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同学聚会很多,小学、中学、大学、MBA、党校,甚至某个培训班上认识的人,都能凑一个同学聚会。而在这个黄金周,更是出现了同学聚会扎堆。据媒体报道,朋友圈里过节前就“约起”,车站码头人流中夹杂着参加同学会的旅客,街头巷尾小馆子里打上“某某同学会”的字样……这个国庆黄金周各种同学聚会扎堆,与旅游、自拍一起被戏称为黄金周“新三俗”。(《人民日报》10月8日)
把同学聚会称为“新三俗”之一,其中的“俗”当是俗套的“俗”,有着多见而普遍的意思,应该不是庸俗、低俗的意思。但用“俗”这个字,还是让人觉得不安,特别是把同学会说成是“展销会”“交际场”,更是让人不爽。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复杂而且深刻的社会心理,同学会的兴起也不例外。在一个大流动大流通的背景下,面对陌生人社会的出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孤岛的感觉。面对无处不在甚至异常激烈的生存竞争和上位竞争,很多人更是有疲惫感,渴望能有一方天地让身心休憩。即便那些大奸大恶,也有对成天算计人和被人算计所厌倦的时候。可是在现实江湖中,要么是陌生人,要么是利益相关人,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脱下面具的地方。
当我们讲“不忘初心”时,其实这个“初”,不仅是心理上的初,也是生理上的初。青春时光最让我们怀念,青春故事里的人最让我们牵肠。同学一起走过青春时光,相对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同学、战友和发小之情,更让人怀念的原因。正如一些聚会的主题:“谢谢你陪我度过”,“二十年弹指间,共聚追忆青春”,很多聚会其实就是一种“致青春”,是同学们聚会在一起,追忆过去的青春时光。
诚然,同学会不能完全承担“心灵疗养”的职能,有些同学会很复杂。比如,有些同学借机炫耀自己的现在,有些同学还可能盛气凌人,有些同学甚至还想谋取一点什么。这都是不争的现实,但要看到,毕竟不是所有同学都如此。而且相对于身边的聚会,同学会还算“不复杂”。如果你心外无物,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倒也好;如果你有交流交际的需要,那就很难免俗免忧。你所能做的,或许就是“时时勤拂拭”了。
至于说“某个培训班上认识的人,都能凑一个同学聚会”,这其实只是借了一个同学的名义,并不是真正的同学会。这里反映的还是一种“圈子文化”,表现为大家都想拥有自己的朋友圈。这种聚会本来就有着明确目的,甚至是赤裸裸为着利益结盟和利益交换而来的,这种聚会充满着“论势排辈”,相互之间拉关系、攀交情,又有什么奇怪的。这种聚会跟真正的同学会没有什么关系。
同学聚会的兴起,对应着一个陌生人社会和竞争型社会,人际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并不否认,在纷繁迥异的价值取向下,一些同学会也呈现出了种种诡异现象。但在主流上,同学聚会还是有情有爱的,把同学聚会称为“新三俗”之一,可能有些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