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灼见台

中职压缩规模大势所趋

若尘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21日   11 版)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未来5年北京市中职学校规模进行了具体规定:2020年前,北京市将把中职教育规模压缩近一半,即中职院校总数从目前的116所减少至60所左右,在校生数量控制在6万人。(《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对北京市压缩中职学校规模的做法,是否适合在其他地区推行,很多专家和职业院校校长认为,要视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等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其实,不论盲目与否,北京市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职数量都有大规模的缩减。比如,山东省从2009年至2014年5年间,中职院校数量减少400余所;贵州省从2014年至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将由262所调整到174所;山西省从2012年开始,中职院校逐步从572所调整到300所左右;武汉市由2010年开始77所中职调整为40所;通辽市由2009年从76所缩减为40所…… 

    可以说,中职院校的缩减已经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势所趋,在将来还会大规模上演,除却生源不足、招生困难、职业教育不受社会待见这些宏观因素,一个更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专业内涵,已经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遭到淘汰也属必然。

    笔者手头还有另外一组数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处在300~1000美元时,处于农业到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转变过程,这个时期需要的主要是初级工;当人均GDP处在1000~2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个时期需要的主要是中级工;当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这个时期需要更多的将是高技能人才。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的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而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更是“多如牛毛”。可以肯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结构早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正逐步高移。

    当然,不论一所城市的经济有多发达,它都需要各个层次的劳动力,“中职的消亡”这种论断恐怕也并不成立。问题的关键是,中职院校究竟该如何应对这种消亡的“悲观宿命”?缩减、整合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如何在危机中突围,站稳脚跟才是安生立命的根本。在发达城市,规模、数量不再是中职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中职教育亟须“瘦身”,甩掉不必要的累赘,以便更轻松地上路。

    必须承认,中职数量的缩减意味着整合现有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率,这需要主管部门在技术层面冲破一些体制上的痼疾和既得利益者的障碍。毕竟,整合并不是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也受制于相关利益集团的牵绊。虽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但这并不代表有幸存活下来的中职学校将会“万事大吉”,在职业教育整体地位不高、家长仍旧“用脚投票”的现实语境中,中职教育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中职教育究竟该怎么走,这是摆在职业院校管理者面前最现实的考验。

    笔者认为,质量始终是学校发展永恒不变的话题,面对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中职学校必然在专业设置上转型升级,重质量,树品牌。其实,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很多学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筛选下来的,并不擅长书本知识的学习,最终选择升学、升本,提高学历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直接就业,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力争校校出精品,提高学生的就业前景。

机器换人,职教危机?
中职压缩规模大势所趋
“机器换人”杭州样本的启示
信息化究竟能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