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15.7%的受访者看好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28.0%的受访者看好中部边远地区的发展,32.6%的受访者看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13.3%的受访者对东、中、西部发展前景都看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内容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过去5年,普通百姓的生活在哪些方面有较大变化?民众关注“十三五”规划中的哪些方面?对于未来5年的发展,又有何种期待?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即时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过去5年的生活在工资收入方面变化较大。过去5年,49.4%的受访者最关心就业机会的变化;未来5年,45.5%的受访者最关注“十三五”规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任务目标,71.4%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工资收入在未来5年有所提高,67.3%的受访者非常看好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
受访者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11.4%,公务员占6.3%,企事业单位职员占67.4%,农民工占5.5%,军人占0.2%。
过去5年,53.8%受访者的工资收入有较大提高
调查显示,过去5年,53.8%的受访者的工资收入有较大提高,41.8%的受访者的医疗状况有所改善,38.9%的受访者的住房有所改善,31.0%的受访者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出行、出境游方面,27.8%的受访者发现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26.1%的受访者发现养老问题有所改善,23.3%的受访者生活的改善主要在文化生活、学习教育方面,另有18.0%的受访者更关心生态方面的变化。
已大学毕业3年的黄雨雪是石家庄某互联网教育培训企业的创始人。她一直比较关注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去5年,我的公司已由当初的7人发展到现今50人的规模。随着互联网创业创新热潮的兴起,教育培训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免去很多诸如教学场地费用、老师学生时间等成本。通过互联网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费用降低、老师收入提高、机构利润增加的三方共赢局面。”黄雨雪说。
在中国社会过去5年的发展中,49.4%的受访者关心就业机会的变化,37.5%的受访者关注城镇化发展,37.2%的受访者关注环保、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36.6%的受访者关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30.7%的受访者关心经济体制改革,30.1%的受访者关心民生体系的建设与完善,29.7%的受访者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6.3%的受访者聚焦创新创业潮,22.2%的受访者关注科教方面的发展,16.7%的受访者关心文化事业的推进。
针对我国在城镇化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认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态势向好。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土地的“非农化”问题。“把大面积的农村生产用地建成开发区、鬼城,等等,将‘农民赶上楼’,这种城镇化是不可取的”。二是人口的城市化,就是单纯地把农村的户籍在形式上转变为城镇户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市民待遇。
钟君表示,过去的城镇化比较强调城镇化率,看中城镇化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的重视程度不够。“真正的城市化应该是按照习总书记讲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该保证进城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对此,钟君预期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城镇化率,另一方面要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上进行改革。
“十三五”规划十大任务目标 受访者第一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民众关注哪些?调查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位居第一,45.5%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其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8.3%),接下来是保持经济增长(38.0%),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7.7%)。
由于自身职业关系,上海某汽车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世国(化名)比较注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表示,过去5年内我国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和个人消费的需求,私人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但是,拿汽车制造业来说,尽管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在不断增长,核心技术仍然是短板。比如汽车外形设计、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仍然有所欠缺,所以我希望国家能够深入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从而使创新技术转化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李世国说。
受访者关注的目标还有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36.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3.9%)、推动创新驱动发展(29.7%)、改革体制机制(27.5%)、推进扶贫开发(21.3%)、推动协调发展(17.5%)等。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这一目标吸引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的注意。他表示,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和速度都很快,而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比较缓慢。“主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和食品健康问题,所以农业现代化是‘十三五’期间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钟君强调,这十个任务目标就是“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全面布局的具体体现,发展战略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而改革体制机制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尤其是改革有效落地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300多项改革,但是许多改革在实践层面还没有得到有效实行和落地,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接地气的问题,‘十三五’规划对如何进行改革的战略部署尤为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扶贫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同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然而,8月,审计署在审计时发现近年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广西马山县有3119名扶贫对象属于“富人”,其中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提出,扶贫开发需要特别考虑当地的产业选择,产业应是能达到当地的支柱水平,使人们摆脱贫困。“重要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都缺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扶贫开发在物质资本上做得比较好,但是人力资本的提供不是很充分。这种支持性扶贫需要经营的能力,需要农业管理的能力,也需要对当地人才进行培训。”刘元春指出,扶贫开发通过对产业、资本的选择,还会促进当地的就业选择。
未来5年,71.4%%受访者希望自己工资收入有所提高
受访者对未来5年国家发展的期待如何?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看好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其中17.0%的受访者非常看好),27.3%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而在地域选择上,15.7%的受访者看好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28.0%的受访者看好中部边远地区的发展,32.6%的受访者看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13.3%的受访者对东、中、西部发展前景都看好。
钟君认为,未来5年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前景比较看好。“现在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比如重庆等地,GDP增长速度全国领先。究其原因是由于它们没有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富集地区的优势,因而最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这种发展优势会有一种惯性,并在未来五年一直领跑全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GDP和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而71.4%的受访者对未来5年生活的期许也落在了“工资收入有所提高”这一项上。钟君预期,鉴于目前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大众创业、万众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未来5年,居民收入会在第三产业得到显著增长。
除了期待工资收入的增长,62.5%的受访者希望食品安全有保障,62.1%的受访者希望未来5年自己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59.6%的受访者期望医疗卫生条件有提高,44.2%的受访者关注养老问题可基本解决,40.6%的受访者期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正在奔波于招聘季的西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四学生何德政表示,自己对未来5年最大的规划就是有份高收入的工作。“我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待遇,专业匹配度与发展前景。我觉得我还年轻,能吃苦,待遇是第一首选,想多挣钱。当然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好,能够学以致用。通过早期的原始积累,再进行下一步规划。”何德政说。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51.3%的受访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生态环境因素(41.2%)位居第二,35.5%的受访者会考虑离家远近的程度,35.0%的受访者考虑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31.5%的受访者会考虑城市的城镇化程度,其它因素还有工作与专业的匹配程度(34.1%)和宜居程度(33.5%)。
本报记者 王琛莹 实习生 谷君峰 李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