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希望家园”点亮山村小学复兴之光

大学生志愿者“打头阵” 让读书声重回乡村

实习生 谢婷婷 胡静娴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2日   03 版)

    周一上午,陈子山小学的校园里响起国歌,12名学前班、一年级的学生走上操场举行升旗仪式。

    音乐响彻坐落在湖北恩施建始县官店镇南部的陈子山,整个村庄充满勃勃生机。1800多名村民翘首以盼的村小复兴,如今终于看到了曙光。

    今年暑假,陈子山迎来“希望家园”硒行志愿者团队的10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为期3周的支教活动为当地96名适龄儿童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同时也为陈子山小学的复兴点亮了希望之光。

    乡村完小的没落

    4间低矮的瓦房,墨绿色的木门上用白粉笔分别写上“大班”“中班”“小班”,房前有一条1米宽的长廊,围栏是一根根圆圆的山木。再往外,就是一片开阔的“泥土操场”。

    对于自己第一次支教的乡村小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10名同学印象深刻。

    陈子山村海拔近2000米,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从镇上坐车经过曲折的盘山公路,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村子里人口集中,6岁到12岁的适龄儿童有120余人,但远在深山丛林的陈子山小学,去年还是一个只有5名学生、1名退休老教师的教学点。

    面对仅有的5个学生,63岁的老范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接班人的出现。今年是他等待的第三个年头了。

    “以前我们办过中学,我就是1979年从陈子山中学毕业的。这个学校曾经培养出许多干部、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人才。”村支书彭元初说起陈子山小学的历史,颇为自豪。

    然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施行,学校改建,陈子山小学大量的年轻教师离开。“农村的好老师往镇上走,镇上的好老师再奔县里去,乡下哪里还有师资力量?”伴随而来的是,生源也逐渐流失到条件更好的镇上、县城。

    2002年是一个分水岭。越来越多的家长要么带着孩子出门务工求学,要么把孩子送到镇上学习。

    陈子山小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支教团队为陈子山小学复兴“打头阵”

    孩子们离开村庄,静谧的山中古村落显得愈发寂寥。而在陪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社会问题,更是成为陈子山村的痛,“男人外出打工,妻子在镇上陪读,结果最后跟别人跑了,孩子又送回家跟着爷爷奶奶。”

    村干部心急如焚,下定决心,一定要恢复陈子山小学。

    从去年8月开始,村里四处找人,呼吁恢复陈子山教学点。苦于缺乏好的师资力量,家长们不信任陈子山小学,“不是没有生源,而是留不住生源。”

    今年暑假,得知官店镇团委正在开展“希望家园”大学生暑期支教项目,村干部特地跑去请求,让支教团队来村里“试试水”,“村里条件是差了点,可是我们太需要大学生了!”

    当队长朱艳带着队员来到陈子山时,严峻的形势摆在眼前:破败不堪的教学楼,需要用力写字才能看得清字迹的黑板,未通电的教室和一大批渴望知识的孩子。

    她毅然决定将派往其他地方支教的队员都集中到陈子山,“即使是10个人的团队,我都害怕做得不够好。”

    硒行志愿者与村干部反复商讨和琢磨,就重建小学计划达成一致。

    “村干部们把支教视为小学复兴的契机,我们是让家长信任学校愿意把孩子送来的‘品质保障’吧。”朱艳笑着说。

    在两天报名时间里,村干部们领着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大学生来了,把孩子送去学校上课吧!”

    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和教学质量,支教团队将人数上限定为30人。然而,两个小时不到,就报满40人了。

    “孩子从没上过学,他想读书。我们走了两个小时山路过来……”奶奶牵着4岁的雷成涛,站在教室里久久不愿离去,即使知道自己的孙子不够入学年龄,但她依然不想错过这次可以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我可以陪他读书,如果他哭,我就抱他出来。”奶奶向志愿者保证。

    虽然只有两天招生,但总有人陆陆续续前来报名。大学生支教的消息,经过村民口口相传,其他村子的不少学生也闻讯而来。尽管严格控制人数,到第三天报名截止,陈子山小学还是新收纳了96名学生。

