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一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工作的王欣(化名)告诉记者,“过去30年里,国人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先是来自李宁,接下来就是海尔,再加上2000年后的华为,这3个品牌可以称作中国制造历史的缩写。”王欣表示,如果没有国内对于显示面板的大量投入和研发,国内的TCL、长虹、海信等一系列国产品牌也不会快速占据市场,并与索尼、三星分庭抗礼。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产业分类里全部生产门类的国家。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既是“中国制造”的名字从艰难突破,到饱经非议,再到遍布世界的过程,也是国民勤奋创造、不断进取的结果。时至今日,你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2人参与)中,对于“中国制造”,51.2%的受访者第一印象仍是“质量一般”。不过54.9%的受访者感觉这些年国货品质正在越来越好。
受认可度最低的国产品类:汽车、电气机械设备和工业机械设备
调查发现,在各种品类的商品中,受访者最倾向选择国产的三类是服装鞋帽(61.1%)、大小家电(48.4%)和家居百货(包括办公用品、厨具等)(43.5%)。
钟兴芳(化名)是原大连纺织厂的一名退休员工,虽然这个厂辉煌不复当年,但提起厂里生产的棉麻制品,钟兴芳仍赞不绝口,“当年厂里产的毛巾,我到现在都不舍得用。”在她看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制造是从纺织起家的,“所以,很多国际衣服鞋帽品牌的工厂都在中国,比如苏州的阿迪达斯、拉夫劳伦等,还有在东莞的纪梵希、巴宝瑞等,太多了。”她分析,中国这一行业的制造水平绝对处于世界顶端,却因没有品牌意识,而只能长期给人代工。“应该鼓励有志的代工厂老板向国际服装业高端市场转变、进军”。
在沈阳一家地产公司工程部工作的刘海峰告诉记者,从他接触的层面看,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到工地上的吊机、挖掘机,小到工人们手里的钉枪、电钻,美国卡特的就是故障率低、全天候问题少,德国博世的就是坚固顺畅。越是需要精工细致的东西,国产的越容易露怯,就像国产车很难被大多数家庭接受。这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距离制造强国的路还很长”。
受访者倾向购买的其他国产商品依次是农副食品(37.4%)、装修建材(27.2%)、工艺品(24.8%)、珠宝首饰(18.5%)、数码产品(16.2%)、化妆品(14.9%)、奢侈品(10.9%)、汽车及相关(10.6%)、电气机械及器材(10.2%)和工业机械设备(9.9%)等。
“中国制造”关键词:质量一般、规模庞大、模仿山寨
说到对“中国制造”的印象,51.2%的受访者认为质量一般,41.8%的受访者觉得量大、规模大,还有41.1%的受访者认为是模仿、山寨。而“价格低廉”被受访者们放在了第四位,选择比例为40.7%。
除此之外,受访者对“中国制造”还包括:什么都能造(39.7%)、对市场需求反应快(32.0%)和遍布世界各地(29.9%)等积极印象。
在北京某家具沙发厂工作的唐捷表示,沙发厂正面临着由低端向高端过渡的转型期。“主要是要开展品牌战略,我们不止做一个品牌,而是多个品牌齐头并进。让低端的品牌逐步退出市场,高端的品牌逐步占领市场。”
在他看来,长期被困在低端的主要原因还是高端的生产制造成本高,对高端市场也缺乏经验。而且,高端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也需要雇佣高技术人才。“高端都想去,然而不是一转身就能办到的。大环境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开不起工资。只有能压低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和利润能力才有可能上去”。
在安徽合肥一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工作的王欣(化名)告诉记者,“过去30年里,国人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先是来自李宁,接下来就是海尔,再加上2000年后的华为,这3个品牌可以称作中国制造历史的缩写。”王欣表示,如果没有国内对于显示面板的大量投入和研发,国内的TCL、长虹、海信等一系列国产品牌也不会快速占据市场,并与索尼、三星分庭抗礼。“如今,正因为中国液晶面板生产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才拉低了国际巨头的价格,才让小米和乐视等互联网电视以超低的价格进入了年轻人的客厅”。
总的来说,在54.9%的受访者眼中,国产的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好,15.5%的受访者认为会越来越差,20.3%的受访者觉得没什么变化,9.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