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筑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
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的高级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脱钩、社会进步与生态演化良性耦合、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在绿色技术、结构转型和绿色制度三个层次推进,也需要在领域、地区和科技三个方面进行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布局
(1)生态响应领域的布局
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自然资源评估制度,定期评估国家自然资源的状态。建立自然资源分级保护制度,对于国家战略资源实施严格的监管。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覆盖比例和覆盖类别。加强生物多样性、重要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淡水、能源、矿产和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管等。
自然环境:合理保护和环境治理。继续推进国土退化的综合治理,降低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和盐碱化土地比例,改造中低产田和坡地;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完成污染企业集中地区和流域的环境治理,加强矿山环境和海洋环境的治理等。
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在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在2100年达到40%左右。继续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保护和建设天然草原、草山草坡和人工草地,基本消除草地“三化”现象。继续保护江河源头、湖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
(2)生态经济领域的布局
生态农业:特点是利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提高农业资源生产率,提高土地轮作、废物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料使用比例,降低农业水耗、物耗和能耗,降低农业化肥密度和农药密度,降低土地使用强度,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等。措施:鼓励农户、农场和牧场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或草地农业等;鼓励专业化的生态农业区或生态农业乡镇的发展;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鼓励生态农业县的发展等。从耕地农业向耕地农业和草地农业并重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态工业:特点是利用工业生态学原理,提高工业资源生产率,降低工业的资源、能源和水消耗,降低工业三废排放,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等。措施: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技术、面向环境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保认证、ISO14000认证、生态标记认证和废物循环利用等,建设环境友好企业;鼓励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工业联合体的发展;鼓励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系统地大范围推进生态工业的发展。
绿色服务:绿色服务是高效低耗、低排低密、无毒无害、废物循环利用的环境友好的服务。措施:鼓励绿色生态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发展;鼓励废物回收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绿色服务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和培训服务等;鼓励服务行业提高资源生产率,降低能耗水耗和废物排放等。
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与环保直接相关的产业。措施:鼓励废物资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鼓励环保技术开发、环保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发展;促进生产和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发展;鼓励环保工业园的发展。所有环保产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资源生产率、降低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
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高效低耗、无毒无害、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是狭义的生态经济。措施:鼓励企业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鼓励废物收集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城镇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建立废物分类回收站点,建立废物回收网;鼓励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鼓励循环经济园和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等。
(3)生态社会领域的布局
生态城市:其特点是利用城市生态学原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降低城市环境污染,降低城区人口密度,降低城市人均生态足迹,采用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倡导自然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城市规划,提倡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城市生活等。措施:生态城市和生态城区规划;生态城区改造和生态新城建设;提高城市废物和废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鼓励城市居民采用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鼓励城市采用环保模范城市、模范人居环境、环境优美乡镇等环境标准。
生态农村:传统农村是自然的,但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地区饮水质量差。现代农村,有了现代的环境污染。生态农村建设,需要保留自然特色,同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措施: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提高乡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普及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乡村的生态质量;改善乡村能源和交通结构,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发展生态农业、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化,降低农村人口密度和生态压力等。
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措施:开发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和清洁能源比例;降低交通空气污染,降低交通的能耗和水耗,提高交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
绿色社会:绿色社会是健康长寿、无毒无害、废物循环利用的社会。措施:降低儿童和成年人死亡率,降低物质消费和能源消费密度,降低生活废物和有毒有害物的排放密度,提高生活废物循环利用率和处理率,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生态安全:重点包括: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理布局
(1)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结构
生态现代化既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也是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和转型过程,既受地区水平的影响,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同水平和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策略。
第一类,绿色两化和绿色家园建设。以绿色工业化和绿色城市化为主轴,协调推进生态城市、生态农村和生态移民。适用范围:东北、华南沿海、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
第二类,绿色城市化和生态建设。以绿色城市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移民等。适用范围: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
第三类,生态城市和生态农村建设。以生态城市和生态农村建设为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化、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等。适用范围: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
(2)中国生态区划和生态系统评价
生态区划和生态系统评价,是生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议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完善和细化中国生态区划,并定期开展全国范围的生态系统评价。全国范围的生态系统评价,可以每10年进行1次。重点和典型生态系统的评价,可以每5年进行1次。
(3)中国西部生态现代化战略
西部既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基地,同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退化比较严重。建议研制西部生态现代化战略,协调西部现代化与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西部发展与环境退化的完全脱钩、西部现代化与环境进步的互利耦合。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布局
(1)增加环境科技投入比例
目前,OECD国家环境科技投入占政府科技投入的比例在0.6%到5%之间。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环境压力比较大。建议我国环境科技投入占政府科技投入的比例在3%左右。
(2)加强环保关键技术研究
环保关键技术研究,涉及许多方面,例如:绿色能源和交通、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工业污染防治和废物利用、城市废物和废水处理、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国土综合治理、有机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质量和技术标准、环境评价关键技术等。
(3)推进环境科技的国际合作
空气是没有国界的,环境危机是人类的共同挑战。积极参与环境科技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环保的技术水平。继续参与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如生物圈计划、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能源科技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