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在社会上闯荡多年,34岁的张宝看起来还是像一个邻家大哥,阳光,安静,不张扬。
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上学,工作,为了梦想在大城市闯荡……张宝一直努力地生活着。回到家乡安徽淮南这座不大的城市,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直到2014年7月4日,这个“小人物”的命运才出现了转变。
当天,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说起两个感人的故事,其中“跨国捐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张宝。
那一天中午,张宝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媒体记者纷至沓来的电话让性格内向的他有些不适应,后来同学、亲戚祝贺的电话紧跟着也到了。因为工地上事多,直到第二天,张宝才在网上搜索到了习主席当天演讲的视频。“很意外、很荣幸、很激动,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做了一件小事,没想到习主席在韩国演讲时能提到我,心情特别激动。”他回忆说。
故事还要从2002年说起,当时张宝还在武汉船舶技术学院就读,这个“平时没有太多爱好,喜欢逛逛街”的男孩在街上遇到了一辆献血车,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做宣传。“考虑到自己还是一个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献血可以帮助别人。”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无偿献血。自此之后,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20次之多,并且每次都献400毫升。
2005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张宝填写了一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成为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中的一员。“当时,我也不太清楚造血干细胞是什么,就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都是很平常的助人小事。”
2008年5月,韩国骨髓库向中华骨髓库求助:该国一名中年男子因患白血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经过对中华骨髓库几十万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终于找到了唯一配型成功者——张宝。经过进一步的“高配”检测,两人10个检测位点全部相合,配型非常成功。“当时觉得很神奇,我和他是不是一家人,多年前是不是走散了,我应该帮他了。”张宝笑着说。
不过,由于患者个人病情原因,“配型”一事被搁置了。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张宝自己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2009年3月的一天,当地突降大雨,他开车外出办事时与一辆中巴车相撞,造成颅内、胸腔积液,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昏迷了两天,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正是这次生死体验,让我重新认识生命,坚定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信念”。
2009年11月,张宝再次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通知,希望他作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准备。体检的时候,张宝格外紧张,“因为车祸,身体刚刚恢复,生怕不能达标,错过了捐献” ,所幸一切顺利。
2010年1月11日,在北京道培医院,打了5天“动员剂”的张宝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据他回忆,“当时,躺下来一会儿就睡着了,醒来感觉疲乏口渴。”经历了近5个小时的采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带回韩国,随后输入到那位患者体内。按照国际惯例,鉴于医学伦理,捐献者和患者一般不接触。事后张宝得知,对方恢复得不错,这让他备感欣慰。
“他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做这些好事,我一点也不例外。”新婚妻子纵雯雯认识张宝之前,并不了解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纵雯雯说:“不久前他才告诉我,献血过后曾经晕倒过,身上都跌破了。” 作为妻子,她很是心疼。
被媒体报道之前,张宝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家里藏着很多张献血证,很少拿出来示人;参加格桑花助学行动,省吃俭用,资助10多个贫困学生;个人出资近15万元,免费修缮当地的烈士陵园……
今年10月,张宝被评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此前,他还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一系列荣誉。与此同时,在团安徽省委、团淮南市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张宝也在开始探索公益实践的转型,实现“从一个人默默地做,到带着大家一起干”的转变。
淮南市文明办、团淮南市委等单位联合发出在全市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中以实际行动向张宝学习,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活动。一时间,淮南有1000多名党团员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中来,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仅仅一个多月的采集量就超过了淮南开展此项工作以来10年的采样之和。
张宝也牵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将40多名身边的亲戚、同事发展为首批队员,先后开展集体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捐助大病贫困患者和贫困家庭等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对张宝系列先进事迹的宣传,传递出更多的社会正能量,让更多普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汇聚成巨大的社会正能量,涌现出更多的凡人善举,实现一个先进人物引领一座城市,一种优良品德影响一代青年。”团淮南市委书记陈亚东说。
本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