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有绿色经济的支撑,绿色行动才能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山东东营:青年生态创业“绿”动共青团

本报记者 邢婷 实习生 胡静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09日   01 版)

    一片青年林的消亡,摘下了昔日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的荣誉牌匾,也引发了山东东营团干部对青年林这一传统品牌工作的思考。

    建而不活的林场哪里出了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如何与当代青年的创业需求相契合?一系列问题意识的萌发,让团东营市委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走出一条青年生态创业、以林养林的探索之道,“绿”动共青团的同时,使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共赢。“我们在生态创业方面的探索,进一步印证,只有绿色经济的支撑,我们的绿色行动才能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团东营市委书记张成仙说。

    林的遭遇与人的困境

    大汶流地处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黄河入海的地方。2005年,团东营市委积极落实团中央“保护母亲河行动”,动员号召社会力量在大汶流建设200多亩青年林场。同年,林场被团山东省委认定为山东首批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

    10年前,风风火火做活动,植绿护河;10年后,由于土壤返碱、缺乏有效看护,青年林自然消亡,占地也被列入市政规划。

    大汶流青年林场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东营市共建有各类青年林45处,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9处,规划造林总面积37700亩,种植树木250万株,林场退化现象此起彼伏。“由共青团主导的青年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后期管护——人力和资金跟不上。”团东营市委副书记陈银鹏总结。

    东营团干部们意识到,“护绿”与“植绿”同等重要。如何让林子自己“养活”自己,保证青年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他们重点关注的议题。

    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开始尝试创业,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但他们的创业之路并不顺畅。项目难选,资金难酬,土地流转成本高,成为制约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

    团组织应如何帮助农村青年实现创业致富梦?“大汶流青年林场的消亡是件因祸得福的事。”团东营市委副书记陈银鹏表示。以此为引子,将青年创业、青年林长续发展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相统合,东营各级团组织积极打造“以林养林”为原则的农村青年生态创业新形态。

    盘得活青年林就是好模式

    1988年出生的张海朋,2011年从临沂大学园林专业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东营市谋求创业机会。

    此时,亨润德集团刚刚在团广饶县委的协调下接下了3000亩土地的使用权。团广饶县委的要求很明确:土地必须用于绿化。

    有资金有土地的企业和有技术有激情的青年一拍即合,博绿园林的建设走上正轨。

    自称“新生代青年农民”的张海朋靠技术立身、技术服众,带领的工作团队90%是年轻人,全面承担起前期规划、中期养护、后期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园林运作。

    2012年7月,博绿园林的16个青年人成立了自己的团支部,并组建了一支“绿色卫士”青年突击队。“团支部成立就是为了响应号召,要大面积植绿护绿,青年人必须挑头。”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张海朋说。

    短短4年,这片土地旧貌换新颜——从一片荒芜到绿树成荫,不仅打造了一片青年林,并且通过传统的苗木培育实现以林养林,每年纯盈利300万到500万。

    作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园林接纳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毕业见习人员60余人,举办新青年大课堂26期,从技术讲授到生产实训,创业青年张海朋还成了创业导师。

    “企业领办青年林这种模式,给青年提供了一片创业的天地,又让林场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实现了青年林内生动力自我循环。”团广饶县委书记朱宁说。

    青年个体创业,是东营市盘活青年林的另一模式。2012年,做工程出身的张廷坤联合6个社员成立河口区苗丰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政府手中接过2200亩盐碱化严重的防护林,并开始了他变废为宝的生态创业探索。

    “政府土地给合作社无偿使用,防护林管护政府也不用投入一分钱。”张廷坤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加入合作社这个创业“大本营”。172位社员实现人均年收入4万元到10万元不等,合作社经营的土地也扩展到了5000多亩,以林养林正步入良性循环。

    无论是企业领办还是青年个体创业,围绕创业最核心的项目、资金和技术三要素,团东营市委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帮扶措施——积极引导青年参与林下经济、生态创业项目,组织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创业青年等20余人到浙江宁波、温州等地区观摩考察,并借助青年企业家协会的资源拓宽相关营销渠道。

    目前,通过青年创业立体开发青年林资源,用林下经济反哺青年林场建设,已成为东营市青年林发展新常态。

    为共青团工作添一抹绿色

    除了返乡大学生和农村青年,公益组织也加入到了青年林场生态创业中来。

    河口区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8年,2011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册,会员300多人。协会会长许利滨是胜利油田的钻井工人,被称为“河口区志愿服务工作第一人”。 

    许利滨介绍,随着协会成员和活动频率的增加,经费成为最大的瓶颈,制约了协会自身发展和更大社会作用的发挥。

    2015年,一爱心企业无偿提供给协会20亩土地,如何做好有米之炊让许利滨犯了难,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河口团区委刘淦的电话,双方一拍即合,萌生了利用这些地种植青年林,打造一个青年志愿者生态循环示范园的创业念头。

    这是否违背了公益组织一向秉承的公益理念?想法既出,争议随之而来。

    “我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充分融入青年志愿,同时打出了共青团植绿护绿的品牌。”许利滨解释。3月,许利滨带领志愿者在示范园内种植了500棵枣树,拉开了协会生态创业的序幕。这一全新探索无疑为共青团工作增添一抹亮色。在这篇以“绿”为写意的生态文章中,以旅游护林同样值得记上一笔。

    总面积7万亩的孤岛万亩槐林,紧扣石油文化、军垦文化、青年林文化和共青团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解决因土地盐碱化而迅速退化的困境。

    团河口区委整合资源,将万亩槐林打造成黄河以北、渤海沿岸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综合服务基地。同时,景区收入全部反哺林场,用于青年林的养护。

    其中,共青团文化是万亩槐林主打的亮点。

    1960年,团山东省委动员3500余名共青团员到此大规模植树造林。

    1976年到1985年十年间,数千名济南军区官兵和团员青年,采用人工植苗与机械播种相结合的方式,建起刺槐林十余万亩,形成这片目前亚洲地区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平原人工刺槐林。

    2012年,团中央“保护母亲河青少年植树行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1200名志愿者种植苗木6000株……

    历时55年,一代代团员青年相继加入,品牌化工作不断为这里续添不竭的动力。因共青团而生的槐林,正展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原生态旅游景区、山东省森林公园等,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在此连续举办多年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也形成了诗歌朗诵会、槐林帐篷节等系列品牌活动。

    “在青年林中植入共青团文化和历史品牌,打造万亩槐林整体旅游景观,不仅提升了青年林的经济价值,更是实现了其隐形的社会效益。”团河口区委书记刘淦说。

迁新居
让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山东东营:青年生态创业“绿”动共青团
广西马山2000多名车主竟是扶贫对象
喜悦之余需要哪些清醒思考
复旦大学成立大数据学院
滴滴快的获国内首张专车牌照
故宫宝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