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成都商报在头版重点报道了一起因“姓氏”读音引发的官司。年轻律师单瑞峰因为接受不了登机牌上自己的“单”姓被错误标注为“Dan”,以个人身份对川航提起诉讼,索赔1元,现在当地法院已经成功立案。(《成都商报》10月26日)
对我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值得激赏的事。因为我也姓“单”,这个姓氏应读为“Shan”,可是,这么多年以来,我都在忍受着国内航空公司的这个低级错误。要知道,很多国际航空公司都能标出正确拼音(即姓名的英文表达方式),春秋航空这类新兴的航空公司也能避免这种错误,然而,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却偏偏要犯这种“没文化,真可怕”的错误。
我认为,这说明航空公司对姓氏文化缺少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对公民姓名权缺少足够的敬畏和维护。航空公司依仗自身的垄断地位,漠视公民理所应当的权利,而且,这种现象也是航空公司在管理上犯“大企业”病的表现,殊不知姓名的英文怎么拼写,对个人的正常出行却是大事。
值得强调的是,不光是我们的这个姓氏,现实中也还有其他姓氏也是属于这种“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比如,查姓应为Zha音,登机牌上却经常被拼写成Cha。这些姓氏多属“小姓”,但放眼全国,涉及的人数也可以用成千上万来计。除了姓氏,一些人还会在取名时遇到多音字,也难免因错误的拼写方法“中枪”。如果不尊重姓氏、取名的文化与权利,又谈什么现代文明,还说什么权利平等?
中国人初次见面,都要先问姓名。遇上同姓,就会倍感亲切。古代壮士喜欢拍着胸脯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因为通过父系传承的姓氏可以追根溯源,这也是一个人身份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用“你都忘了自己姓什么”来嘲讽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也就是因为姓氏能让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探寻每个姓氏背后隐藏的故事,就是打开一条历史传承的通道。现在,诸如《中华百家姓》、《你贵姓》这类节目很火,中国姓氏文化展、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等姓氏活动也很受欢迎,正是因为姓氏是一个文化切口,能够展现家规家训、家传家风,能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共鸣。
在传统文化不断沦陷的今天,在宗族伦理出现断裂的今天,姓氏标志着血缘关系,记录着宗族系统的符号,这样的根,必须保护。国家也早就在《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等法律制度中对公民姓名明确进行了赋权保护。为此,就不能再容忍姓氏文化遭遇蚕食污损的现象发生,不能再对“电脑改姓”这样伤害公民姓名权现象麻木不仁。姓名问题无小事,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牵涉到英文姓名拼写的行业与机构,必须对此重视。
从这个意义讲,这起因为姓氏读音被拼错而起诉航空公司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公益价值,对传播姓氏文化、传承宗族伦理、维权姓名权利,有着积极的推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