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失败一次就放弃了,其实你是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美国前国务卿、斯坦福大学教授康多莉扎·赖斯,近日在“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上表示,创业是应该也是可以教授的,关键就在于创造激励“创新、尝试、失败、再次尝试”的环境。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举办,来自国内外的政府代表、学者、商界人士共同研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方向。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2014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1%上升到2.9%。大学生毕业3年后更多人投入了创业,约为一毕业就创业的人数的3倍。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创业率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晋列举了一个数字:64%的企业失败是因为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当前一些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传授创业知识,忽略了创业成功所需要的一些外部支持的因素,比如人际网络、资金获取等。
“不能仅仅从技能的角度教授创业。”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艾什中心的前执行主任张伯赓指出,创业教育一是整合性和综合性的,是跨部门和跨学科的工作;二是要允许学生去尝试失败,“我们提供一个基础培育创新精神”,比如哈佛大学有很多不同的创业俱乐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并进行比赛;三是一些生态系统非常重要,能在学界、商界和政府部门之间有效沟通。
当前国内创业教育的一大难题是师资。德国商业与信息技术大学校长Stefan介绍,学校90%的创业教育老师都有过创业经历,教授更是要求有5年实践经验,“他们会以亲身经历指导学生把知识实践到真正生活中”。
实践在Stefan看来尤为重要,“我们在整个市场中寻求合作伙伴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一些基金会和大公司提供了支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学生写论文阶段也给予建议”。
“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熟悉基本规则,培养创业精神,但并不是说每个人最终会成为创业者。”康多莉扎·赖斯指出,在大学里营造创意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并不是每天都要教什么主题,而是让大家有可能接触到竞争,要给他们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性”。
她举例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不是一个普通的学院,而只是一个项目。很多学生都被鼓励参加这个项目,形成各种不同的小组,学生们有各种想法,不一定都是很好的创业点子,他们共同努力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发现一个人有了创业想法,而且有激情想要找到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商业化,就可以帮助他创建公司”。
康多莉扎·赖斯认为,创业教育要在年轻人中“开展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美国学生从中学起就接触各种创业竞赛,他们有很好的体验和经历,比如数学动力竞赛、发明飞机或者汽车的竞赛。
“创业教育必须要很好地理解人。”康多莉扎·赖斯觉得,人的伤痛、喜悦、文化、历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这样才能使科技成为社会中可运行的一种力量,“所以,我们不用科技来主导人类的活动,而是人类利用科技,这不能反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重视人文方面”。
不仅是学生需要创业教育,不同阶段的公司甚至企业家也需要教育的帮助。康多莉扎·赖斯举例,有一些公司,他们拥有非常棒的科技,但欠缺一些能力,比如有一些公司希望从技术公司转化成有内部孵化能力的公司,他们需要尽早了解需要具有的素质。
Stefan认为,中国创业教育的需求非常大,比如在五到十年后,有4000万中小企业都要面临继承人的选择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要教育这些创业者能够使他们的家族企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创业家的经验和另一个创业家的经验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学习、在进步、在努力、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越来越变好,这并不是从零开始的一种创业。”康多莉扎·赖斯说。
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康多莉扎·赖斯建议,首先要建立公正的法治体系,让人们知道自己不会被不平等地对待,让好的点子可以真正转化成实际的财富;第二,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创新和创造力是全球化的,有好点子的人会到那些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地方发展。这两个方面能帮助政府创建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促进创新创业。
本报记者 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