    考虑到许多学生的家离学校远、中午吃饭难的问题,当地村委协商后为在校90多名学生安排了中饭;对于幼儿班,采取家长“陪读”的方式,退休的范老师协助志愿者工作。

    沉寂已久的陈子山小学,又热闹起来。

    创新教学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朱艳和其他队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教学安排,“我们不能仅仅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应该开设一些让他们多了解外面世界的课程。”

    朱艳的提议得到队友的一致赞同。于是,美术、体育、手工、音乐等兴趣课应运而生。

    凌晨1点,写完教案的朱艳推了推在沙发上熟睡的队友,为了第二天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两人在深夜为教案又做了多次的修正。

    没有多媒体,没有地图册,没有教科书,也没有网络,留给志愿者们的是一个简陋的讲台和几十双渴望的眼睛。

    “看着他们,我心就软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不能不认真。”队员李丹说。

    村里条件落后,物资的缺乏让课程的开设一度陷入困境。

    “这里买不到球拍,也没有球场,但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武术课、体操课来上体育课;同样,我们将手工课也换成了比较容易上手的剪纸课程,”队员刘奇说,尽管临时的课程调整给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备课压力,不过如果能就适应孩子们的需求,也很值得。

    为了更了解孩子们的情况,队员们时常进行家访。

    去陈天维家家访的山路,他们至今难忘。山坡上是一片又一片的玉米地,穿过玉米地就是一条长满绿草的小道,右边是又陡又高的山,左边是又深又黑的坎。

    “我们一路走的惊心动魄,同行的那几个孩子却一路有说有笑,甚至还用路边的野草给我们编了草帽。”向猛难以想象,这些活泼的孩子每天都得走这么远的山路去上学,却还能这么开心。当他们遇到高台阶犹豫该先迈那一只脚时,孩子们早已扑通往下跳了,还高昂着小脸冲他们喊:“老师,跳下来吧,不会崴到脚。”

    孩子们为了上学而每天往返于坎坷的山路,有些孩子甚至5点钟就得起床赶路去学校,让队员们深受感触,“为了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希望家园”支持下的陈子山小学,重燃深山教育的希望。

    读书声重新回到山村

    “我们不敢想这一个月究竟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带来希望或许就是最大的变化。”向猛介绍,在招生的当天,官店镇初级中学校长潘延安闻讯赶到了陈子山小学。

    看到火爆的招生状况后,潘校长深为震撼,承诺在学校恢复三年级、四年级办学后,每周都会免费选派英语老师到陈子山,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不仅如此,支教活动进行一周后,陈子山村主任冯成胜向恩施市官店镇教育站提出申请,表达了这里无数像“雷奶奶”那样家长的决心,希望能改善学校基础设施,重建小学。

    不久,村里收到答复,官店镇教育站同意在9月开学时,给陈子山小学分配两个公办教师,开设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共四个班。

    9月初,一对年轻夫妇教师调至陈子山小学。由于新教师报到时间晚于镇上小学的报名时间,继续等待陈子山开学并入学的学生仅有12人,但一切改变都在慢慢酝酿中。

    “很多家长都明确向村委会表达了诉求,既然新老师来了,他们下学期就把孩子都转回来!”彭元初告诉记者。

    呈现燎原之势的星星火,让队员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在他们看来,只要小学得以继续,努力就没有白费。

    如今,每天校园里响起的广播体操的音乐,成了村民们最期待听到的声音。村干部们正计划着,把1000多平方米的操场硬化了,再修个新的旗杆、乒乓桌,把栏杆围起来。

    本报武汉10月11日电

实习生 谢婷婷 胡静娴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12日 03 版

刘云山出席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滇沪团组织形成长效帮扶迪庆藏区机制
弘扬道德新风尚 传播社会正能量
“红领巾之歌”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
优秀合唱歌曲征集展播活动启动
中国记协举办部分新闻单位夜班编辑走基层活动
上海青联向和田县卡尔墩村捐赠300台电视机
江苏徐州实施消防区域联防制度
质监、消防部门联合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抽查
芜湖:确保每个“重点青少年”都不“失联”
“希望家园”点亮山村小学复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