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近日应邀到中央党校为全体学员作汇报演出。
这个乐团,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其名称,来自“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理念;其成员,主要是热爱音乐的教授、专家和干部,也有一些忙于本职工作但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乐团以“做普及优秀音乐的使者,为全面素质教育作贡献”为奋斗目标,以“爱乐、博雅、奉献、至诚”为价值追求,坚持业余,坚持公益,两年来,积极参与文化部和教育部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到延安大学、井冈山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大、北航、北京交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财经大学、西安大学、南昌大学、浦东干部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举办专题音乐沙龙或音乐晚会,受到普遍欢迎。
一位上海交大的学生曾用诗词赞扬乐团:
才略文韬,琴音歌赋,齐聚星河如火。谱思源曲,歌隽永如昨。堪忆昔年往事,扶社稷,勋绩良多。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
平生称乐友,声声入耳,精制玉琢。赏鼓馨丝竹,莫待蹉跎。尽献艺术盛宴,惠泽广,裨益纷说。祈康健,星光璀璨,辉映子衿卓。
乐团里的老者们从青年学子的热情赞誉中,也深受激励和鞭策,于是更加努力地挤出业余时间学习、排练,持之以恒地求索、进步。
此次在中央党校举办的音乐会主题,是“音乐与人生”。
人的一生,要不断修身。“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传统文化中,先要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要有修为和定力。首先要在实践中历练人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也包括充实和丰富人生,提高文化素养。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过,“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那么热爱音乐,学习、练习和享受音乐,与修身有何关系?音乐,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修身。因为音乐可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学习更有实效,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古人讲“礼以言其志,乐以和其声”。大阅兵中天安门广场响彻云霄的千人大合唱,使我们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作为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哪有时间沉湎于音乐?大家都在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了事业和工作,要“聚是一团火”,义无返顾地去燃烧自己,要“五加二,白加黑”地加班加点,全力奉献。但总还有业余时间,总还能挤出点时间。“散是满天星”,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去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和高雅文化修养,于工作有益,于学习有补,于事业有成,于社会提供正能量。点点星光,微微闪烁,但满天星光,也能照亮世界。
这些音乐爱好者,主体部分大都年过六旬。他们认为,热爱音乐不仅于个人修身有益,也不只是为了自娱自乐。“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我国在古代是强盛的国家,支撑这种强大的因素很重要的是厚重的文化,其中就包括音乐文化。从战国时期的编钟,到孔子时代的礼乐,音乐伴随和见证着国家的命运。与我国明清对应的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西方有文艺复兴,使得他们的文化和科技进步,社会改观。而我们曾一度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丧失了两次大的发展机会,到清代中叶,成为不堪一击的“纸老虎”,音乐也因此成为沙漠。清末以来蔡元培等杰出人物提倡美育,从人才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所有有特殊贡献的人,不仅在他们的专业方面,往往他们许多人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方面的爱好。因此,热爱音乐,并不是要求大家都成为音乐家,但是作为国家各项事业未来接班人的知识分子,培养他们对经典音乐的兴趣和修养也是有益的。
音乐与修身,音乐与青年,音乐与人才,音乐与优秀文化,音乐与美学精神,都可以有关联,都可以带来人生感悟、生命感动和事业激励。习近平同志去年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团长)