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致敬抗战先辈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01日   08 版)

    人物:牛德清(1922~1988)

    推荐人:牛跃进(牛德清之子)

    人物:刘景轼(1918年~)

    推荐人: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人物:王英(1920~1997)

    推荐人:王鑫

    人物:刘侃俦(1921~ )

    推荐人:南京大学其实社会暑期实践团

    乔玉海(右一)当年与战友合影。

    人物:乔玉海(1921~)

    推荐人:仝江

    乔玉海,生长于黄河岸边陕北佳县的一户穷苦家庭。1939年,18岁的乔玉海与5名血气方刚的伙伴一起,秘密投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百团大战中,身为尖刀班班长的乔玉海,带领全班12名战士杀入敌阵展开肉搏战,全班被授予“战斗模范”称号,荣立集体功。抗日战争时期,乔玉海先后参加过大小战斗400多次,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老人说,最过瘾的事就是亲手消灭鬼子。

    人物:李云棠(1923~)

    推荐人:黑明

    李云棠,1923年5月10日生于云南昆明一个军人家庭。他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1944年1月9日,他本想去飞虎队,却阴差阳错成为一名伞兵。“进了部队之后,我才知道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支伞兵部队。”为了保密起见,部队对外一律以“鸿翔部队”为代号。1945年8月5日,李云棠和战友在台源寺一战中,击毙日军官兵170多名,俘虏60余人。10天后,日本宣布投降,李云棠和突击队员们一起飞往南京,参加日军受降典礼。

    张少杰(前排左一)和战友们的合影。

    人物:张少杰(1925~)

    推荐人:燕化离退中心

    1925年10月,张少杰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雎宁县古邳镇坝头村。13岁时,张少杰亲眼看到了新四军出征前将棺材摆在道路两旁,以示舍生忘死、杀敌必胜的决心。于是他向组织提出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传递情报的小联络员。他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去”的抗日传单,装进猪膀胱里,安全通过了敌人的关卡。等到他小心翼翼地将传单塞进住户的门缝儿里,衣服早就湿透了。

    1938年9月,延安,国际友人马海德给项英和他的儿女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人物:项英(1898~1941)

    推荐人:项苏云(项英之女)

    “我和父亲只待了12天。”项英的女儿、84岁的项苏云说,“那12天里,父亲白天开会,晚上把我和弟弟接到身边,亲自给我们洗脸、洗脚、穿衣服。”对项英来说,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很快,他便因华中抗战局势紧张而提前离开了延安。1941年1月6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北移途中突遭国民党军8万重兵袭击。3月14日,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在泾县蜜蜂洞内隐蔽时被叛徒杀害。

    回忆起短暂的相聚时光,项苏云感慨地说:“他把对我一生的父爱都在那12天里给了我。”

    佟麟阁与夫人、儿子佟荣芳。

    人物:佟麟阁(1892~1937)

    推荐人:佟荣芳(佟麟阁之子)

    “父亲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知道要死,还是要打。”佟荣芳说。

    1937年7月28日,日军对南苑发起全线进攻。由于汉奸潘毓桂出卖,加上日军武器装备精良,南苑失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奉命率领残部撤退,行至丰台时村,再与日军遭遇,佟麟阁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此前,佟麟阁对正在南苑接受军事训练的1600名大学生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双目、割我双耳。”

    1942年,陈纳德将军与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

    人物:陈纳德(1893~1958)

    推荐人:尼尔·凯乐威(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陈纳德将军之外孙女)

    1949年,有“飞虎将军”之称的陈纳德在他的自传《战士之路》的结尾处写到:“我希望,只要飞虎队被人们所需要,它的痕迹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被太平洋海岸的两个伟大民族所铭记,象征着我们曾为了同一个目标出生入死。这是我最美好的期望。”陈纳德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说:“今天我们在飞虎队的标志下走在一起,我们必须为了共同的目标——繁荣、稳定、尊重和理解——携手共进。”

    1982年2月27日,赵凯威(后排右二)和临阳联队老战友重返当年痛击日军的广西阳朔县漓江旁的古座塘村。墙上“临阳联队是打不垮的队伍!”的标语依稀可见,这是1945年6月一次胜利后,游击队员在农舍墙上写下的。

    人物:赵凯威(1925~)

    推荐人:赵治丹(赵凯威之孙)

    1945年,不满20岁的赵凯威参加了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开始他的军医生涯。6个月的游击战中,临阳联队靠着小米加步枪,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侵略者抗争,保卫了阳朔、荔浦、平乐等桂东北百姓的家园。1945年7月,联队得到指示“化整为零”,临阳联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70多年前,战火与硝烟遍布中华大地,几乎每一个家庭都卷入了那场战争。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举办了“寻找先辈的抗战记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与抗战有关的影像、故事。

    一个多月来,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各地的老照片,借由这些被珍藏许久、甚至有些模糊不清的老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为了国家、也为了每一个小家而奋起抗日的先辈。这些先辈,无论战功赫赫,抑或默默无闻,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在这里,向每一位故事中的主角致敬,向每一位讲述者致谢!

    特别感谢江苏校媒、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我们爱老兵网、中国石油福建青年志愿者、湖南老兵之家、黑明先生以及南京奇致美容医院对征集活动的支持!

致敬抗战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