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

——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

本报记者 陈婧 实习生 庾润清 唐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21日   01 版)
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媒体吹风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中国青年报记者 郑燕峰摄
会议主办方代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青年报记者 郑燕峰摄
吴建民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中国青年报记者 郑燕峰摄
吴建民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中国青年报记者 郑燕峰摄

    11月1日~3日,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21世纪理事会(贝格鲁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将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0多位前政要、战略家和企业界领袖齐聚北京,聆听中国故事,共议中国在“世界朋友圈”的角色和凝聚力。

    “敞开大门,请朋友来读懂中国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对话的良好契机”。10月19日,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让世界读懂中国,既是中国自身的需求,也是外界对于中国的需求。

    从“十三五”规划读懂中国经济和改革

    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走势备受关注,尤其是即将出台的中国“十三五”规划早已列入各大研究机构关注的重点。吴建民说,选择11月初举行“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时机非常重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在10月底召开,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是其主要议程。吴建民说,“读懂中国”会议紧随其后,意味着中国要向全世界主动介绍自己的规划,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在有问有答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情况与发展主张。

    据悉,在本届“读懂中国”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交部、科技部、监察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的负责人都将到场发言,阐述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政策,与参会代表直接交流。

    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在吴建民看来,这是一个转折性的变化,意味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以往,中国在吸纳外国投资时,主要是由政府扮演主导角色,而如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则更多地由企业扮演主导角色。这种转变要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吴建民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如何深化改革也是全球最希望读懂的中国话题,而改革的信息也会在“读懂中国”的会场被传递。吴建民还认为,中国的一些改革议题,如中国的法治建设,也将会是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的做法跟外国有怎样的差别,中国将如何践行自己的改革承诺,这些都将是外界非常想要知道的,这些问题在‘读懂中国’会议都有机会得到解答”。

    在具体议题上,吴建民认为,在本届“读懂中国”会议上,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能是与会外国嘉宾关注的焦点。

    从和平发展道路读懂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的国防、外交政策也将是本届‘读懂中国’会议的焦点之一。”吴建民说,“不可否认,外界有一些声音,对于中国国防、外交战略的意图有所疑虑。在本届‘读懂中国’会议上,这些疑虑都可以通过面对面进行坦诚的交流得到澄清,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将进一步得到宣示。”

    吴建民认为,在本届“读懂中国”会议上,中国将进一步向外界解释“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他认为,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道路”主张的内涵可以从“三不”、“三要”的角度来理解。

    “三不”意味着“不称霸”、“不扩张”、“不结盟”。“不称霸是指中国决不重蹈昔日苏联与美国争霸的覆辙;不扩张是指中国也绝不会重蹈昔日殖民大国在海外扩张、建立势力范围的覆辙;不结盟是中国外交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做出的抉择。如果中国同某国结盟,那新的冷战就开始了,全世界遭殃。”吴建民说。

    “三要”则是“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过去的30多年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经历最和平的时期。有了和平的环境才有了中国今天的发展。因此,一切有利于和平的事情中国都会积极去做。如今,中国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此外,要认识到,中国关起门来不可能完成现代化,因此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要开放。”吴建民分析称。“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今后,中国还将继续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他说。

    改变讲故事的方式,让外界“读懂中国”

    对于外界对中国的误读,吴建民认为:“因为中国的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正在不断变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外界对中国有误解也不奇怪。”

    吴建民说,外界之所以对中国有一些误读,主要有3点原因:“第一是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第二是对中国存在意识形态的偏见。第三是,中国在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的方式方法上还需要不断改进。”

    “外国人为什么听不懂中国在讲什么?这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中国人喜欢讲原则,我们习惯从原则到具体,因此,往往我们的原则讲得多,而具体的事例讲得少。而外国人习惯从具体到原则,往往着眼点在很具体的东西。”吴建民说。

    “大而化之,不可取;以小见大,要从具体故事来介绍中国。所以我觉得要多讲中国人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具体的故事,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原则,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吴建民说

    青年更能讲好“中国故事”

    吴建民还指出,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如果世界真的“读懂”了中国,这无疑将对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如今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变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不仅如此,应当看到,过去几百年,西方文明对于世界发展的贡献很大,而东方文明的贡献则比较少。但是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使得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中国、印度等崛起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力在支撑?来自东方文明的价值在哪里?”吴建民分析称。

    “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是中国从物质、经济发展、文化等各层面对世界做贡献的过程,是让东方文明进一步造福人类的过程。世界从东方文明中汲取营养,对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大有好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方征服另外一方,而是不同的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吴建民说。他还特别指出,在让世界读懂中国的过程中,中国的青年更能发挥积极作用。

    “前不久,美国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美国青年对中国更有好感。因为青年人偏见少,也更容易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中国。”吴建民说。

    “世界正跟中国青年接触,中国青年也正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走出国门求学或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来到中国走走看看。这个时代青年之间的交流比我们这代好多了。”吴建民说,他相信,青年有着更少的偏见、更多的渠道,因而,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更能讲好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陈婧 实习生 庾润清 唐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21日 01 版

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仪式
团中央青年文化精品巡演活动启动
新一代太空“牧星人”
“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
华东赛区“半汤杯”决赛落幕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
重阳节到了,你确定真的会跟长辈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