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学那天,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公寓1栋出现了一间与众不同的寝室。与其他单调、统一的寝室相比,219寝室墙上竹竿纹理的壁纸、浅棕色的木地板、床铺小梯架的软套和被刷成青蓝色的大门都显得风格独特。
“装修后的寝室是一个让大学生活不将就的缩影”, 紫菘公寓219寝室的主人、电气学院的汪嘉奇告诉记者,宿舍以浅绿色和米黄色为主色调,每个人的床头挂上了一个放置杂物用的篮子,以前在地上凌乱摆放的鞋子被整整齐齐的放在鞋架上,每个人的桌子顶端还加了一个吊顶灯。最人性化的设计是寝室门口新添的置物架,上面的每个格子间的大小都可以调整,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收纳空间。寝室大门被涂成青蓝色,在他们看来,这种颜色隐喻了歌德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紫菘公寓219寝室的变化,出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研二学生商凌枫组建的“十六平方”宿舍空间美化团队之手。
谈到改造寝室的初衷,商凌枫告诉记者,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寝室都宽敞明亮,上床下桌、瓷砖地或木地板、壁橱衣柜都是标配,每年暑假大部分学校还会组织寝室的内部粉刷。然而,已经成为大学新生主力军的“90后”们,对寝室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个性”、“小众”成为他们的标签和追求。
商凌枫介绍说,“十六平方”团队改造一间寝室的平均收费是2000元,每间寝室4位室友,每人只要500元就可以收获一间彼此都满意又干净环保的“四人之家”,针对不同学生的喜好,团队也设计了田园风、小清新风、Hello Kitty等不同主题的装修风格。
商凌枫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接单的情景:“那时候缺少经验,来一点做一点,对墙纸的铺贴,长度。数量把控得不是很好。”
如今,要找商凌枫的团队来装修寝室,可以直接在微信预订,团队跟客户沟通过设计方案后,去寝室进行实地测量,再去建材市场拉回物料,在工作室设计、裁剪过后,对寝室进行装修,“给我们一天的时间,就能给你们一个新的住宿环境。”商凌枫说,他们的装修都是简装,在不破坏宿舍原有结构、不在墙壁上凿洞穿孔的情况下,通过贴墙纸、铺地板的色彩搭配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收纳设计,来创造新的住宿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校方的支持和宿舍管理员的配合让“十六平方”团队免除了很多外在压力。他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创意设计上,就连他们的工作室,也是创意十足:彩喷墙、照片集、涂白的轮胎和装修成特色清吧的阳台。团队成员曹克勤戴着耳机与陈宇裁着桌布,因为裁了几遍还没有完全裁好,“哎,没机器”一声感慨打破了阳台的寂静,两人相视一笑。在他们看来,从事这项设计工作硬是把他们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孩逐渐锻炼得心灵手巧。
改造过后的寝室图在网上迅速走红,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一新生李志均看过装修后的寝室图片后表示“很心动”。他觉得,能在这样一个理工科学校看到这样的寝室文化,让新生活很值得憧憬。和李志均一样,看过充满书香气质的工科男寝室装修效果图后,武汉大学两间寝室也迅速地确定了装修方案。之后,团队还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北京、成都等地的咨询。
此前,商凌枫还成立过一间创作工作室,但面对设计行业“有一单没一单”的共同窘境只能放弃,“最困难的时候,根本发不出工资。”
商凌枫的团队从2015年5月初成立到现今已有20多人规模,在8月末连续接了十几个单子,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商凌枫之外的其余四位核心成员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毕业的学生,带领着十多个兼职队友艰难创业。
陈宇和黄达杰也是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们本科毕业后,在深圳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相对不错的工作和薪酬待遇。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之前对未来的规划有差距。他们觉得,是现在的团队给了他们对未来前途的憧憬,也给了他们继续回到武汉的动力。在陈宇看来,“如果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初始阶段吃点儿苦,经受些磨练也是愿意的。”
尽管是第二次创业,商凌枫看来,管理一个创业工作室并不容易,除了赚钱之外,团队矛盾的处理,成员工作的协调,团队前进方向的把控都很重要。
关于“十六平方”的未来,商凌枫的团队有自己的期望:“如果将来高校吸引新生的手段不再是网上火爆的高颜值学长学姐,而是别具一格的宿舍装修,那就是我们团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