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从摆修脚摊到开连锁公司,带动五千乡亲就业

郑远元:为老乡建扶贫避灾新社区

本报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1日   02 版)

    因为贫困,14岁的郑远元初中还没毕业,就走出大山、辍学谋生。他曾经徘徊在城市街头,洗过碗、打过杂、学过杂技。走投无路时,他在闹市摆起修脚摊……靠着踏实、肯干,这个从秦岭深处走出来的年轻人将修脚摊开成了连锁公司。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直营和加盟修脚店在全国已有632家。

    在他带动下,家乡的5000多名乡亲外出务工、脱贫致富。不仅如此,他还投资为家乡修建了8栋、400余户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新型社区,令大家对这个自主创业的80后草根青年刮目相看。

    1983年,郑远元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是远近皆知的国家级贫困县。哥哥在煤窑打工受了重伤,让这个农民家庭雪上加霜。勉强读完初一的郑远元无奈辍学,远赴四川投靠亲属。在四川,14岁的他一边跟姨父学习中医和修脚手艺,一边在餐馆洗碗打杂维持生计。

    5年后,学得手艺的郑远元来到陕西汉中,想找一份足浴店的修脚工作。谁知求职屡屡遭拒。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也花光了,举目无亲的郑远元饿着肚子挨过了一晚。

    第二天,郑远元只好在街头摆起简陋的修脚摊。几经辗转,生意来了,郑远元自己也没想到,修一次脚3元,从上午10点一直到路灯亮起,一天下来,他竟赚了120元!这“第一桶金”,郑远元至今难忘。

    “心无旁骛、专心做事”,简简单单的8个字,郑远元一直记在心里。修脚、治脚气、挖鸡眼、取肉刺……为节省时间,他常常一块饼、一碗面就是一顿饭;为了尽量少上厕所,他连水也很少喝。一天下来,郑远元常常累得两眼昏花、脖子酸疼。

    苦归苦,白眼没少受,但郑远元的勤奋、踏实被顾客看在眼里。很快,修脚摊有了不少回头客,靠一刀一剪辛苦得来的收入每月也有了近万元。

    一次,一位老顾客问小郑:“摆摊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你技术这么好,又年轻,为什么不开一家店?正规经营才能有大发展。”

    老人的话点醒了郑远元。找房源、配家具、办执照,经过一番筹备,2005年年初,属于郑远元的第一家修脚门店正式开业了。虽然只有一间门店,30多平方米,但22岁的郑远元靠自己的努力结束了风吹雨淋的地摊生涯。

    因为服务热情周到、价格便宜,郑远元的修脚店生意特别好。很快,他就有了开分店的想法,但人手成了大问题。于是,郑远元将目光投向了家乡的乡亲们,没料到,自己的“兴冲冲”却被当头“泼了冷水”——“你发你的财吧!我们就是没饭吃,也不捧着别人的脚丫子赚钱!”

    “别人看修脚工,又脏、又累,还丢面子,可我不这么看。”郑远元说,能凭自己的劳动赚钱,就可以干。不但要干,还要努力干,这样就算不成功,也不留遗憾。于是,郑远元先从自己家人入手,反复动员、个个“击破”。终于,姐姐、嫂子成了他的第一批新员工。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愿意跟着郑远元出来打工的乡亲也越来越多。很快,一家家分店陆续开张。仅仅1年后,他的十几家专业修脚店已在陕西汉中、安康和四川达州等地陆续落户。

    2007年,以郑远元名字命名的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门生产足部疾病保健药物的药厂也相继开办。

    从创立品牌,开办培训学校,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商……这个10年前还在摆地摊的“穷小子”,经过几年打拼,已成为响当当的“全国诚信企业家”。如今,郑远元已在全国22个省区市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632家,公司也发展为涵盖房地产、养生保健、生物制药、商务贸易等多行业的集团性企业。

    “不下矿井去修脚,买个汽车到处跑”。乡亲们以此形容郑远元修脚店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前,因为没有技能,不少人都在煤矿打工,风险高,收益少。而今,在郑远元带动下,老乡们开始主动走出来,仅在郑远元修脚店、药品厂区打工的乡亲就有5000多人。这些打工者中,有的当上了经理、店长,有的已是加盟店老板。

    郑远元和家乡政府合作,在县城免费办起专业修脚培训班,期期满员,吸引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目前,家乡紫阳县从事修脚行业的已有上万人,年创收5亿元。

    “现在一提创业,不少年轻人就会想到去做金融、做互联网,但对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而言,或许应该选择更接地气的方式。”郑远元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像修脚这样的服务业,好上手,市场需求又特别大,“也应该是年轻人创业的好方向。”

    3年前,一次与当地干部的交流,又让郑远元作出人生的另一个重大决定:为乡亲们修建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新型社区。

    2010年,山高、坡陡,暴雨、泥石流多发的高桥镇被纳入陕南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程。“家乡人跟着我走南闯北,但他们大多数人的家都还在深山村庄,务工期间积累了一些资金,想要回乡建房,但受制于时间、精力、选址、筹资等诸多问题,想要凭借个人的力量从山上搬到山下,困难重重。”

    郑远元提出,由自己垫资修建农民工社区,再以成本价卖给跟随自己的农民务工者和其他乡亲,“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解决从山上搬到集镇居住、上学、就医等难题”。

    如今,占地70余亩、总投资6800万元的移民搬迁社区已初具规模。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小高层楼房8栋432户,计划安置2000余人,目前已有乡亲陆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根据郑远元的设想,这里还将修建观光桥、休闲广场和农贸市场,同时配套便民道路,逐步形成一个兼具自然景观、廊桥风情、流水雅韵的新型农村社区。

    本报西安10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11日 02 版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四场报告举行
“团学道·新思享”高校共青团思想沙龙第八期活动举办
芜湖一餐馆液化气罐爆炸 造成17人死亡
郑远元:为老乡建扶贫避灾新社区
出租车改革将带来哪些变化
全国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会召开
南京大屠杀档案终入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