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桐庐:一个现实版的“理想国”

《我们15个》选择桐庐的5个理由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28日   04 版)

    被誉为“中国画城”的浙江省桐庐县,缘何能够成为正在热播的大型生活体验类纪录片《我们15个》的拍摄地?这里到底有什么让人抗拒不了的魅力?

    结合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时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我们发现,《我们15个》节目落户桐庐,恰好基于这五大理由。

  《我们15个》火了,关于拍摄地“平顶在哪”的猜测,网友吴聊评论:“好山好水好地方,在这里生活要多活10年,点赞。”

  “桐庐人都知道,《我们15个》就是在我们这儿拍的,不容易的嘞!”出租司机小王操着一口本地普通话。因为老婆喜欢《我们15个》,非要拉着他一起看,“只有5000元、一个谷仓、两头奶牛和若干只鸡,就要活一年,这15个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会产生不少冲突。”

  《我们15个》由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联合推出,腾讯视频24小时直播,东方卫视周一至周五每晚播出日播版节目。其定位是一个一切基于真实生活的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节目,聚合了15位背景迥异的陌生人,从零开始,在荒芜的平顶之上共同生活一年,最终实现他们的理想生活方式。

  《我们15个》制片人张磊谈起选在桐庐拍摄的理由,脱口而出:“桐庐的风景太漂亮了!”确实,拍摄地平顶,虽然离县城不远,但像是世外桃源:富春江蜿蜒而过,犹如一条蓝带串起重山,山上植被郁郁葱葱,野菜泉水,山花绽放,鸟飞虫鸣……
 
  “这里既脱离了城市喧嚣,又没有远离城市,符合对医疗,居民商业合作等需求,毕竟我们还有17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生活。”团队在选址时候也很纠结,“北方很多地方我们都看了,觉得都不够理想。”

  “桐庐非常适合节目拍摄,既保留了原始的野性,又具备一些基础的生存条件,山上有天然水系,物产也很丰富,有野菜、杨梅、野草莓等,在导演组的预估中,一年的平顶生活,居民将经历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壮大期。虽然不是野外生存节目,但这里的自然条件对15位居民的生存期会有一定帮助。”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了,节目希望都市人能静下来重新思考,回归初心,探寻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也与桐庐“慢生活”的理念很吻合。”

  “桐庐不仅自然条件好,政府部门的效率也非常高。”这一点也是打动选址团队的理由。接触很短的时间,桐庐就与节目组达成了协议。

  张磊说:“在前期的协调会上,桐庐县旅游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与我们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讨论筹备问题。”这一点,改变了张磊对政府部门的印象。“原来都觉得与政府部门不好打交道,桐庐县政府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务实、高效。”

生理层次理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

    距杭州80公里,离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是外地的游客来到桐庐必去的景点之一。今年暑假,上海游客舒骏带着孩子来到瑶琳仙境,直呼“像开了空调一样凉爽。”

    瑶琳仙境,纵深1千米,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

    游完瑶琳仙境,舒骏并不着急离开景点,而是开着车在附近找了一家土菜馆,吃了饭,才带着家人前往下一个景点。

    桐庐作为《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曾让无数文人墨客陶醉其中。北宋名臣范仲淹知睦州时感慨于桐庐的奇山异水,赞之为“潇洒桐庐”,并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十绝》。

    而如今,为保住这一方好山水,桐庐在环境整治上毫不手软,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综合化利用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实现县域主要河流“随处可游、随时能游”目标,近三年共否决各类不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500余个,总投资额250亿元。

    这些年,桐庐治理环境交出了让市民满意的答卷:森林覆盖率达74%,人均预期寿命80.3岁,全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50天以上,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桐庐也因此被评价为“山水间的生态文明诗,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正是有了环境的底子,近几年,桐庐实施景观林带、两江护岸、旅游开发、亮灯工程等“三江两岸”系统工程建设;围绕“绿色、低碳、高效”,积极引进生态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颐居智慧养生园、江南国际养生中心等产品,打造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黄金生态旅游线。

安全层次理由——游客满意率居前

    “李白、范仲淹、苏东坡、陆游、李清照、朱熹等历史名人,都曾到过我们桐庐”,桐庐县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赵小玲说。

