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的组成部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通过H5征集了“我眼中的抗战老兵”故事。来稿中,有孙子对爷爷的怀念,有高校学生对老兵的寻访,也有读者对身边老兵的追忆。回到70多年前,那是一群铁骨铮铮的青年人和他们保家卫国的梦想。在这些征文里,我们与老兵们的青春重逢。
采访前,董老家人告知说老人当年因摔下桥头部受重创,记忆不是太好,受伤前抽烟喝酒特厉害,现在都不记得了。但是少时颠沛饱受苦难,浴血沙场驱倭卫国,仍旧记忆犹新。为开场缓解压力,我打趣地问老人:日本今天还想占我们钓鱼岛,怎么办?老人立马爽朗答道:打他狗日的小鬼子,烧杀抢掠可坏了!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人对日寇的仇恨早已深入骨髓。
董成森,生于山东平度南乡,自幼家贫。11岁起他便带着弟弟一路逃荒要饭到青岛寻母,这时七七事变爆发,继而时局愈发危难,很快,日寇攻陷平津兵分数路南下,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国军主力南逃,山东沦陷。
为了生计,正处于发育期的董成森,成天放牛割草,挑担扛包,为各种大小生计奔波劳累。
“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种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在山东各根据地屡见不鲜。再加上以前小时候曾在八路军某医院待过一段时间,八路的各级指战员都待人热情,关心当地百姓的疾苦,尽管自己药品都很匮乏,但仍给百姓送医送药,而且炊事兵还常给挨饿的小成森送吃的。
人家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年少的董成森就两颗手榴弹也闹起了革命,后来这藏在牲口棚里的手榴弹给掌柜发现了,15岁那年,掌柜因害怕受牵连,就不要他扛活了。刚好董成森闻讯八路军部队就在附近,于是前去寻找。由于部队到处打游击,所以第一天没找到,又经过了一天跋涉才找到了八路军平度县大队。
部队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他当即表明了从军的心愿,然而一报年龄离16还差一岁,就叫他明年再来,一准收他。董成森坚持现在就要入八路,死活赖着不走。首长见小伙子很倔就故意出了个难题好让他打退堂鼓,就从身边战士身上取下步枪交到董成森手上并对他说如果会使枪就留下,不会就明年再来!
“唰拉拉——”
话音刚落董成森接过枪已娴熟地完成一连串拉栓上膛的标准动作,让大家惊叹不已。
首长赶紧接过枪当场郑重表示特批董成森入伍,并笑着打趣叫他别走了火。
董成森入伍的1943年刚好是抗战进入僵持期后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参加八路军,就没想着能回来,“咱们不是不怕死吗,什么都硬冲,真的是不怕死!”
危险性最大的莫过于拔鬼子据点了。
一次为拔除蓝底一个鬼子据点,他差点殉国。那时大家都争着报名入敢死队冲锋炸碉堡,都恨不得第一个上去把鬼子的钢筋水泥王八壳掀翻。战场时间紧迫无暇抓阄,于是指挥员只得安排分为三波冲锋。第一批战友们着单衣持匕首趁着月黑风高夜摸到炮楼前探哨。捂嘴抹脖子放倒鬼子哨兵,然而狡诈的鬼子横七竖八地暗设系有铁片空罐的铁丝网,受惊的鬼子探照灯一照,顿时歪把子、花机关、九二式等鞭炮一样噼啪作响,还一个劲儿地扔“香瓜”,打迫击炮。抱着炸药包匍匐的战友死伤惨重。于是第二波又上,拉线打滚,一个没炸毁,又上第二个,接着炸。最可恶的是鬼子还打了燃烧弹等,木质便桥着火断裂,并引爆了地雷等路障。
他正压制敌人射孔时,“轰——”
一发炮弹在身边不远处爆炸,卧倒躲避的他忽感右大腿一阵剧痛,刚一起身,腿就像灌铅一般不听使唤地重重瘫跪在地。弹片在他的右大腿处削开的巴掌大的一块肉,血涌如注,十分严重。
那时后方都缺医少药,前线更是没有酒精绷带。他就咬着木棍强忍剧痛,战友将破衣服撕开一片简单包裹给他止血。
包扎后,他仍咬牙坚持,宽慰战友道:“给弹片擦破了点皮儿,不妨事儿!”但失血过多的他只觉两眼发黑,脑袋发晕,渐渐失去了意识,指导员令战友强行把他架了下去。到了后方医院,伤口才勉强包扎了洗净的旧绷带。直到现在,腿上仍有碗底大小的疤。
如今有不少人逐渐淡忘了抗战这段历史,更甚者还有很多类似“手撕鬼子,脚踢飞机”等等荒唐无耻、胡编乱造的所谓抗日“神剧”。
老人说这些瞎编乱造完全是亵渎历史,对为国挥洒血泪的英雄儿女不尊重。抗战是极其残酷的,哪是这种嘻嘻哈哈轻松的事儿,不然就不会死伤那么多军人了。军人就得要血性,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像神剧里面那样军纪涣散,逞匹夫之勇。
拜访完离开时,老人特地向我敬了个军礼,还亲自送我到电梯口,临死时牢牢握手微笑答谢。我心底不禁一震,这些当年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挡住了来势汹汹的侵华日军、力挽狂澜的英雄们是那样谦恭。你很难想象,90岁的垂暮老人,追忆他意气风发的戎马生涯,眼神里那种壮气。可能他们当年经历的很多事儿今天听起来淡若风云,其实是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他们不需要荣誉,不需要金钱名利,要的是他们所作的事儿不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