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实在撑不住了,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一生结束了。”这是李冰冰在第二次病危时最真切的感受。他是中国第一批陆军两栖侦察兵之一,那一批一共12个人。目前,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讲,他还是一名白血病人。只是医生的结论是:完全缓解。
没有做骨髓移植,仅靠化疗,李冰冰几乎所有的身体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他和医生创造了当地的一个医学奇迹;而从2009年至今,他和团黑龙江省甘南县委一起,创造了一个全城大爱的奇迹。
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
李冰冰今年32岁,黑龙江省市甘南县人。2000年,李冰冰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侦察兵。
如今提起他当年所在的部队,李冰冰仍然充满了自豪。他和他的战友是新中国第一批陆军两栖侦察兵,全国只有12个人,李冰冰是他们的班长。
体能、专业技术训练,两年的军旅生活,让李冰冰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惦记身体都有残疾的父母,李冰冰放弃了留在部队的机会,退伍回到甘南。
2002年回到家乡后,李冰冰以打工为生,后来开了一家塑钢窗厂。就在事业刚起步时,李冰冰被诊断为白血病。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李冰冰没法做骨髓移植,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化疗后的第二个星期是反应最重的时段,所有的身体指标都下降到最低点,这也是他生命最危险的时段。李冰冰说,他受不了医院的限制,也是为了能节省一点费用,他就回家住着。吃了吐、吐了吃,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就出去活动、找事干。
“那时跟几个病友玩得很好,就商量着组织一个白血病互动协会。”李冰冰说,其实患上白血病,最后往往是人财两空,所以能够救助白血病患者的组织很少,他们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这些贫困的白血病患者。
2009年9月,李冰冰组织病友和有爱心的志愿者发起成立了白血病爱心互动协会,建立了白血病爱心互动协会网站,为白血病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在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们协会只是民间组织,没有收入来源,而患者的求助都是那么迫切,都是与时间在赛跑,所以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民间募捐的方式。”李冰冰回忆,2009年12月,泰康县21岁的患者贺丽病情恶化,而两年多的治疗已经让这个农民家庭负债累累。医生给患者下病危通知时说:“这孩子能过完这个年就不错了。”
患者父母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找到协会,李冰冰和协会志愿者马上决定为贺丽进行募捐。时值寒冬,李冰冰带领志愿者们在周边市县通过发宣传单、讲孩子病情等多种方式进行募捐,为贺丽募集到善款两万多元。
协会的志愿者们只要有时间就陪在贺丽身边。由于长期患病治疗,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贺丽难得有好心情,志愿者们就给她讲故事,还自费买来书籍分散她化疗时的注意力。浓浓的大爱终于为贺丽带来了福音,奇迹也发生了,贺丽脸上有了笑容,治疗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病情得到了控制。尽管贺丽因病情再度复发于2010年9月最终遗憾离世了,但由于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的缓解,她突破了生命的极限,已将生命延续了8个多月。
白血病互动协会不断发展壮大。虽然当年的那些病友无一摆脱命运的镣铐,陆续离开人世,李冰冰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延续着当年那些病友们的希望和爱心。
点燃生命中的小宇宙
现任团甘南县委书记的周韬把2009年叫做甘南志愿者行动元年,李冰冰和白血病互动协会是他眼中最具有开创意义的代表性人物和组织。
2011年,一个年轻人闯进团甘南县委办公室,对时任团县委书记史伟说:“我们正在组织义务献血,共青团是不是可以参与一下,我没有单位,我是白血病互动协会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冰冰。
2011年全国很多地方爆发血荒,甘南也不例外,这对白血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时,李冰冰身体恢复得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他主动在甘南县承担起组织血源的活动。
史伟1984年出生,当时面对比他大两岁的李冰冰,他也感觉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必须参与。”史伟号召各级团支部参与到献血活动中,“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邀请他们参与,大伙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都想做点好事。”在史伟看来,感情深厚的基础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从那时起,齐齐哈尔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甘南分会成立,献血车第一次开进了甘南。
这样的行动规模越来越大,点燃了很多人的小宇宙。截至目前,甘南县6000余名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到了350万毫升。
