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节振国,他的名字震慑鬼子

本报记者 何林璘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13日   02 版)

    扫一扫 参与“寻找先辈的抗战记忆”活动

    节振国(右5)学武术时的合影

    1人砍死5个日本兵、组织纠察队引领开滦大罢工、武装暴动中成立中国第一支产业工人抗日武装、敌后游击战中频立战功,节振国的名字镌刻在冀东抗日历史上。

    而对于年近80岁的节凤生来说,父亲节振国的形象是在长辈的不断回忆讲述中渐渐完整起来的。“直到解放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姓‘节’,一直以为是姓‘解’。因为配合父亲抗日,我们都隐姓埋名。”1940年节振国抗日牺牲,节凤生只有4岁。

    因家乡山东闹旱灾,节振国10岁随全家逃荒到河北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就开始下煤矿做工。他通晓少林拳和太极拳,刀枪鞭棍功夫娴熟。“父亲从山东过来,因为怕受欺负,跟着武术班子拜师一起学武术,更是讲义气,有豪情。”节凤生说。

    1938年年初,有“豪情”的节振国以工人身份引导赵各庄工人罢工抵制资本家压榨,被公推为纠察大队长。罢工浪潮从他所在的赵各庄煤矿波及其他各个煤矿,演变成开滦大罢工。带领工人砸煤场抢煤场,打垮敌人护矿队的节振国名声大噪,成为敌人千方百计想除掉的眼中钉。

    日本宪兵和伪警冲到节振国家里的时候,节振国已经连续几天因罢工没回家。其大哥被敌人错当成节振国绑了起来,敌人发现抓错人后开始严刑逼问节振国的下落。

    听到消息的节振国赶回家,在与敌人力量悬殊的搏斗中,持刀砍死了5个鬼子。“学的功夫在那个时候用上了。”节凤生说。搏斗负伤后节振国逃脱,其大哥不幸身亡,从此节振国一家十几口人开始流亡生活,年幼的节凤生与两个姐姐就在其中。

    之后,还在养伤的节振国组织起工人抗日队伍,后被编为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直辖特务第一大队,参与抗日游击斗争。队伍在穿着上与老百姓几乎无区别。“都是便衣,老百姓管他们叫便衣队。”节凤生说。

    “父亲在游击区主动追着敌人打,母亲带着我在半解放区来回转移躲敌人,住在可靠的老乡家,基本都不在一起,也很少见面。”节凤生说。

    “当时母亲怕小孩子口不严实就不告诉我们,也很少讲父亲的事,所以都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赵各庄的,更不知道自己姓‘节’。住到哪家就认哪家做干娘干爹,随他们姓,这样才能不被鬼子发现是抗日家属。”节凤生说。抗战结束后,又因为母亲不识字,姐弟三人都误以为自己的姓是“解”,直到老家有亲戚来澄清,才知道是姓“节日的节”。

    在到处流亡的过程中,节振国偶尔会赶来看一眼儿女。据其二女儿节凤兰回忆,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1939年秋天。“我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他说,什么时候打完鬼子,爸爸什么时候就回家。”

    1940年,节振国于中共北方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后回到冀东。然而,就在率部夜袭赵各庄弹药库的系列行动中,节振国陷入敌人包围后牺牲。

    “一直瞒着他牺牲的消息,因为他的名声比较大,在鬼子中震慑力不小,游击队一直在用他的名字震慑鬼子。当时没告诉我们家里,过了一年多母亲才知道他牺牲了。”节凤生说。

    冀东地区一夜之间冒出了不少“节振国游击队”。很久之后,节振国牺牲的消息才慢慢传开。父亲牺牲以后,4岁的节凤生继续跟随母亲四处流亡。从山洞到水井,仅节凤生能回忆起来的转移住过的地方就有8个。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9岁的节凤生才开始读小学。

    解放后,节振国被安葬在冀东烈士陵园。中篇小说《赤胆忠心》、长篇小说《血染春秋》、纪实小说《威震敌胆》、现代京剧《节振国》、电视连续剧《节振国》等众多以节振国为原型的文艺作品不断出现。1991年,开滦矿党委在赵各庄矿建起节振国纪念雕像。2005年,河北省委宣传部、唐山市委在凤凰山公园建起了节振国纪念塑像。

    节凤生收藏父亲唯一的照片是节振国在武术班的16人黑白大合照。节凤生用手机把父亲的头像从大合照中单独截出来,加上特效和边框专门收藏了起来。

    节凤兰曾说:“父亲是我们兄妹一生的路标,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

集众智汇众力攻坚克难激发活力
节振国,他的名字震慑鬼子
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代表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2014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发布
浙江率先启动企业简易注销改革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家访吗
郑州金水区倾力为创业大学生“筑巢”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扣篮
秋季西湖景区双休日单双号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