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寻找“自强的星星”8年了,夜空越来越明亮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30日   05 版)

    “一个人认识自己是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陈朝松是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在他看来,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8年前,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启动,定位是挖掘出勇于克服学业、科研、生活或其他方面的困难,自立自强,发奋成才,且感人事迹在校内产生了较大反响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如今,自强的内涵已不止于此,“寻访有梦想并且执着坚持梦想的青年学子”已经成为一种责任,并且这种责任正由“自强之星”在传递。

    “自强之星”为什么火到阅读量过亿

    “自强之星”活动走过8个年头,受到各高校和大学生的一致好评与积极参与,2014年活动报名人数达到10746人,覆盖了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141家本科、专科院校。新浪微博共产生微博讨论85.1万次,阅读数达到1.1亿次。

    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强之星”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寻访到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学生榜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强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往届活动中,最常见到的是稚嫩双肩挑起家庭重担、身有残疾不惧生活挑战、践行社会公益、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等大学生榜样,“近年来,我们也寻访到一批创新创业的自强之星”。

    陈平绪是2010年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12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目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研发经理。

    评委会称其“在艰苦条件中学习成长,克服疾病,坚持科技发明和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感动”。在当年的10位“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他的得票数最高,而且他也是2009年度广东大学生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陈平绪出生在河南省兰考县一个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的小村庄。贫寒的家境,使他早早学会了独立与坚强。大学期间,陈平绪每月的伙食费控制在200元以内。他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堆实验原料与设备,并建立起自己的简陋实验室。在陈平绪看来,十几年一心一意地做着一件事,“当你对一件事执着时,就会忘掉周围的一切”。

    尽管高强度的实验险些打倒他,但是他“越失败越想成功”。陈平绪说,“自强之星标兵”的荣誉一直激励着他。此外,他还获得了第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并成为广州亚运会的火炬手。

    “自强之星”也有深深的孤独感

    陈朝松是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在清华的7年里,他完成了从公益参与者、组织者到公益引导者的转变。

    他和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河南、河北等地与中小学生分享交流成长经验,受益学生上万人次;他和伙伴们发起并完善了“电脑传爱行动”,利用暑假时间募集清华校内外闲置电脑资源,为多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建立微机室。他还引导更多的清华学子参与公益,在公益中找到责任,找到价值,积蓄能量;他书写20余万字的硕士论文,系统反思总结支教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公益是一生的事业。

    “在我支教的时候很多人质疑,觉得你在那里讲45分钟,你讲完之后他们怎么办?这个过程中你得跟团队一起想一想我们怎么坚持,我们是不是真正信仰这个东西。最后我想明白了,支教最本质的就是分享。”陈朝松说,他们在做公益的路上深深体会到了孤独感,但是,“一定不要担心,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成长”。

    徐洪业是200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在评上自强之星之后的学生生涯并不顺利,在专业成绩第一又拥有诸多光环的情况下,因为意外情况失去了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机会,从高处摔到了最低谷。“迷茫时期的我在一所新东方学校看到了一句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那段低落的时间我经常对自己说,徐洪业你可是自强之星啊,你要是因此而消沉那可就是大笑话了。很快我就调整了自己,从失败中走出来,最后选择了留校工作的道路,用自己的经历去感染更多的学生,如今发展也很理想”。 

    “自强之星”的分量

    在陈朝松看来,荣誉其实并不代表能力的增加,荣誉意味着你要发挥更大的能量。

    8年来,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发现和挖掘了一批大学生榜样,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不同行业,但却发挥着同样的自强自立精神。

    “自从当选第一届标兵之后,我每年都关注自强之星的评选。我觉得自强之星应该是呼唤这样一种人——自立、自强、自省、自觉。”在徐洪业看来,自强之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种自觉、自省。

    当年,徐洪业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毅然换上乞丐服深入最底层,以“永远聆听底层的呼唤”揭露乞丐生活现状,大学毕业后,选择留任校团委,并持续指导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

    徐洪业说,自立不只是不依赖别人,“做到自强是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可信赖、可依赖的人”。

    “自省自觉,这是一个强者的自我修养,要学会换位思考,不管是乞丐调研还是从事教育还是做互联网青年工作,我成功的法宝都是换位思考,有些东西不走出自我的小世界永远观察不到,走出去之后才会感觉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徐洪业用他的“法宝”不断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徐洪业在校团委工作时分管大学生实践工作。有一年,他指导一个学生实践团去调研环渤海环保工作,在盘锦调研渔民生活工作情况时,认为盘锦海边有很多的垃圾,他认为那地方没有多少游客,认为这些垃圾是渔民扔的。徐洪业提示学生换位思考,希望他们跟着渔民出海一天。

    跟着渔民劳动一天后,学生说准备再多待一周,发现前面的访谈都太肤浅了,海边的卫生工作实际上和渔民经济条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只考虑到行为习惯问题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2014年的自强之星标兵王汝华在去年随导师去海南做实验时,一辆卡车从山上冲下,冲破了桥的护栏,发生严重车祸。当时王汝华没来得及多想,就跳入河中救人。

    因为见义勇为,王汝华得到很多荣誉,但是他说:“我只是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沉甸甸的荣誉令我既光荣也感到有压力,但更是一种动力。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在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更需要薪火相传。”

    作为新一届自强之星,王汝华在2015年寻访自强之星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向大学生呼吁,“见义勇为,而不是见利勇为”。

    本版照片由新东方安鹏飞提供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9月30日 05 版

寻找“自强的星星”8年了,夜空越来越明亮
越失败越想成功让他成为“自强之星”
俞敏洪:年轻人,拿掉你内心的“栏杆”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LOGO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