不仅如此,2012年,甘南县出现了近年来第一例遗体捐献成功的个案。华立辉是一名舞蹈病患者,当生命快走到尽头时,他和家人决定捐献器官。他的角膜救助了两名患者。
事实上,遗体捐献工作也与李冰冰有密切的联系。李冰冰在医院治疗期间,被3次下达病危通知。“我几乎放弃了生的希望,觉得自己可能不会再有机会为社会作出些贡献,唯一剩下的只有这一副身体。”李冰冰说,“我决定将眼角膜及遗体无偿捐献给医疗事业,作为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
李冰冰的行为带动了很多人。
甘南县的小雨(化名)身患白血病,在白血病互动协会的帮助下,他们凑足了医药费,准备赴韩国接受骨髓移植。行前,他们一家三口都签署了角膜捐献协议。
目前,甘南县已经有59名志愿者签署遗体或器官捐献协议。现任团甘南县委书记周韬也是其中一员。
为了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日前,团甘南县委帮助白血病爱心协会发起了“38万人一条心”1元行动,倡导每人每月捐助1元钱。活动一方面通过1元行动的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启蒙爱心,一方面也通过1元行动解决困扰白血病互动协会的善款来源问题。
再聚首唤起全城大爱
周韬与李冰冰其实是童年玩伴,是小学同学。两人的父亲在同一家单位供职。但是小学毕业之后,两人的人生轨迹驶向不同的方向。
再次见面是在两年多前,周韬调任团甘南县委书记,而李冰冰与团县委渊源颇深,两人不期而遇,却已不认识对方。当提及往事,说起经历,两人才发现,竟然是小时的玩伴。
甘南县的志愿者标志是“双心”,在周韬心里,一颗是他,一颗是李冰冰。
2013年2月,团甘南县委在白血病爱心互动协会的基础上,整合县中医院志愿服务队、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甘南镇社区服务队、甘南县第六中学服务队、爱心车队服务队等5支服务队,成立了甘南县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李冰冰任大队长。志愿服务的范围向社区平移,广泛参与公益宣传、扶贫济困、帮助失学儿童和留守老人、关注残疾人、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周韬对李冰冰有这样一段评价:“李冰冰和他的白血病爱心互动协会如星星之火一般,用爱心和生命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甘南县独特的文化符号,写进了每一个团员青年的心中。”
2014年2月,与周韬同一批签下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的5人中,有一个女孩叫李金凤,她小时患上星形细胞脑瘤,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医治,造成下肢瘫痪。
李金凤时刻忍受着头痛的折磨,一忍就是10年。
2013年,小区片警找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希望志愿者能帮助金凤。此后,源源不断的温暖送到了李金凤生活的小屋。有人给她和母亲送生活物品,有人陪她聊天,有人教她做十字绣,有人教她认字,还有人带她出去看夜景。后来,周韬和李冰冰联系到鹤祥春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文涛,于文涛帮李金凤联系到哈尔滨市的一家医院,并表示愿意捐助李金凤全部手术医疗费用。
在医院里,志愿者们忙前跑后,同病室的患者和陪护家属还以为这些人都是李金凤的亲属。
半个月前,记者见到李金凤时,她已经可以扶着辅助器械下地行走。当天,记者随志愿者到李金凤家取金凤侄子的书包。因为金凤不在家,金凤哥哥因罪入狱,金凤的侄子无人照看。金凤母亲年事已高,还要照顾金凤,志愿者就帮孩子联系到齐齐哈尔市国际儿童村,在那里,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类似的志愿服务在甘南县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甘南镇社区志愿服务队用长达半年的时间走访了甘南县8个社区的贫困家庭,筛选出221名重病、残疾群众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协助这些家庭办理低保,积极争取增人增资。团县委发动青年干部和企业事业单位结成互助对子,协调爱心企业为这些贫困群众捐衣捐物。团县委还成立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为贫困弱势家庭、残疾家庭、留守儿童和老人代买生活用品、代买车票、代缴电费、水费。
甘南县中医院服务队在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为社区和五保中心义诊服务40多次,免费发放常用药品价值两万多元,还在4个社区设立了医疗服务点,定期进行免费医疗服务。
甘南县电业局服务队则被称为“光明使者”,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帮助社区和农村家庭义务检修电路,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几乎每个月都会坚持检查一遍,义务维修。
在甘南县,还有坚持两年义务接送学生的爱心车队,坚持每月定期清理水库旅游区垃圾、积极宣传环保的“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服务中队;爱岗敬业、用优质服务获得群众好评的甘南高速公路收费站向阳花志愿服务队等组织。
甘南县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下属的中队,已经从成立之初的6支发展为16支,注册人数超过8000人,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6万小时。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共筹集善款近130万元,帮助249名失学儿童和应届贫困考生完成上学的梦想,协调帮助29名重病、残疾青年完成了治疗,康复18人,其中有11人成功就业或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