心中的印记会更深、更牢。”
“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在海洋国防教育讲座上,北海舰队某部政委刘斌刚走上讲台就向营员们抛出一个问题。“960万平方公里。”孩子们高声回答。“很可惜,没有答对。我们国家除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这些都是我们一分一寸也不能分割的国土。”刘斌政委的讲解令孩子们恍然大悟。
“无论是‘陆军绿’、‘海军白’还是‘空军蓝’,每当解放军向孩子们讲国防故事的时候,现场的气氛立刻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受到的启迪和教育与平日上课也大不相同。”参与活动组织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丁超深有感触地说。
既然是体验,就要参与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叔叔,我没有洗过衣服,你可以帮我吗?”一名位10岁的青岛小姑娘端着脸盆、皱着眉头,就像遇到救星一般,盯着正在检查宿舍的中队指导员代正国。代正国有点犹豫。“这么小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拒绝。”不过,他还是保持“淡定”,没有接过脸盆。“你跟我来吧。”代正国把小姑娘领到水房,指定了另外一名年龄稍大的营员专门帮她。
好好向解放军和英模学习
“能把下午教的歌再唱一遍吗?”晚上9点,丹增诺布、旦增桑培两名藏族营员还没有睡意,缠着中队指导员兰旭给他们示范唱军歌。
“真拿你们没办法。”孩子们已经连哼带唱了两个小时,似乎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兰旭又耐心唱了一遍。
刚来的时候,孩子们略显安静,自从学唱军歌之后,孩子们活泼好学的天性和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
“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让兰旭更想不到的是,这两名营员居然把起床的铃声设成了《人民海军向前进》。铃声一响,宿舍里的孩子们“嗖”地一下就起床了。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被誉为“海军航空兵的摇篮”。学院青岛校区是这次活动营员们的驻地。在驻地,全体营员共分成7个中队,每个中队40人,由校区官兵担任中队指导员。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你们是什么形象,人民解放军、人民海军在孩子们心中就是什么形象;你们是什么样子,孩子们就会学什么样子。”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政委洛长双在营前动员会上对官兵这样讲。
夏令营里每个中队还有另外一个与英雄烈士有关的特殊名字:雷锋队、黄继光队、邱少云队、刘胡兰队……自入营那一刻起,学习英雄、崇尚英模的情感和氛围,就开始走近孩子们。
“爱我蓝色海疆,守卫蓝色国土”海军英模故事会,是夏令营活动中的一场重头戏。在这里,有老一辈战斗英雄、北海舰队航空兵原副参谋长姜凯,护航亚丁湾的哈尔滨舰政委董伟,有在也门撤侨中因手挽小女孩登上军舰而为人熟知的女兵郭燕,还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徒手双臂勇救坠楼女大学生的基层指导员邢晓斌。营员们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屏息聆听,禁不住眼含热泪……一段段生动的视频、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的是人民军队的信念和追求,震撼感染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青岛港集团,是一个不断涌现优秀青年技工和劳动模范的集体。在前湾码头,万吨级的超大船舶上整齐有序地摆满了成千上万个集装箱。营员们仰望几十米高空的吊装工作间,青年工人演示绝活,操控装吊机准确无误地“针刺靶心”,赢来孩子们的阵阵赞叹。
参观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观看“岗位明星榜”“党员风采墙”……一件件实物、一枚枚模型、一幅幅照片,向孩子们诉说着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当一脸淳朴的装载机司机郭凯讲到自己10年来凭勤劳与智慧成长为全国“最美青工”,孩子们被这个出身贫困农村家庭、只读过初中的叔叔的奋斗故事所折服。来自云南的营员们向郭凯送上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蜡染画,并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二中队指导员罗英达与4名营员同住一间宿舍,壮族、汉族的男孩各有两名。
“来坛霖和王梓旭是青岛博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离得近,他们下午就来报到了,而壮族的孩子晚上9点多才到。”教官罗英达说,“当我接壮族孩子回来后,发现他们的床已经铺好,配发的生活用品也摆好了,都是两个本地孩子做的。”这一细节,不仅让罗英达感到意外,也感动着素未谋面的两名壮族小营员。
夏令营里,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六中队的迟瑞宇来自青岛,他前一天晚上无意中听到,明天就是自己的夏令营室友、甘肃的裕固族小伙伴郭涛的生日。
第二天一大早,迟瑞宇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随队辅导员王辛,并且汇报了自己的“小计划”。
吃完中饭,小伙伴们按照约定,来到宿舍给郭涛戴上了一顶自制的“寿星帽”,齐声唱起生日歌,同时一起把各种小礼物塞给郭涛。小朋友的“众筹”,让郭涛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各族少年相亲相爱的场景,让在场的官兵和辅导员深受感动。
营员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9到14岁之间,是清一色的00后。由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都是被照顾的对象,少有机会表现自己“绅士”的一面,而夏令营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来自西藏昌都的藏族营员巴桑次仁,在营中也有他的汉族好朋友——来自青岛的白继坤。白继坤比巴桑次仁大一些,是个“小军迷”。他不仅帮助巴桑次仁整理内务、打水,而且在参观军舰飞机的时候给他讲解,就像哥哥一样照顾巴桑次仁。这让第一次离开西藏出远门的巴桑次仁感到很温暖。“白继坤是我的好兄弟。”巴桑次仁认真地说。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巴桑次仁的话少了很多。“我要回西藏了,以后就见不到白继坤了”。他显然有些失落。最后,白继坤和巴桑次仁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有机会到对方家里做客。
夏令营里,既有“小伙伴”,也有“大朋友”。孩子们崇敬解放军,解放军更爱孩子们。
陪伴孩子们成长并不容易。作为承办单位和营员驻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由于餐厅在2层,围档栏杆的间隙比较大,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在护栏中间专门加装了隔板。同时将12个海军救生圈捆绑在上面,既实现了装饰美观,又突出了‘海军味道’。”校区领导指着橙色的救生圈说。
驻地悬挂满旗,用海军特有的最高礼仪向营员们表示欢迎,让孩子们每天都有过“海军节”的感觉;宿舍楼、文体馆等所有孩子们活动和经过的地方,都悬挂摆放着“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畅想强军梦想,增强国防意识”等内容的条幅、板画;为了照顾不同民族营员的习俗,专门购置了新的炊具餐具,划分出不同的用餐区域;怕孩子们滑倒,校区在公共浴室内全部铺上了防滑垫;为了避免暑期发生安全疏漏,校区安排24小时值班巡逻……
“组织国防夏令营活动,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海洋国土观念、增强国防意识。”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处长徐未波说。
闭营联欢会上,营员们向周围的小伙伴、向全程陪伴他们的官兵和辅导员老师,献上了最纯真、最热情的拥抱!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泪水,让战士们也眼圈湿润。
夏令营结束了,团结一心、爱我中华的种子洒在了孩子心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军地共建共育的形势下,近年来第一次由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夏令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