    据不完全统计,南北朝到清朝就有1000多位诗人和文学家给桐庐留下了2000多首诗词,桐庐也被称为“浙西唐诗西路”。

    “在桐庐生活特别有安全感,我们桐庐没有什么自然灾害,台风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发大水,老天对我们特别眷顾。”只要与桐庐人打交道,就会发现,他们说起家乡时的那种自豪掩都掩不住。

    谈起桐庐这几年的发展成果,不得不提“五水共治”的桐庐样本。

    “2014年我们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2.7公里,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63处。整治提升重污染企业62家,关停拆除畜禽和水产养殖场679家。”一位当地的官员介绍说,这对于只有40万人口的县城而言力度不小。

    桐庐境内的83条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好于入境断面水质。因此,桐庐被评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和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入选“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并获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横村镇、百江镇、钟山乡入选全省“治水美镇”50强。

    来到桐庐旅游,除了生态环境好,旅游的质量也有保障。

    自《旅游法》颁布实施以来,一方面给了旅行社很多的法律制约,使旅行社在旅游产品推出上更加关注旅游质量、产品创新,在游客服务上注重服务和品质,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旅游法》也让双方纠纷有更规范的解决途径,游客也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2014年游客抽样调查,游客满意率达95.13%。

社交层次理由——画城中的慢生活体验区

    “太美了!”从杭州到桐庐来旅游的年轻人傅昱鹏,在夜游富春江的时候感叹道。他站在船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两岸的夜景,感到自己放松许多。

    “生活在大城市,每天实在太忙了。”他笑着说,本来他是来到桐庐谈生意,准备当天就走,看到这么好的景色,他临时决定多停留一天,计划第二天前往慢生活体验区。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好好在这里寻找一下自己。

    在桐庐有浙江首个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慢生活体验区,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以富春江镇的芦茨、茆坪、石舍三个村及国家级风景名胜严子陵钓台、白云源两个著名景区为基点,以江与溪、山与谷、村与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为构成要素,突出原生态、原生活、原生产等乡村元素,是体验慢节奏生活方式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域。

    体验区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毗邻320国道和“杭新景”高速公路,S210省道贯穿全境,连通浙中,距桐庐县城15公里,距杭州70公里。境内重山叠岭,路径崎岖,溪谷纵横,东南东北边缘山高峰险,海拔均在千米左右,其中大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全县群峰之冠。

    体验区内人口密度低,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田园风光秀丽,村落生活闲适,拥有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不仅如此,体验区内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诸多美谈,传颂至今,包括方干与十八进士、严子陵钓台与刘秀、范仲淹二访方干故里,同时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如白云源、永安亭、百步街、石屋岭和芦茨戏等,人文古迹浓厚,山村文化古远。

    桐庐虽然是一个县,但是在这里生活,心灵绝对不会孤单。

    “我们这是人文桐庐,被称为画城,不仅像画一样美丽,而且文化气息浓厚。”当地一位喜爱艺术的年轻父亲说,他经常带小孩来看展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县城竟然还有艺术馆。

    桐庐县政府于2000年1月建造了叶浅予艺术馆。为了进一步扩大艺术馆的规模,2008年,桐庐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城南最繁华的中心广场边投资2000万元重建叶浅予艺术馆。艺术馆新馆占地11亩,建筑面积6940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叶浅予,还有远古时代桐君悬壶济世的传说,有范仲淹泼墨而作的《潇洒桐庐郡十咏》,还有黄公望、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等众多国画大师笔下的传世之作。

    桐庐还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剪纸、越剧、故事、小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焕发出夺目光彩。美丽的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

    2014年,桐庐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010.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2.1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6.4%,其中乡村旅游接待516.4万人次,同比增长99.2%,经营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03.7%。过夜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000元,实现“千万游客、百亿收入”目标。

尊重层次理由——在“百姓日”和书记面对面

    5月6日对于桐庐是什么日子,几乎每个桐庐人都知道。

    “这是我们桐庐的解放日,现在这一天是‘百姓日’。”一位市民说,“县委书记这一天与市民还见面呢。”

    2015年的“百姓日”上午九点,桐庐220名市民代表分成了8组,走进县政府大院、各部门办公地,近距离让市民了解政府工作。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政府开放日也是对自己的鼓励。”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与市民们拉起家常,“一定要以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标准,把桐庐建设成最美县。”

    桐庐文化底蕴浓厚,表现之一就是孝道。一项重要的特色活动——“敬老爱老幸福餐”是每年“百姓日”的保留项目。

    在桐庐麻蓬村,摆上了40多桌饭菜,邀请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他们免费提供“敬老爱老幸福餐”。桐庐县政府在组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老人们的安全,还特地在老人们身后安排了志愿者。

