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用“心和脚”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云南:作风转变促团组织活力增强

本报记者 张文凌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5日   06 版)

    “这是我的二维码,来,扫一扫。”在与青年见面时,这句话已成了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团干部洪艺维的开场白。

    互加好友扫一扫,现场建群一起按,朋友圈里点点赞,一段时间下来,街道上各行各业的青年,通过洪艺维的朋友圈开始了沟通交流。而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实际需要的同时,也春雨润物般地融入了青年,凝聚了青年,让组织活力得到了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南不少基层团组织通过新思路和新方法,转变作风,走进青年,在“向基层青年报到”时找得到、帮得着、有成效。

    一个“名存实亡”的基层团组织自我革新

    2014年,因为历史原因,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福谊社区被昆明市委组织部评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社区的团组织也是“名存实亡”,近10年没有开展活动,党团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社区的三委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也已45岁。

    当听到社区里的一位青年疑惑地问“农村社区也有团总支”时,匡远街道团工委书记谢雨龙“心都凉了一半”。 

    痛定思痛,今年年初,团宜良县委开始调研,并着手改变这一现状。福谊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近80%的年轻人外出上学或工作,剩下的一部分青年在当地种植蔬菜和花卉等,但由于社区里没有团员名册,要找到这些团员青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我们就去派出所户籍处,一遍一遍梳理出在册的团员青年。”团县委书记付亚楠说,匡远街道团工委成立了工作小组,指导社区开展团建。针对创业、务工、就学三大类青年,团委在福谊社区成立了流动团支部,使社区团建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同时,选拔青年志愿者及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到村社两级团组织中,落实了办公和活动场地。

    随后,福谊社区团总支依托街道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实训,邀请法治、生活、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作分享讲座,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还组织医疗卫生、美发、法律等志愿者为社区服务。

    团工委书记谢雨龙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很快有52人加入进来。

    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就像纽带一样,将分散在五湖四海的福谊社区青年联系起来,也让他们时刻了解团的工作、团组织可以为他们带来哪些服务等。

    这个微信群如同一个流动团支部,每天都很热闹:有人报名参加了在宜良召开的昆明市第五届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有人申请了创业贷款,有人通过团组织找到了实习单位,甚至很多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又开始在群里联系了。

    “团组织的微信群,让日趋冷清的乡村热闹起来,让村里的青年一有需求,就想到找团组织。”在外打工的青年熊夏丹说。

    让服务青年的阵地“火起来”

    “做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团昆明市委书记欧明锋说,共青团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方式的革新,首先在于共青团系统干部能力、素质、水平、经历的完善和提高,只有务实担当,用“心”和“脚”才能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青乐汇是一个直接服务团员青年的阵地,但如何让这个阵地“活起来”“火起来”,是对基层团组织的一个考验。

    洪艺维发现,她所在的街道社区有不少孩子因家庭贫而无力参加各种培训,而辖区内又有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于是,她利用青乐汇这一平台,与高校沟通后,让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家庭困难的青少年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班、辅导班等,获得了多赢的效果。

    此外,洪艺维发现,作为吸纳大量青年就业的非公企业,在建立团组织这一问题上有“心结”。

    调研后,她通过成立街道团组织区域化共建委员会这一平台,把辖区内的学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有团组织的非公企业全部纳入进来,相互交流团建工作经验,并特别展示了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形象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做法触动了辖区内的一些非公企业,都开始纷纷建立团组织。目前,这些团组织正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部”的作用。

    而在团晋宁县委的团干部看来,团干部作风转变的另一个方面,莫过于服务好困难青少年群体。

    每年的8月、9月,都是晋宁县团干部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通过协调各相关部门梳理出全县的企业名单,逐一打电话、走访,倡议企业为贫困学子捐款。虽然常常碰壁,无功而返,但团干部们从未放弃,想尽办法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了把有限的资金救助贫困学生,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团干部承担了受助资格审查和入户调查等繁重的工作,为县级部门最终确定受助名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每年的捐赠仪式上,看着那些受赠学生和家长,团干部心中都百感交集。

    在晋宁县上蒜镇,由镇团委建立的“爱心妈妈”工作室和儿童之家在当地家喻户晓。

    为获得全县各村孤儿、亚孤儿、留守儿童的情况,上蒜镇团委15个团委委员分别与妇女干部、志愿者到各村调研,为他们全部建立了档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按照1名团干、1名志愿者、1名妇女干部与这些孩子100%结对,同时为每名孩子指定1~3名爱心妈妈,分别负责孩子的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帮扶工作。“爱心妈妈”工作由此入选了全国基层团建创新案例。

    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书

    位于云南保山市昌宁县西北部的大田坝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年来,这里一直是团云南省委的挂钩扶贫点。

    今年8月和9月,团云南省委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再次分批来到镇上农户家中,与困难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已经是他们多年来的一个常态化工作。

    在文沧村的村民活动室,团省委书记杨军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村民,让他们有困难随时与他联系。几天时间里,他们为贫困户做了《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和《云南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联系卡》,以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实际需要。同时,还分别与县、镇、村干部代表、各村村委会书记(主任),以及大田坝镇新农村工作队队长和团昌宁县委书记等交流情况,围绕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大田坝镇的实际情况,对贫困原因、脱贫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开展扶贫工作。

    “不好高骛远、不得过且过,找准团组织‘能为、善为、可为’的切入点,全力以赴,量力而行,才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这是团云南省委机关的一位干部这段时期的工作中最大的体会。

    团云南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团干部的作风建设,今年以来,出台了《团云南省委关于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团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以及“从严治团”的系列文件和通知。针对部分团干部不认真履职尽责,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没有完成所承担任务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深入治理“为官不为”的现象,对不安心团的本职工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喊空口号、作风漂浮的团干部进行问责。同时,要求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建立抓团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各级团委要建立团干部作风建设督查制度,把团干部作风的日常表现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

    “检验团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依据,就是为青年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青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在杨军看来,为青年服务,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谈成绩,多看问题。要有读万卷书的精神,夯实理论功底,更要有行万里路的情怀,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书。

禁烧秸秆不力 一国家级贫困县被罚两千万
湖北农民可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江苏4550万元补贴大学生创业
郑州:教师接受家长“示好”将被处分
云南:作风转变促团组织活力增强
习近平同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会谈
共青团为广大青年打开创业通道
江苏全面排查有毒塑胶跑道
中国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开幕
理财通发布全新品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