    如果老人90岁以上,或者行动不便,他们便会上门送餐,让老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把“百姓日”做成老百姓喜爱的节日,桐庐县政府为此想了不少办法。当天,公立医院免收挂号费,公交和农村运营线路市民可以免费乘坐,老百姓可以凭票免费游览桐庐主要景点、免费看越剧、免费到体育馆运动等。

    其实,桐庐人的“大方”还不局限于此。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同城待遇,“每年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免费为在桐庐上大学的新生免费提供景点游览。”旅委市场科长潘慧琴说。给新生送票,虽然增添了不少旅游成本,但是能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游览桐庐重要景点,让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更增添了桐庐这座城市的人情味。

    看一看桐庐政府的钱花到哪里了,不仅能看出桐庐的人情味,也能看到桐庐县政府对民生的尊重。2014年,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3.2%,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和94.8%。

    2014年,桐庐县政府完善了“三位一体”互助养老体系,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1家,提升老年人春节慰问金标准,被命名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降低大病致贫公益金发放门槛,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通过市级验收。新增保障房源309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40户,实施公积金“新政”,扩面新增3351人。

自我实现层次理由——我们都是新桐庐人

    十年前,一位北方的知名画家就来桐庐定居了。

    2004年,在河北石家庄生活的画家王路山第一次来桐庐采风,就被深深吸引。

    “第二年,我就决定来桐庐定居。”王路山说。彼时,王路山的事业在老家正风生水起,他还是河北某高校的一名教师。他决定来桐庐生活,遭到家人的集体反对。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被‘三亩荒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所束缚,不愿意尝试自我突破。”王路山说话的时候显得温文尔雅,这一决定实际上经过他的深思熟虑,“我在老家的时候,山很少、水也不多,在创作山水画的时候受到了一些限制。”

    来到桐庐之后,他在桐庐政府的资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他的工作室步行几十米,就能看到富春江的风景。开车十来分钟,就能来到野外采风。

    “桐庐这座小城的人文情怀征服了我,黄公望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作品,叶浅予也从桐庐走出去,我有什么理由不走进来?”在王路山看来,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就蕴藏着艺术的基因。据他所知,目前在桐庐生活的专职画家就有十几人。这样的艺术环境,是其他的县城无法比拟的。

    “桐庐和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并不远,方便我与一些名家交流。”王路山笑着说。这些年,他在桐庐举办了六七次个人展览,大多都是以富春山水为主题。2014年,他的作品三次入选国家级展览。

    来到桐庐,王路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天气不错,他就会带着画具去野外写生。在别人眼中,王路山是潇洒桐庐的实践者。可是,在他眼里,正是这座画城成就了他的艺术。

    “在桐庐,我找到了自己!”王路山如今全家都在桐庐定居,他掏出身份证骄傲地说,“你看,身份证都是桐庐的,我是桐庐人。”

    桐庐,好山、好水、好创业。

    像王路山一样扎根在桐庐的外地人还有很多。在桐庐的乡村,随意能看到一些装修别致的民宿,很多主人都是新桐庐人。

    “我们是新桐庐人。”民宿悦延居的老板周乐维是上海人,在桐庐的富春江畔创办了这家民宿。他经营的餐饮以农家菜为特色,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植采摘,鱼虾均来自富春江。

    “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桐庐的生态文明,转变为美丽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人想来桐庐,来了就不想走。我们随时欢迎‘新桐庐人’来桐庐创业生活。”桐庐县委负责人说。

    这几年,桐庐鼓励创业的力度非常大。

    桐庐县政府倡导空心村“二次创业”,将农村闲置房屋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对外招引,有选择的出租给城市人和创业者,成为他们的第二居所或创业、创作基地,带动发展民宿客栈、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在桐庐实现人生理想。近些年,桐庐全面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建成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全国培训中心,运营淘宝网“特色中国·桐庐馆”,提升“阿里巴巴·桐庐产业带”,桐庐的目标就是电商骨干企业销售总额达20亿元。

    2014年,桐庐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研发中心5家,新增省市名牌5个、著名商标7个,专利授权量1300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1315”工程,深化“百名硕博进桐庐”专项引才活动,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引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我们15个》选择桐庐的5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